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換性與測量技術》系統(tǒng)地論述了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的基本知識,分析介紹了我國公差與配合方面的新標準,闡述了技術測量的基本原理,反映了一些新的測試技術。主要內(nèi)容包括緒言、孔與軸的極限與配合、長度測量基礎、幾何公差及檢測、表面粗糙度及檢測、光滑極限量規(guī)、滾動軸承的公差與配合、尺寸鏈、圓錐的公差配合及檢測、螺紋公差及檢測、鍵和花鍵的公差與配合、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及檢驗等。書后附有各章練習題,供讀者復習和鞏固知識。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課程是機械類、儀器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它由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兩個聯(lián)系密切的部分組成。本課程雖然經(jīng)歷多次教學改革,教材體系幾度變革,但其互換性與測量技術這兩方面的知識,始終是有關專業(yè)的學生和工程技術人員所必須掌握的。
近年來,本課程教材的版本已有幾十種,可謂百花齊放、各具特色,但體系大都是按典型零件及公差標準劃分章次,而且選材又多有以宣傳貫徹標準為重點的摘取和濃縮,以致內(nèi)容多而學時少的矛盾日漸突出,也使“學以致用”的原則受到一定影響。
本教材是以精度設計為主線,按突出重點的原則來編寫的。全書共分七章:
第1章為緒論。
第2章集中介紹產(chǎn)品幾何量的加工誤差與公差的基本知識,并結合“極限與配合”“幾何公差”“表面粗糙度”三個重要的基礎標準進行闡述。
第3章介紹零件幾何量精度設計的基礎內(nèi)容,著重介紹尺寸公差與配合、幾何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選用。這三方面(尺寸公差、幾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內(nèi)容約占實際零件設計以及零件圖樣精度標注的90%以上,是精度設計的核心,也是學生舉一反三的基礎。本章還列舉一些示例,并在書后安排了綜合作業(yè)題,以加強學生精度設計方面初步能力的鍛煉。
前言
第1章緒論1
1.1機械產(chǎn)品與零件的精度要求及幾
何量檢測技術1
1.2機械零件與產(chǎn)品的互換性3
1.3標準化與優(yōu)先數(shù)系4
1.4本課程的研究對象及任務8
習題與思考題8
第2章產(chǎn)品幾何量的加工誤差與
公差9
2.1加工誤差的基本概念9
2.2尺寸誤差與公差10
2.3結合件的配合16
2.4公差與配合的國家標準19
2.5幾何誤差與公差31
2.6表面粗糙度50
習題與思考題59
第3章零件幾何量精度的設計
基礎61
3.1概述61
3.2尺寸公差與配合的選擇61
3.3公差原則68
3.4幾何公差的選擇76
3.5表面粗糙度的選用82
3.6與滾動軸承相配零件的幾何量
精度84
3.7典型結構的幾何量精度設計示例91
習題與思考題99
第4章圓柱齒輪精度及應用102
4.1概述102
4.2圓柱齒輪精度的評定指標及檢測105
4.3與齒輪副精度有關的評價指標及
檢測112
4.4圓柱齒輪精度的國家標準以及
應用115
習題與思考題126
第5章螺紋、單鍵、花鍵結合的
公差與配合128
5.1螺紋結合的公差與配合128
5.2單鍵結合的公差與配合137
5.3花鍵結合的公差與配合139
習題與思考題143
第6章尺寸鏈144
6.1尺寸鏈的基本概念144
6.2極值法解尺寸鏈147
6.3概率法(統(tǒng)計法)解尺寸鏈152
6.4解尺寸鏈常采用的工藝措施155
習題與思考題158
第7章檢測技術基礎160
7.1測量與量值傳遞160
7.2計量器具與測量方法165
7.3常用長度測量儀器原理簡介168
7.4測量誤差與數(shù)據(jù)處理170
7.5用一般計量器具測量工件176
7.6用光滑極限量規(guī)檢驗工件179
習題與思考題185
綜合作業(yè)題187
參考文獻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