第一部以宣統(tǒng)三年(1911)八月十九日武昌起義開始,至民國九年(1920)江蘇督軍兼長江巡閱使李純自殺案為止,有三集,以四十回為一集,合共一百二十回。
第二部續(xù)以民國九年(1920)江蘇督軍兼長江巡閱使李純自殺案起,至民國十七年(1928)國民政府統(tǒng)一全國為止。有兩集,以四十回為一集,合共八十回。(以民國史演義中第二部的序言為參考),但實際上現(xiàn)在流行的民國史演義中,卻只到第一百六十回(即只有一集),至民國十年(1921)九月,孫中山宣言北伐為止。
民國史演義前八十回以袁世凱時代為核心。后八十回就以北洋政府為中心。
由于蔡東藩是民國時代人,故民國史演義中包含大量民國時代的官方文獻,例如清室優(yōu)待條件的原版及決定版、孫中山先生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的辭職文及推薦袁世凱繼任總統(tǒng)的咨文、袁世凱制定的大總統(tǒng)選舉法。國民大會第一至三次擁戴書(擁立袁世凱稱帝)。二十一條日本的原案及最后修改后的方案。云南護國軍的討袁文告。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孫中山先生宣告北伐的原文等等,同時,民國史演義中對每件史事會非常仔細的描述。使讀者能仔細地了解民國時代。
歷朝通俗演義套裝
1916年開始蔡東藩用十年時間完成了《歷代通俗演義》,時間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內(nèi)容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最。被人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這即是一部歷史巨著,也是一部文學巨著,閱讀《歷代通俗演義》,既可以了解中國歷史,又可以欣賞傳奇故事,能夠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亦能最大限度地做到普及歷史常識,是一部具備再版價值的圖書。本套數(shù)增加了插圖,選配了符合歷史事件的版畫,可以將歷史事件更直觀、清晰的呈現(xiàn)給讀者。
1、毛澤東終其一生的枕邊書。
“請購整個中國歷史演義兩部(包括各朝史的演義)。”(“整個中國歷史演義”即蔡東藩所著《歷朝通俗演義》)——毛澤東致電黨中央派駐西安聯(lián)絡局局長李克農(nóng)。該書是毛澤東一生的枕邊書,并推薦給兒子毛岸英和其別的人來閱讀!
2、中國唯一一套貫穿2000年的歷史演繹巨著。
蔡東藩以正史為經(jīng)、軼聞為緯,從秦朝到民國2000余年歷史,用《三國演義》式的語言,寫成了這套中國最完整的歷史小說。自出版以來,累計銷量超過1000萬冊。
3、作者耗時十年終完成的巨著。
蔡東藩從1915年開始創(chuàng)作《清史通俗演義》,至1926年《后漢通俗演義》出版,整套《歷朝通俗演義》耗時十年才全部完成。本套書初版11部全部是石印線裝本。1935年改為鉛印,分裝44冊,增加了許廑父續(xù)寫的《民國通俗演義》后40回。全套書共11部,600余萬字。
4、原汁原味,保留作者自己批注的注釋、夾批和后批。
該書的一大特色就是蔡東藩自己為著作批注的注釋、夾批和后批,自批自評,行文嬉笑怒罵、妙趣橫生,全部按原文保留。
5、兼具故事性與史料真實性于一書,備受史家稱贊。
這套小說除極具故事性、趣味性之外,還極其重視史料的真實性。不但可以作為普通讀者的休閑讀物,也可以作為歷史愛好者的參考書。僅從歷史知識普及性一項來說,國內(nèi)無書出其右。備受當代、后世史學家稱贊,被譽為:“讀《二十四史》不如讀蔡東藩!
