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過廣泛參閱泉州提線木偶戲相關的報告、官方文件、民間檔案以及扎實的田野工作,獲取了詳實的、多角度的資料,完整地呈現(xiàn)了泉州提線木偶戲數(shù)十年來發(fā)展的社會背景,明晰了泉州提線木偶戲遺產在成為民族文化遺產過程中,遺產環(huán)境、遺產持有者等因素對于遺產認同表述的影響,為提線木偶戲的發(fā)展和保護增添了諸多的理論思考。
《加禮的記憶:泉州提線木偶戲的遺產認同研究》適合人類學相關專業(yè)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師生和研究者閱讀,對于關心我國傳統(tǒng)民俗和戲曲藝術的讀者亦有裨益。
魏愛棠,廈門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副教授,人類學博士。曾在國內一類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并獲得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與福建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資助。
第一章 導 論
第一節(jié) 遺產運動中的政治與認同
第二節(jié) 作為歷史記憶的遺產認同: 一種歷史人類學的視角
第三節(jié) 木偶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與本書架構
第二章 泉州的自然生態(tài)與人文歷史
第一節(jié) 泉州的自然地理與人文生態(tài)
第二節(jié) 泉州社會的歷史與文化
第三章 泉州木偶戲遺產主體的原生認同
第一節(jié) 遺產命名背后的記憶與遺忘
第二節(jié) 遺產“記憶社區(qū)”的解體與重構
第三節(jié) 遺產政治過程中的結構與情感
第四章 泉州提線木偶戲遺產認同的重生與轉換
第一節(jié) 家園遺產的根基性紐帶
第二節(jié) 民族國家情境中重生的木偶戲遺產
第五章 泉州提線木偶戲遺產認同的延續(xù)與保持
第一節(jié) 記憶的傳承與遺產認同的養(yǎng)成
第二節(jié) 記憶的權力與“原生態(tài)”遺產保護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泉州部分世家傳承的民間提線木偶劇團簡介、譜系與劇目傳承
附錄二: 泉州南安官橋提線木偶劇團—年演出記錄統(tǒng)計
附錄三: 泉州晉江聲藝提線木偶劇團—年演出記錄統(tǒng)計
附錄四: 年《閩南戲曲調查資料》之《傀儡戲(線戲)》
附錄五: 泉州市人民文化館編《泉州的木偶戲》(時間可能在—年間)
附錄六: 年泉州木偶實驗劇團資料室編《閩南傀儡戲介紹》
附錄七: 原晉江提線木偶劇團《相公簿》
附錄八: 部分泉州提線木偶戲圖片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