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假如你能俯瞰整個宇宙。借助取景器,你都看見了什么呢?一個個獨立的星系,有的是美麗的漩渦,有的是一團橢圓……繼續(xù)放大,數(shù)不清的星星和巨大的顏色閃耀的云團進入我們的視野,如果繼續(xù)放大,令人無法置信的奇妙景觀將步入你的肉眼……
適讀人群 :3-6歲
《變焦系列》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以鏡頭的焦點為捕捉點,地域范圍慢慢縮小,但知識點卻不斷充實、細化的一種方式講述了大到宇宙太空,小到分子細胞的各類有趣的知識點。
由英國專業(yè)的畫師,配以各門類的科學家完成的視覺和知識的雙重盛宴,高清晰的微鏡頭畫面有著震撼人心的沖擊力和美感;深入淺出的文字輕松有趣,將各種知識點娓娓道來。
奧菲斯出版社(Orpheus Books),是一家專注于生產(chǎn)和創(chuàng)作適合3到9歲及12歲以上讀者閱讀的高品質(zhì)圖書,是國際市場圖書聯(lián)合出版領域的專家,以創(chuàng)新性理念,互動的形式,豐富的內(nèi)容,以及高質(zhì)量的插圖為特色。奧菲斯出版社具有很強的科普書研發(fā)能力,他們的書設計理念獨特,在英國的銷量一直都很好,廣受人們的喜愛和歡迎。
變焦!新奇宇宙
用取景器開始變焦!
文字:尼古拉斯·哈里斯
顧問:大衛(wèi)·霍克斯特,英國行星論壇的組織者
插圖:塞巴斯蒂安·奎格利,英科林克工作室(弗羅倫薩)
P1:讓我們一起變焦!
想象一下,假如你能俯瞰整個宇宙。從取景器中你將看到數(shù)十億計的銀河系匯聚在一起。現(xiàn)在,放大,你能看見什么呢?一個個獨立的銀河系,有的是美麗的漩渦,有的是一團橢圓。繼續(xù)放大,數(shù)不清的星星和巨大的顏色閃耀的云團進入我們的視野。其中的一顆星星,帶著微不足道的針孔般大小的光芒從取景器一閃而過。事實上,它正是我們的太陽。如果繼續(xù)放大,你將看見太陽系的行星,其中有一顆,正是我們居住的地球。
你可以找到書里每幅插圖中的取景器,然后翻到相應的頁面去了解其中所發(fā)生的故事。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我們將從令人無法置信的巨大的事物開始,終點卻是同樣令人難以置信的細微。同時,我們將拜訪銀河系,在那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質(zhì)都聚集在一起:組成銀河系的恒星,圍繞某一特定恒星的行星組成的家庭,地球自身,構成地球的巖石,以及構成這些巖石的原子。
P2:宇宙
宇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一切。所有事物,從最微小的沙粒到最巨大的星星,都屬于這個宇宙,它甚至包括真空。
科學家認為宇宙是由150億年前一場驚人的大爆炸開始的。在這場被稱為宇宙大爆炸的實踐中,所有的物質(zhì)、能量和空間被創(chuàng)造。自此,宇宙開始極大地膨脹。
物質(zhì)在宇宙中不是均勻地分布的,而是呈網(wǎng)狀聚集在一起!昂诙础笔蔷薮蟮恼婵,天空中閃閃發(fā)亮的星星點點,其實并不是恒星,而是星系團。
P3:星系團
在宇宙中,有幾十億個星系。它們并不是均勻地分布在宇宙空間中,而是聚集成群,涌入超星系團,形成巨大的星系云團,所占面積可達數(shù)百億光年。超星系團通常延伸成長長的一大串,連接起來貫穿了整個宇宙。在超星系團之間是巨大的空洞的空間,被稱為太空。
我們所在的星系銀河系,屬于本星系群,它由大約30個星系組成。本星系群包含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星系:螺旋星系(比如銀河系),棒旋星云(與中心是圓核的螺旋形星系稍有不同),橢圓星系(形狀像個橢圓),以及不規(guī)則星系(沒有明顯的形狀)。大麥哲倫星云是離地球最近的星系,但它離地球也有170,000光年的距離。
圖片注釋,依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為:
橢圓星系 棒旋星云 不規(guī)則星系 螺旋星系
P4:星系
銀河系是一個由恒星組成的巨大的平面螺旋星系。在夜空中,看起來像一條由星星組成的長河,由此而得名。(實際上,我們所看到的還只是銀河系旋臂的一側(cè))它包括了2000多億顆恒星,貫穿了100,000光年的宇宙,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自轉(zhuǎn)。