蔡東藩(1877~1945年),浙江省山陰縣臨浦(今屬浙江蕭山)人,名郕,字椿壽,號東藩(有時寫成東帆),民國著名演義小說作家、歷史學家。14歲中秀才,后又進京朝考,名列優(yōu)貢,分發(fā)福建候補知縣,因不滿官場惡習,數(shù)月即稱病回鄉(xiāng),辛亥革命之后,曾先后在杭州及紹興等地教書。1916年開始蔡東藩用十年時間完成了《中國歷代通俗演義》,時間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內(nèi)容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最。被人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蔡東藩這套演義重史輕文,盡管略輸文采,但卻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華通史,為普及中國歷史知識做出了不可磨滅貢獻。
第一回 絕邦交卻回德使 攻督署大鬧蜀城
第二回 托公民搗亂眾議院 請改制嘩聚督軍團
第三回 應電召辮帥作調(diào)人 撤國會軍官甘副署
第四回 偕老友帶兵入京 叩故宮夤夜復辟
第五回 梁鼎芬造府為說客 黎元洪假館作寓公
第六回 誓馬廠受推總司令 戰(zhàn)廊房擊退辮子軍
第七回 張大帥狂奔外使館 段總理重組國務員
第八回 代總統(tǒng)啟節(jié)入都 投照會決謀宣戰(zhàn)
第九回 籌軍餉借資東國 遣師旅出擊南湘
第十回 傅良佐棄城避敵 段祺瑞卸職出都
第十一回 會津門嘩傳主戰(zhàn)聲 阻蚌埠折回總統(tǒng)駕
第十二回 遣軍隊馮河間宣戰(zhàn) 劫兵械徐樹錚逞謀
第十三回 下岳州前軍克敵 復長沙迭次奏功
第十四回 為虎作倀再借外債 困龍失勢自乞內(nèi)援
第十五回 聞俄亂籌備國防 集日員會商軍約
第十六回 任大使專工取媚 訂合同屢次貸金
第十七回 逞辣手擅斃陸建章 頒電文隱斥段祺瑞
第十八回 舉總統(tǒng)徐東海當選 申別言馮河間下臺
第十九回 應首選發(fā)表宣言書 借外債勸告軍政府
第二十回 呼奧援南北謀統(tǒng)一 喜慶戰(zhàn)勝中外并臚
第二十一回 集靈囿再開會議 上海灘悉毀存煙
第二十二回 贊和局李督軍致疾 示戰(zhàn)電唐代表生嗔
第二十三回 集巴黎欣逢盛會 爭膠澳勉抗強權(quán)
第二十四回 兩代表滬瀆續(xù)議 眾學生都下爭嘩
第二十五回 遭旁毆章宗祥受傷 逾后垣曹汝霖奔命
第二十六回 春申江激動諸團體 日本國毆辱留學生
第二十七回 停會議拒絕苛條 徇外情頒行禁令
第二十八回 迫公憤滬商全罷市 留總統(tǒng)國會卻咨文
第二十九回 乘俄亂徐樹錚籌邊 拒德約陸徵祥通電
第三十回 罷參戰(zhàn)改設機關 撤自治收回藩屬
第三十一回 易總理徐靳合謀 宴代表李王異議
第三十二回 領事官袒兇調(diào)艦隊 特別區(qū)歸附進呈文
第三十三回 對日使迭開交涉 為魯案公議復書
第三十四回 挑滇釁南方分裂 得俄牒北府生疑
第三十五回 張敬堯棄城褫職 吳佩孚臨席擄詞
第三十六回 罷小徐直皖開戰(zhàn)釁 顧大局江浙慶和平
第三十七回 吳司令計敗段芝貴 王督軍誘執(zhí)吳光新
第三十八回 鬧京畿兩路喪師 投使館九人避禍
第三十九回 日公使保留眾罪犯 靳總理會敘兩親翁
第四十回 廢舊約收回俄租界 拚余生驚逝李督軍
第一回
絕邦交卻回德使
攻督署大鬧蜀城
卻說國務總理段祺瑞,主張絕德,黎總統(tǒng)不肯照允,他遂負氣退出,竟往天津,且遣人赍呈辭職書。黎總統(tǒng)未免驚惶,當即派員挽留。不意教育總長兼署內(nèi)務總長范源濂,也居然送入辭職書來。顯見是段氏嫡派。黎總統(tǒng)益加憂慮,乃亟延馮副總統(tǒng)入府,商議挽回的法子。應前回馮氏入京。馮國璋道:“總統(tǒng)若要挽留段總理,除非與德絕交,否則國璋亦想不出甚么良法!崩杩偨y(tǒng)尚沉吟未決,可巧派遣留段的委員,回府復命,報稱段總理已決計南歸,不愿再來任事。國璋聽了,不禁微笑。旁觀者清。