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戴震、乾嘉學術與文化(上、中、下冊)
本書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其一,明確地揭示了乾嘉時代的“道論”思想,在近百年的明清學術與思想研究的成果中,第一次明確地從理論上闡明了乾嘉時代哲學的整體性特征;其二,從語言哲學、實證哲學的獨特視角研究乾嘉時代的語文學研究與考據(jù)學研究所包含的獨特語言哲學特征及人文實證主義的方法,對乾嘉時代的哲學獨特性做出較新穎、獨特的闡發(fā)。其三,從古典人文知識增長的新視角重新認識、評價乾嘉時代古典語言學、歷史考據(jù)學的思想史意義。
吳根友,1992年獲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哲學學院院長、國學院副院長;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湖北省哲學史學會秘書長。2006年入選國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曾在哈佛大學、巴黎第七大學等做過訪問學者。著述十多種,其中《中國現(xiàn)代價值觀的初生歷程》一書獲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主持多個課題:1. (教育部回國留學人員基金)近四百年理想人格變遷之反思(2001——2003年);2.(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戴震與十八世紀中國哲學的語言學轉向(2001——2004年);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項目)戴震、乾嘉學術與中國文化(2005—2008年)等。
第一編20世紀明清學術、思想研究的歷史反思
第一章梁啟超、胡適的明清學術、思想研究
第一節(jié)梁啟超的明清學術、思想研究
一、“茍無戴震,則清學能否卓然自樹立,蓋未可知也”
二、梁啟超對戴震哲學思想的分疏
三、清代學術是“研究方法的運動”,而不是“主義的運動”
——梁啟超對乾嘉學術本質的界定及其得失評價
四、梁啟超對戴震與乾嘉學術的研究的特點及其內在局限
第二節(jié)胡適的明清學術、思想研究
一、“近世哲學”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及其對宋元明清哲學思想的整體認識
二、“近世哲學”視域下的戴震與清代學術研究
三、胡適“近世哲學”概念對當代乾嘉學術思想史研究的啟迪意義
本章結語
第二章錢穆、余英時的明清學術、思想研究
第一節(jié)錢穆對戴震與乾嘉學術的研究
一、錢穆對戴震的研究
二、對錢穆研究方法的反思
第二節(jié)余英時對戴震與乾嘉學術的研究
一、“內在理路”說及其辨證
二、“儒家智識主義”與戴震在儒家思想史上的地位
三、余英時對清代學術的整體看法
本章結語
第三章侯外廬、蕭萐父的明清學術、思想研究
第一節(jié)侯外廬對戴震與乾嘉學術的研究
一、侯外廬的“早期啟蒙說”及對戴震與乾嘉學術的總體評價
二、侯外廬的戴震研究
三、侯外廬對乾嘉漢學的總體認識與評價
第二節(jié)蕭萐父對戴震與乾嘉學術的研究
一、歷史唯物論與唯物辯證法思想指導下的中國哲學史觀
二、明清之際“早期啟蒙學說”
三、對戴震與乾嘉學術的研究與評價
本章結語
第四章現(xiàn)代新儒家的明清學術、思想研究
第一節(jié)熊十力的明清學術、思想研究
一、熊十力對明清思想性質的判定
二、熊十力論王船山及晚明諸大家
三、熊十力論戴震與清代學術及其得失
四、熊十力明清學術史觀斠評
