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呂思勉秦漢史(套裝共2冊)》是與《先秦史》互相銜接而又獨立成書的。由于作者對《史記》、兩《漢書》、《三國志》所下的工夫很深,對于這個時期各方面歷史的敘述和分析,十分扎實而有條理。作者認為這段時期內(nèi),就社會組織來說,新莽和東漢之間是一個大界線,從此豪強大族勢力不斷成長,封建依附關系進一步加強,終于導致出現(xiàn)長期割據(jù)分裂的局面。
呂思勉著的《呂思勉秦漢史(上下)/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是與《先秦史》互相銜接而又獨立成書的。由于作者對《史記》、兩《漢書))、《三國志》所下的工夫很深,對于這個時期各方面歷史的敘述和分析,十分扎實而有條理。作者認為這段時期內(nèi),就社會組織來說,新莽和東漢之間是一個大界線,從此豪強大族勢力不斷成長,封建依附關系進一步加強,終于導致出現(xiàn)長期割據(jù)分裂的局面。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著名史學家。十二歲以后在父母師友的指導下讀史書,了解中國歷史。16歲自學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第一師范專修科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華大學國文系、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戰(zhàn)期間,歸鄉(xiāng)閉戶著書?箲(zhàn)勝利后,重返光華大學。1951年院系合并后,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終生教授。與錢穆、陳垣、陳寅恪并稱為“現(xiàn)代史學四大家”。其代表作品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等斷代史,以及《呂思勉讀史札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