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冊乃《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史論叢》中編之下,為第四冊。專關(guān)隋唐五代部分。共收文十六篇。前四篇王通文中子及論韓柳古文運動,余皆論唐代之禪宗。乃占全冊篇幅四之三。猶憶一九四三年春,臥病成都華西壩,累月不能下樓。一日,閑臥樓廊,忽思讀書消遣,乃取《朱子語類》有關(guān)討論宋代者七卷,逐條閱之。初謂一時覺倦,即可閉目小憩,無傷精力。不意七卷完,精力愈來,遂順序讀至終編。又逆而上溯,約可兩月余而全書競,病亦良瘥。是夏,避暑灌縣靈巖山,借得山僧《指月錄》,循誦畢而返。是冬又病,偶憶胡適之《神會和尚集》,借來枕上翻閱。翌春,寫《神會與(壇經(jīng))》及《禪宗與理學(xué)》兩篇。是為余撰述唐代禪宗問題之第一期。此后即放棄不理。一九六三年在九龍沙田和風(fēng)臺,又閑翻佛書,續(xù)成《讀(六祖壇經(jīng))》等數(shù)篇,是為余撰述唐代禪宗問題之第二期。惟此期所成迄未發(fā)表。一九七。年之冬,又在臺北善導(dǎo)寺偶講《六祖壇經(jīng)大義》,信胡氏之說者紛起討論,余所答辨,此皆不存。
錢穆(1895—1990) 字賓四,著名歷史學(xué)家,江蘇無錫人。19112年始為鄉(xiāng)村小學(xué)教師,后歷中學(xué)而大學(xué),先后在燕京大學(xué)、北京大學(xué)、清華大學(xué)、西南聯(lián)合大學(xué)等數(shù)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創(chuàng)辦新亞書院,1967年起定居臺灣。
序
一 讀王通《中說》
二 雜論唐代古文運動
三 讀《柳宗元集》
四 讀姚鉉《唐文粹》
五 神會與《壇經(jīng)》
六 讀《六祖壇經(jīng)》
七 《六祖壇經(jīng)》大義
八 記《壇經(jīng)》與《大涅槃經(jīng)》之定慧等學(xué)
九 讀《少室逸書》
十 讀寶志《十四科頌》
十一 讀寒山詩
十二 讀宗密《原人論》
十三 評胡適與鈴木大拙討論禪
十四 禪宗與理學(xué)
十五 再論禪宗與理學(xué)
十六 三論禪宗與理學(xué)
一 讀王通《中說》
文中子王通,乃隋代大儒,后人以與董仲舒揚雄韓愈并尊。然其人《隋書》無傳,其所為《中說》,又多偽羼。其人其書,遂多疑辨,若淪為可有可無之列。惟余讀其書,確有反映出王通當時之特征,決非后人所能偽撰。既有其書,則決有其人。其人雖不能詳考,其書雖不能詳定,大體而論,猶多可信。茲分述之如次。
先述王通其人!度莆摹芬蝗煌蹩儭杜c陳叔達重借隋紀書》有日:
仆亡兄芮城,嘗典著局。大業(yè)之末,欲撰隋書,俄逢喪亂,未及終畢。
《全唐文》一三三陳叔達《答王績書》有云:
不知賢兄芮城有隋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