第二節(jié)唐君毅的明清思想研究及其特點
一、對清代學術文化精神的辯證考量
二、對王船山哲學思想深入、細致而獨到的研究
三、在具體哲學問題與哲學范疇史中考察明清思想的特色與局限
第三節(jié)牟宗三的明清學術、思想研究及其特點
一、對劉蕺山的研究
二、對明清之際政治思想的分析
第四節(jié)劉述先的明清學術、思想研究及其特色
一、對黃宗羲心學的歷史定位
二、對清代思想“新典范”轉移的論定及其理論困難的批評
三、對明清之際思想研究的方法自覺
本章結語
第五章1950年后臺港其他學者的明清學術、思想研究
第一節(jié)杜維運對乾嘉史學的研究
一、總論乾嘉史學
二、推崇浙東學派
三、對乾嘉時期五位史學家的評價
第二節(jié)高準《黃梨洲政治思想研究》及其他
一、總論
二、黃宗羲政治思想得失斠評
三、余論
第三節(jié)曾昭旭、林安梧等人的明清學術思想
一、曾昭旭的王船山哲學研究
二、林安梧的王船山哲學研究
三、張永堂、劉君燦的方以智思想研究
四、張壽安的凌廷堪禮學思想研究
五、林聰舜《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fā)展》一書的新視野
六、朱敬武《章學誠的歷史文化哲學》一書的學術貢獻
本章結語
第六章日本、美國漢學界的明清學術、思想研究
第一節(jié)日本漢學界的明清學術、思想研究
一、島田虔次的明清學術、思想研究
二、溝口雄三的明清學術、思想研究
三、村瀨裕也、山口久和對戴震、章學誠與乾嘉學術的研究
第二節(jié)美國漢學界的明清學術、思想研究
一、狄百瑞的明清學術與思想研究
二、倪德衛(wèi)對章學誠、戴震及清代學術、思想的研究
三、艾爾曼對清代學術、思想的研究
本章結語
第七章近百年來其他學者對戴震與乾嘉學術的研究
第一節(jié)20世紀前半葉戴震哲學思想研究述評
一、戴震哲學思想的旨趣與方法論特色的分析
二、對戴震倫理學中自由思想、重要概念的現(xiàn)代解讀
三、對戴震哲學思想來源的探索
四、對戴震哲學思想歷史貢獻的評價
第二節(jié)20世紀后半葉戴震哲學思想研究述評
一、戴震及其哲學思想性質之爭
二、對戴震哲學的理論形態(tài)及其內在結構的研究
三、對戴震倫理學的新認識
四、從解釋學與現(xiàn)代語言哲學的角度分析戴震哲學與乾嘉學術
五、其他相關傳統(tǒng)問題研究的新進展
本章結語
第二編戴震、皖派漢學與古典人文知識的增長
第一章乾嘉時代的“道論”思想及其哲學的形上學追求
第一節(jié)戴震“道論”思想及其哲學的形上學
一、戴震“道論”思想的發(fā)展歷程
二、戴震論“道”之名與義
三、戴震論天道與人道
第二節(jié)章學誠“道論”思想的輪廓
一、章學誠“道論”的基本內容
二、“三人居室而成道”
——章學誠的“人道”論
三、“道不離器”與即事言理
四、道非一家之私
第三節(jié)其他重要學者、思想家的“道論”思想
一、錢大昕論道
二、凌廷堪論道
三、焦循論道
四、阮元論道
本章結語
第二章戴震的語言哲學思想
第一節(jié)戴震的名學思想
一、戴震對“名”的分類
二、兩類之“名”的內在關系
第二節(jié)戴震語言哲學中的句法分析
一、句法分析
二、對句法分析的形式化考察
第三節(jié)語詞、句子意涵與文本中的言語脈絡諸分析
一、“天道”“天德”“天理”“天命”等概念之間的區(qū)別
二、“形而上”與“形而下”
三、“一以貫之”非“以一貫之”
四、“己非私”
五、“孔子論太極之本指”
第四節(jié)戴震的言意觀及其語言哲學的形上學追求
一、從文字入手理解語言的意義
二、聲音與意義的關系
三、通過語言以求經(jīng)中之道
四、戴震語言哲學的開放性
本章結語
第三章段玉裁的“求是”精神與其語言哲學思想
第一節(jié)段玉裁的“求是”精神
一、“凡著書者,將以求其是而已”
二、“真是日出”
——“求是”是一個歷史的過程