黎總統(tǒng)向國璋道:“他不肯再來,奈何?”國璋道:“總統(tǒng)若依他計策,管叫他即日來京!崩杩偨y(tǒng)徐徐道:“恐怕未必!眹暗溃骸皣霸父敖蛞恍校瑒袼貋,但請總統(tǒng)決意絕德便了!崩杩偨y(tǒng)尚是默然。國璋道:“依愚見想來,我國盡可與德絕交,非但無害,且有大利!崩杩偨y(tǒng)道:“利從何來?”國璋道:“德犯眾怒,已成公敵,就是與他聯(lián)盟的意大利,亦加入?yún)f(xié)約國,對德宣戰(zhàn)。古人說得好:‘寡不敵眾’?磥淼聡偛荒艹志玫。這可見中國與他絕交,將來決不致有害。若從利益上起見,是現(xiàn)在協(xié)約各國,已允我修改各種條約,豈非是一種大利么?”黎總統(tǒng)道:“改約的事情,果真靠得住嗎?”國璋道:“且待段總理回京,再去探詢協(xié)約各國政府,如果實行承認,始提出照會,與德絕交!崩杩偨y(tǒng)道:“既這般說,請臺駕一行,留回段總理便了!眹爱敿赐顺,即乘專車赴津。
到了晚間,果然兩人同回,相偕至總統(tǒng)府,投刺進見。黎總統(tǒng)也即出迎,免不得與段總理周旋一番,段亦謙遜數(shù)語,當下發(fā)電各國,令各使探問明白。尋得各使復電,略言:“駐在國政府,大致承認,如果我國實行絕德,將來各種條約,可望修改”云云。于是黎、段兩人,才表同情。馮國璋即日回寧。唯當時內(nèi)外士紳,尚多異議,國會議員,如曹振懋、唐寶鍔、丁世峰等,有對德抗議的質(zhì)問書,馬君武等,且通電各省,反對絕德,外如張勛、倪嗣沖、王占元諸督軍,統(tǒng)電請政府維持中立。還有孫文、唐紹儀、康有為、姚文棟、溫宗堯等,也迭電政府國會,不應與德絕交。他如順直省議會,奉天、上海、天津、山東、廣東等各商會,暨他種商學團體,均電請仍守中立。段總理絕不為動,一意向前進行,特于三月九日,在迎賓館開宴,延請議員,疏通意見。議員等多半聰明,樂得見風使帆,隱表同意。這是三酉兒好處。
到了翌午,參眾兩院各開秘密會,段總理及財政總長陳錦濤,教育總長兼內(nèi)務總長范源濂,司法總長谷鐘秀,外交部參事伍朝樞等,先至眾議院,報告外交經(jīng)過情形,并述對德絕交的宗旨,請議員表示贊助。眾議員經(jīng)討論后,投票表決,同意票得三百三十一張,不同意票只八十七張,得大多數(shù)贊成,表示通過。段總理復至參議院,登堂報告,仍如前說。適值夕陽西下,不及投票,乃約于次日表決。越宿參議院投票,有一百五十票是同意,只三十五票不同意,也算大多數(shù)通過。絕德案已經(jīng)決定,正擬草定照會,提交德使,湊巧德使辛慈,著人赍送照會至外交部,但見上面寫著,本公使于本日即三月十日。午后七時,接奉帝國政府訓令,著以下列復文,傳達中華民國政府。文曰:
中華民國抗議德國新近宣告之封鎖政策,而附以威嚇,帝國政府,曷勝駭異。蓋其他各國,僅僅提出抗議,中德邦交,素號親睦,且中國于封鎖區(qū)域以內(nèi),并無航業(yè)利益,則德之政策,于中國毫無影響,乃今于抗議之外,獨附威嚇之辭,以增抗議之力量,是尤不能不令人驚詫也。民國政府之抗議書中,謂:“華人因戰(zhàn)事而喪失生命者,已屬不少”云云,然須知民國政府,絕未嘗以關于此種損失之事實及申訴通知帝國政府,而就帝國政府所得報告,則知華人之喪失生命者,僅受人雇用,于前敵開掘戰(zhàn)壕,及充當其他軍役之輩,蓋若輩已不啻為戰(zhàn)斗員,因以冒此危險也。帝國政府嘗一再抗議運送華工赴歐,充當軍役,是德國即在此次戰(zhàn)事中,亦未嘗不示中國以友誼,而帝國政府,即因顧全此友誼故,以此種威嚇為非出自正軌,因望民國政府,改正其見解。帝國政府,愿于中國之航業(yè)利益,力加注意。以此之故,德國今雖不能于敵人宣告封鎖之后,取消其政策,而禁制實行無限制之潛艇戰(zhàn)爭,然已準備磋商民國政府關于保護華人生命財產(chǎn)之特別愿望。帝國政府以如此對待友邦者,蓋謹依其平日見解,以如中國若與德斷絕友誼,則將失卻一真摯之友,而陷于糾結(jié)不解之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