銀河系中央有一塊突出部分,被稱為核球,通常是年長的、紅色的恒星匯聚在此。從核球中生出四個巨大的旋臂,年輕的藍色恒星多分布在旋臂上,這片區(qū)域里還有氣體和塵埃,通常也是恒星形成的地方。離核球不遠有中年恒星,多為黃色或橘色。
圖片注釋,依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為:
核球 旋臂
P5:星星
星星釋放出的能量(包括光和熱),隨著它們的閃爍輻射向四面八方。這些由氣體構成的炙熱球體,一刻不停地旋轉(zhuǎn)著,隨著能量的釋放,體積也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許多星星可能都有行星圍繞著它運轉(zhuǎn)——而這些行星中,很可能存在生命的家園……
右圖中,這片五彩斑斕閃爍的區(qū)域是星云。星云是灰塵和氣體形成的巨大云朵,而這些灰塵和氣體大多是死去的星星的遺存。有些星系的星云會呈現(xiàn)出驚人的形狀。星云提供原材料,從而新的恒星開始形成,直至百萬年后的未來真正成形。
P6:太陽系
現(xiàn)在,讓我們聚焦于銀河系數(shù)十億恒星中的一顆——太陽系。這是顆相對而言的小恒星,在以太陽為核心的家庭中,有八顆行星,它們都以逆時針方向圍繞太陽公轉(zhuǎn)。太陽與這些行星共同組成了太陽系。此外,太陽系中還有一些矮行星(包括冥王星)、衛(wèi)星、小行星以及大量塵埃和氣體。太陽包含了太陽系中99%的物質(zhì)。
圖片注釋,依照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依次為:
海王星 土星 小行星 地球 金星 太陽 水星 天王星 火星 木星 冥王星
P7:地球
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正是太陽系中的一名成員。它是太陽系第五大行星(不過,它比第四大行星海王星要小得多)地球是目前已知太陽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這很可能得益于液態(tài)水的存在。地球表面71%的面積都被水覆蓋。同時,地球離太陽的距離既不是太近也不是太遠,溫度適宜,其表面的大氣層阻擋了來自太陽的有害射線,保持了足夠的熱量,并避免了過熱或過冷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此外,大氣層還保護地球遠離隕石的轟炸。
P8:陸地
表面上看來,地球的風貌是持久一成不變的。但事實上,它一直在改變。有時候,這種變化發(fā)生得很迅速,比如,部分懸崖沉入海底,又或者,火山爆發(fā)。不過,通常情況下,地貌的變化過程都非常緩慢。
地球的表面被劃割為幾個巨大的板塊,稱為地殼構造板塊。它們總處于緩慢地滑動之中。這些板塊的運動常會導致火山爆發(fā)、地震。而且,當兩個板塊邊緣相撞,便會將平地變?yōu)樯矫}。
風、雨、森林、河流、冰川、海浪的撞擊,對于地貌的形成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們雕刻出寬闊的峽谷,啃咬出懸崖,最終將山地轉(zhuǎn)化成平原。人類同樣也在改變著地貌,建造水庫、使河流轉(zhuǎn)向、在山上采礦等等,這些活動都在改變地球的面貌。
天文臺
P9:巖石
太陽系中有四個星球主要由巖石構成,地球便是其中之一。氣體巨星(主要由氣體構成的巨行星),如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等,都有相對較小的巖石質(zhì)核心,外面包裹著厚厚的大氣或液態(tài)的外層。如同水星、金星、火星一樣,地球有個金屬核心和巖石外層。地球輕薄的外殼被稱為地殼,其下是地幔,地幔上部區(qū)域已部分融化。地幔包裹著的是地核。地核主要是鐵質(zhì)的,其外層為液態(tài),而內(nèi)核是固態(tài)的。
地殼中共有三類巖石。沉積巖,膠結(jié)巖石碎片,如沙子、碎石、泥土或生物遺體等構成;鸪蓭r,則由巖漿冷卻后凝固而成。變質(zhì)巖,則是由于巖石受到地球內(nèi)部力量(溫度、壓力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巖石。
P10:原子