三、“求是”與經(jīng)學中的人倫之道
第二節(jié)“治經(jīng)莫重乎得義,得義莫切于得音”的語言哲學思想
一、“因音求義”的語言學方法
二、“釋慊”與“圣之于天道也”辨
第三節(jié)段玉裁“治經(jīng)”的方法與語言哲學的方法論追求
一、“尋求本字”與段玉裁的治經(jīng)
二、總結漢人的注經(jīng)原則與讀注的方法
第四節(jié)語言分析與段玉裁的政治倫理思想
一、殺弒之辯與“政治之道”
二、段玉裁的倫理思想
本章結語
第四章王念孫、王引之的語言學研究與古典人文知識的增長
第一節(jié)王念孫語言學成就與古典人文知識的增長
一、王念孫等人古典語言學研究成果的思想史意義
二、“因音求義”的理論成就及其在訓詁學中的運用
三、《廣雅疏證》一書的思想史意義
四、“求真”“求是”與《讀書雜志》一書的哲學精神
第二節(jié)王引之的語言學研究與古典人文知識的增長
一、新語義的發(fā)掘與古典人文知識的增長
二、對“假借”說的發(fā)展
三、批評訓詁學中的“緣詞生訓”,追求古代政教制度之本義
——釋“養(yǎng)、射”二字之本義
四、以“介”字隸變?yōu)椤皞€”字為例,揭示漢字書寫形態(tài)變化造成字義、詞義的訛錯的典型形態(tài)
五、掘發(fā)古代典籍中的文字錯誤,努力恢復古代典籍版本的原貌
六、批評“增字解經(jīng)”和將語詞當實詞的訓詁方法
七、《經(jīng)傳釋詞》與王引之的虛詞研究之估價
八、保持經(jīng)學訓釋傳統(tǒng)中的異說
——王引之經(jīng)學訓釋思想中的闕疑精神與審慎態(tài)度
本章結語
第五章焦循的“性靈”經(jīng)學與哲學思想
第一節(jié)焦循經(jīng)學研究與哲學思想中的個體主體性
第二節(jié)焦循的“假借”方法與經(jīng)學研究中“性靈”的闡揚
第三節(jié)焦循的歷史還原主義傾向與人文實證主義的烙印
第四節(jié)焦循經(jīng)學思想中的內在張力
一、學術分類與傳統(tǒng)經(jīng)學研究中的學問分類雛形
二、“述”類文章與“求是”精神
本章結語
第六章汪中的經(jīng)、子學研究及其實績
第一節(jié)汪中的經(jīng)學研究
一、汪中的治學特色
二、汪中的治學方法論
三、汪中的治學宗旨
第二節(jié)汪中的子、史之學研究
一、子學研究的實績
二、“經(jīng)史一體、四部同源”的學術史觀
三、汪中重建學統(tǒng)的學術理想
本章結語
第七章阮元哲學思考的語言學路徑及其得失
第一節(jié)阮元的哲學方法論
一、訓詁明然后經(jīng)義明
二、語言學的方法與經(jīng)驗論思維
——阮元論“心”
第二節(jié)阮元的政治思想與人生、道德哲學
一、“順”“鮮”“達”三字訓釋中所表達的政治思想
二、以訓詁的方法闡發(fā)“仁學”與“性命”思想
第三節(jié)阮元的語言學思想及其歷史還原主義
一、“古字義隨音生”
二、崇尚“漢人之詁”的復古主義方法
本章結語
第八章龔自珍與乾嘉學術的歷史轉向
第一節(jié)龔自珍的“宗史”思想與乾嘉學術的再轉向
一、從語言學轉向史學
二、龔自珍對古典文獻定本及本字說的懷疑
第二節(jié)龔自珍的語言哲學思想
一、龔自珍對文字起源與發(fā)展的哲學新思
二、龔自珍對名實關系與言語方式的新闡釋
三、龔自珍對思想類型與語言類型的分類
本章結語
第三編乾嘉時代的史學研究與知識分類問題的探究
第一章全祖望的經(jīng)史研究與乾嘉學術的關系
第一節(jié)全祖望的史學與考據(jù)學
一、以碑傳為史傳的史學特識
二、三箋《困學紀聞》與全祖望的文獻考據(jù)學訓練
三、七校《水經(jīng)注》與《漢書·地理志稽疑》
——全祖望的歷史地理學成就
四、續(xù)修《宋元學案》一百卷
——全祖望的斷代哲學史研究
第二節(jié)全祖望的學術思想與乾嘉學術的關系
