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之后,我們還是活在那個世界中,只不過我們知道自己不再受特定的身體或人格的局限,我們與周圍的世界并不是分離的。《覺醒之后》是就靈性覺醒這個主題所作的一系列課程及講座的總結,是對真實自性的深刻洞察,對終極問題——覺醒——以及覺醒后的狀態(tài)進行了解讀,內(nèi)容深刻且富有啟發(fā)性,《覺醒之后》中還對一些可能存在的覺醒的誤區(qū)進行了說明與澄清。最終,我們要了解的是,開悟并不是你曾經(jīng)幻想的樣子,它只是一種自然的存在狀態(tài)。
靈性覺醒是一種憶起。它不是變成我們所不是的某樣東西。它不是轉(zhuǎn)變我們自己。它是憶起我們的真實自性。在一個人能夠持續(xù)地從真理的角度來看待一切事情之前,他的心是不會徹底滿足的。終究,每個人,無論他知道與否,都處在通往全然覺醒的軌道上--通往全然地知道,通往全然地經(jīng)驗自己的真實自性,通往合一,通往一體境界。
不要搞錯了,開悟是個毀滅性的過程,它與變得更好或者更幸福沒有任何關系,它是所有假象的土崩瓦解,它是對虛假表情的看穿,它是對我們信以為真的一切的徹底根除。
阿迪亞香提(Adyashanti),現(xiàn)居美國加利福尼亞北部。1996年,在一系列靈性覺醒的蛻變之后,在跟隨禪修老師學習了14年之久后,阿迪亞香提開始了他的教學生涯,他常常被人們拿來與中國早期的禪宗大師以及教授不二論的印度大師阿德偉達吠陀相提并論。著有《空性之舞》《真正的修行》《活在恩典中》。
覺醒不是天堂 孫霖
編者序
第一章 探索覺醒之后的生活
覺醒之后,我們還是活在那個世界中;只不過我們知道自己不再受特定的身體或人格的局限,我們與周圍的世界并不是分離的。
第二章 真正的覺醒及隨之而來的困惑感
當一個人真正覺醒時,當一個人已經(jīng)超越了二元性的帷幕時,在其他人看來顯得迥然不同、相互分離的事物,在他眼中都是一樣的。
第三章 “我得到了,我失去了”
生活是靈修的試金石。生活會讓我們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依然存在困惑。與生活以及其他人打交道,會讓我們清楚地看到我們依然會被哪些東西絆住。
第四章 我們通過體驗束縛獲得解脫
幻覺本身--我們緊抓著不放的信念-一正是通過自由的大門進來的。我們只需要穿越它們,而不是緊抓不放或把它們推開。我們不可相信它們,但也不可逃避它們。
第五章 徹底不再隱藏
不誠實地面對他人和生活中的狀況,等于是在抑制我們對真實自性的表達。最終,我們必須看到真理本身是最高的善,真理本身是愛的極致表達和展現(xiàn)。
第六章 一些常見的錯覺、陷阱與固著點
如果你在覺醒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產(chǎn)生了一種優(yōu)越感,不要試圖推開它。不要試圖推開任何負面的東西。但也不要喂養(yǎng)它。只需要看清它的本來面目。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七章 生活是一面幫助我們覺醒的鏡子
神性本身便是變化莫測的生活。神性正在利用我們生活中的境遇來實現(xiàn)自己的覺醒,而很多時候只有艱難的處境才能喚醒我們。
第八章 覺醒在能量層面上的表現(xiàn)
當我們處在高度覺察的狀態(tài)中時,身心的各種障礙(內(nèi)在的堤壩)就被打開了。而當它們打開時,身心就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第九章 當覺醒穿透頭腦、心臟與腹部時
只有在我們徹底釋放之后,真相的光明才能毫無扭曲地透射出來。
第十章 努力還是恩典?
你在靈性道路上邁出的每一步都是一次練習臣服的機會。
第十一章 自然的存在狀態(tài)
開悟只是一種自然的存在狀態(tài)。
第十二章 婚禮的故事
就算我想回去,想繼續(xù)以過去的方式看待事情,我也做不到。
第十三章 阿迪亞香提訪談
死亡本身就是生命。我們必須死去才能真正活著。
關于作者
《覺醒之后》:
這是一位很有智慧的老師。他對他的資深學生很了解,那位自己準備成為靈性導師的丈夫,毫無疑問有一些很深的靈性覺悟。但他身上同時也表現(xiàn)出覺醒所帶來的一個危險——一個人有可能開始逃避現(xiàn)實生活以及關系中的挑戰(zhàn)。在關系中,你必須愿意不躲在超然狀態(tài)中。你必須在某種程度上脫離超然狀態(tài),與人們和事情打交道。
這個學生曾經(jīng)躲在自己的覺悟中。他開始不去處理那些令人不快或困難的事情。他正在把自己的覺悟當成讓自己免于處理這些事情的借口。他的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很有智慧地把他放在一個特定的情景中,迫使他處理自己的狀況以及與妻子的關系。他就不能只躲在超然狀態(tài)中了。
最終,我們發(fā)現(xiàn)開悟——如果它是真正的開悟的話——不允許我們逃避任何事情。事實上,開悟的視角使我們很難去逃避,并且最終也不可能逃避我們生活中的任何部分。
因此,覺醒之后,許多人開始處理他們生活中以前未曾覺察的某些模式。有些人甚至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關系以及生活模式需要作出相應的改變。覺醒過程中的這一部分很可能非常令人害怕,因為突然之間,我們不再逃避自己了。我們會想:“我的關系能幸免于難嗎?它能繼續(xù)維持下去嗎?我的愛人會不會離開我,我的朋友還想繼續(xù)和我做朋友嗎?我的工作環(huán)境、我和老板的關系,或無論別的什么,還會照常運轉(zhuǎn)嗎?還是會發(fā)生出乎意料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