巖石是天然產(chǎn)出的礦物質(zhì)的集合體,比如石英、長石、黑云母等。這些礦物質(zhì)自身又由一些元素構成,比如硅、氧、鈉或鎂等。而這些元素又由不同的原子組成。宇宙中所有的物質(zhì)都是由原子構成。它們是如此微小,我們的肉眼根本無法看到。一顆小小的塵埃中就有幾萬億顆原子。
是什么造成了原子之間的差異呢?秘密就在于每一顆原子里獨特的元素成分——顆粒組成的數(shù)量。比如,氫原子非常輕,它僅由兩個顆粒組成。顯而易見,如果原子很重,那是因為它們由很多顆粒組成。
在一個礦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分子。這些分子又緊密地捆綁在一起。于是,這些礦物質(zhì)以及它們構成的巖石,都是非常堅固的。
P11:術語匯編
小行星:繞太陽運轉(zhuǎn)的巖石質(zhì)物體。小行星的體型范圍可以包括從細小的顆粒到1000公里直徑的球體。
大氣層:包裹在行星、衛(wèi)星或恒星外層的氣體。
原子:構成物質(zhì)的基本顆粒。天然的化學元素,比如氫、碳或金等無法再被分解的物質(zhì),都是由相同的原子構成的。
宇宙大爆炸:宇宙的起源。大約150億年前,在一個密度極大且溫度極高的太初狀態(tài)中發(fā)生了劇烈的爆炸,從而產(chǎn)生了宇宙。
黑洞:在這片時空區(qū)域,沒有任何物質(zhì)能夠逃離出去,包括光。它的地心引力比任何普通恒星都要強大。
彗星:由塵埃和冰凍物質(zhì)組成的,繞太陽運轉(zhuǎn)的天體。當它靠近太陽時,會形成兩條巨大的尾巴,彗尾總是指向背離太陽的方向。
星座:在夜空中形成某個圖案的一群星星。
火山口:在許多衛(wèi)星、小行星以及一些行星的地表上所發(fā)現(xiàn)的碟形地貌,通常由隕石的沖擊形成。
蝕:某個行星或衛(wèi)星運行到另一個天體的前方,使得觀察者的只能部分看見或完全看不見該天體。在日蝕中,月亮正好位于太陽和地球之間,擋住了太陽的光線。
星系:恒星、行星、氣體、塵埃的龐大匯集。星系中有十億顆恒星,它們自己又成千上萬地成群聚集在一起。
光年:長度單位,光在真空中以每秒300,000公里的速度行走一年的距離。天文學家通常用光年來計算天體之間無邊無際的距離。
隕石:從太空中落到行星或衛(wèi)星地表的流星體。
流星體:繞太陽運轉(zhuǎn)的巖石碎片。很多流星體都曾是小行星的一部分。當一顆流星體在地球附近燃燒,便會形成我們所熟知的流星。
分子:原子聚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是能單獨存在并保持物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
衛(wèi)星:比行星小,但圍繞行星運轉(zhuǎn)的天體,也被稱為天然衛(wèi)星。
星云:太空中氣體或塵埃匯集成的云。
軌道:一個天體圍繞另一個天體運行的圓形或橢圓形軌道,月亮繞地球轉(zhuǎn),地球繞太陽轉(zhuǎn)。
亞原子粒子:原子的組成成分,位于原子核中心,包括電子、質(zhì)子和中子。
行星:圍繞一顆恒星運轉(zhuǎn)的星球。行星自身并不發(fā)光,而是反射其他恒星的光。在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和三顆矮行星(包括冥王星)。
地殼構造板塊:地球表面被劃分的巨大板塊。
類星體:能量強大的星系的核心。
太陽系:太陽系由太陽、九顆行星以及它們的衛(wèi)星、彗星、小行星、流星體以及包裹著它們的巨大氣體和塵埃圈組成。
太陽風:從太陽上層大氣射出的等離子帶電粒子流。
航天探測器:可在地球上操控的無人航天器。有的可以近距離靠近,甚至直接降落在其它行星或衛(wèi)星的地表。
恒星:由炙熱的氣體組成,因其核心的核聚變而發(fā)光。
超新星:大質(zhì)量恒星的劇烈爆炸。
宇宙:所有物質(zhì)和空間。
圖片注釋,依照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依次為:
太陽 內(nèi)部結(jié)構 海王星 一顆恒星被吸入黑洞 火星
封底:
你即將踏入一段神奇的旅程,從令人無法置信的巨大的事物開始,終點卻是同樣令人難以置信的細微。你將從宇宙開始,逐漸變焦,放大取景器,從星系到星系中的星星,然后進入到我們生活的太陽系。繼續(xù)變焦,從太陽系的行星,進入到我們的地球,然后進入構成地球的巖石,直到最后,進入構成世間萬物的最基本構件——原子的內(nèi)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