一、綜貫博雅與專家之學
二、深諳客觀實證之方法,彰顯經(jīng)世致用之精神
本章結語
第二章惠棟的學術思想及其對乾嘉漢學的影響
第一節(jié)惠棟的經(jīng)學思想
一、尊經(jīng)好古:“若經(jīng)學則斷推兩漢”
二、識字審音:“經(jīng)之義存乎訓,識字審音乃知其義”
三、批評唐疏《易》《書》,別立新疏體例
第二節(jié)“理字之義,兼兩之謂”
——惠棟的義理學
一、“當然之則”與“必然之則”的區(qū)別
二、“理一分殊”與“道一理殊”的區(qū)別
三、“存理滅欲”與“理欲兼得”的區(qū)別
本章結語
第三章王鳴盛的經(jīng)史考證思想及其影響
第一節(jié)王鳴盛的治學經(jīng)歷與經(jīng)史考證的成績
一、早年銳意經(jīng)學考證,撰成名作《尚書后案》
二、歸田以后出經(jīng)入史,撰《十七史商榷》及其他著作
第二節(jié)經(jīng)學考證中的崇鄭立場與泥古傾向
一、“惟鄭為是,諸家皆非也”的崇鄭立場
二、“舍古無是”的泥古傾向
第三節(jié)“議論褒貶皆虛文”
——王鳴盛客觀實證史學觀之辨析
一、主觀與客觀:乾嘉史學從主觀視角向客觀視角之異動與轉型
二、事實與褒貶:對道德主義史學傳統(tǒng)中惟道德傾向之反省
三、“以不議為議,且雖議而仍歸于不議者也”的史學褒貶觀
第四節(jié)以小學手段考證經(jīng)史
一、無小學自然無經(jīng)學亦無史學
二、“以金石為史料”
三、聲音、文字之后,又何求焉?
第五節(jié)王鳴盛論讀書與治學之方法
一、“讀書切者,目錄之學”
二、“有疑則闕,方為善讀書”的懷疑精神
三、讀書當求義例,著書當求書法
本章結語
第四章趙翼的史學精神與哲學思想
第一節(jié)趙翼治學的主要成績
一、趙翼的詩名與學術影響
二、趙翼的史學著述
第二節(jié)趙翼史學中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一、求真、求實
——趙翼的史學精神
二、趙翼實證史學中的反、反暴政的人文精神
第三節(jié)趙翼辨?zhèn)�、“求真”的治史方�?
一、互校法
二、“以類相從”的歸納方法
三、“不著一議而人品自見”
——“于敘事中寓論斷法”
第四節(jié)趙翼的哲學思想
一、趙翼的哲理詩及其進步哲學思想
二、“義理必參之以時勢”的歷史哲學
本章結語
第五章錢大昕史學思想及其古典語言學研究的貢獻
第一節(jié)以真實性為史學之生命的“實事求是”原則
一、“實事求是”與清代考據(jù)史學的基本精神
二、“實事求是”與歷史學中的褒貶
第二節(jié)“經(jīng)史不二”的經(jīng)史觀
一、乾嘉學術中的“經(jīng)史關系”論
二、錢大昕的“經(jīng)史關系”論
第三節(jié)“以史經(jīng)世”的實學傾向
一、批評宋儒“榮經(jīng)陋史”的思想與空疏學風
二、為政者當有學
第四節(jié)于史學考據(jù)中展開的歷史批判意識與新人文理想
一、反暴政的初步民主思想
二、批判宋儒的理欲觀
三、為商人階層的利益進行辯護
四、批評政治暴行,肯定惠民、愛民的仁政理想
五、廣泛的社會批評
第五節(jié)錢大昕的語言學成就與古典人文知識的增長
一、揭示古代漢語聲母的規(guī)律,為后人提供語言學新知
二、揭示語言與社會政治的關系
本章結語
第六章章學誠的《文史通義》與歷史文化哲學
第一節(jié)《文史通義》的性質及其在乾嘉學術中的獨特位置
第二節(jié)章學誠歷史文化哲學的內在結構
一、從山口久和的近著《章學誠的知識論》說起
二、章學誠歷史文化哲學的內在結構及其追求
第三節(jié)章學誠“道論”思想的形成與道器關系的歷史學向度
一、章學誠對“道源”的分析及其對“道”的本質的界定
二、“六經(jīng)皆器”說與道器關系論的歷史學向度
第四節(jié)“六經(jīng)皆史”說的歷史意義再評價
一、“經(jīng)史”關系論的學術發(fā)展史
二、“六經(jīng)皆史”說的新意涵
第五節(jié)“言性命必究于史”與“道公而學私”的學術理想
一、“言性命必究于史”
——章學誠歷史文化哲學的實證品格
二、“道公而學私”
——章學誠的學術理想論
本章結語
第七章《四庫全書總目》的四部分類體系及其思想傾向
第一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類學思想及其發(fā)展歷程
一、先秦典籍與學問(知識)分類的幾種范式
二、《七略》的典籍與學問(知識)分類及其流衍
三、從《七略》到“四部”
第二節(jié)《四庫全書總目》分類的時代特點與思想傾向
一、《總目》四部分類的特點與學術成就
二、《四庫全書總目》的思想傾向
第三節(jié)《總目》“四部”分類法的歷史影響
一、張之洞《書目答問》與傳統(tǒng)典籍和學問(知識)分類的變化
二、王國維的人文學科體系設想與“哲學”知識的引入
本章結語
第四編學派、問題意識及其相互關系與歷史轉折
第一章皖派與吳派的學術關系再辨證
——以戴震與惠棟為例
第一節(jié)晚明學風的轉變與清初的學術特征
一、反思理學與心學,重新回到氣本論的哲學立場
二、重視實證的學風與徽宣地區(qū)重視天文、歷算學之學術環(huán)境
三、重視音韻、訓詁的傳統(tǒng),對宋明儒的思辨學風展開批判
第二節(jié)結識惠棟之前戴震的學術成就與學術思想
一、35歲之前戴震的著述情況
二、35歲前戴震學術思想簡論
第三節(jié)戴震與惠棟的學術、思想之關系再辨證
一、錢穆論惠棟與戴震的關系
二、戴震與惠棟的學術關系再辨證
三、惠棟與戴震關系新結論
本章結語
第二章戴震對揚州學派的影響
第一節(jié)揚州學派及其師承
一、揚州學派與吳派、皖派的關系
二、揚州學派與戴震
第二節(jié)揚州學派對皖派學術、思想的繼承
一、王念孫、王引之對戴震“因聲求義”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二、戴學與揚州學者的典章制度之學和科技史研究
三、揚州學者的義理之學與戴震的關系
本章結語
第三章崔述的疑古史思想與乾嘉時代的史學解放
第一節(jié)崔述生平及其學術的價值取向
一、崔述生平
二、崔述學術的價值取向與乾嘉學術精神的內在關系
第二節(jié)“尊經(jīng)疑古”,考信求真
——崔述的學術精神
一、“尊經(jīng)疑古”
——崔述的“求真”思想及其理論前提
二、非漢非宋,“為有用之學” 是求
——崔述“經(jīng)世致用”的學術目標
第三節(jié)崔述對《六經(jīng)》之外典籍成偽原因的分析與歸納
一、人言(包括口頭語言、傳說與書面書言)的主觀性
二、人類認識的局限性與對此局限性缺乏反省導致偽訛
三、人類各種文化心理的影響導致訛誤
第四節(jié)崔述的史學思想與政治思想簡論
一、崔述的“經(jīng)史不二”論
二、崔述的“封建”論
三、崔述論“正統(tǒng)”
本章結語
第四章經(jīng)學家與史學家的方志學分歧及其原因探析
——以戴震與章學誠為例
第一節(jié)20世紀70年代后幾種重要著作對此問題的分析
第二節(jié)章學誠維護“名教”的思想傾向及其對戴震的批評
第三節(jié)章學誠的歷史文化哲學思路及其對戴震的學術批評
第四節(jié)章學誠在“方志”問題上對戴震的批評及其得失斠評
本章結語
第五章乾嘉時代漢學與宋學的對立與調和
——以江藩與方東樹之爭為例
第一節(jié)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與方東樹《漢學商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