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進程中,白馬湖派散文家,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標高格的文學樣式——“白馬湖散文”,體現(xiàn)現(xiàn)代散文的崇高境界。它自有其不可低估的文學創(chuàng)作意義,在新文學史上當有重要的地位,對于推進現(xiàn)代散文發(fā)展,始終是一股無可替代的建設(shè)性力量。
《悅讀白馬湖派散文家》對白馬湖派散文家的散文進行一番鑒賞的巡禮,用文話和選文互動照應的體例,為讀者提供一本饒有興味的讀物,同時也為研究者提供可資參考的文本。書中所選之作并非皆為各家的代表作,而是取其能體現(xiàn)“白馬湖派”特色者,是流派的選本。文話客觀、公允、精到,都能統(tǒng)制在“白馬湖文學”精神中,凸現(xiàn)其散文獨有的審美性,且以讀書隨筆體娓娓道來,輕靈可讀。白馬湖散文就著那些散文家完整人格的根株,放出藝文的花朵,感情真、思想善、形式美,真善美渾同如一,這便生成了完美的文格,適合悅讀與欣賞。
緒言
豐子愷
山水間的生活
裴德文與其月光曲
美的世界與女性
由藝術(shù)到生活
白采
兒女
楊柳
悼夏丐尊先生
湖畔夜飲
我與弘一法師
文話
馮三昧
論小品文
說抒情詩
《白馬嘶》創(chuàng)刊話
憶弘一法師
文話
葉圣陶
詩的泉源
沒有秋蟲的地方
藕與莼菜
將離
暮
兩法師
牽;
《未厭居習作》自序
文話
劉大白
自然的微笑
《浙潮第一聲》序
《龍山夢痕》序
文話
劉延陵
《蕙的風》序
巡回陳列館
《詩》月刊影印本序
散文的起句
文話
劉叔琴
劉薰宇
數(shù)學所給予人們的(劉薰宇)
所希望到春暉來的學生(劉薰宇)
科學小品和我(劉薰宇)
一年來的課外講演(劉叔琴)
課余二則(劉叔琴)
一般與特殊(劉叔琴)
文話
朱自清
匆匆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憶》跋
春暉的一月
荷塘月色
背影
白采
《背影》序
白馬湖
教育家的夏丐尊先生
文話
朱光潛
無言之美
雨天的書
我們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tài)度
豐子愷先生的人品與畫品
敬悼朱佩弦先生
文話
李叔同
給夏丐尊的信
白馬湖放生記
我在西湖出家的經(jīng)過
文話
陳望道
從鴛鴦湖到白馬湖
修辭學在中國之使命
關(guān)于修辭
文話
鄭振鐸
貓
蟬與紡織娘
悼夏丐尊先生
文話
俞平伯
詩的方便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湖樓小擷(兩題)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眠月
雪晚歸船
憶白馬湖寧波舊游
文話
夏丐尊
讀書與冥想
春暉的使命
傳染語感于學生
《子愷漫畫》序
長閑
夏丐尊
貓
白采
我之于書
白馬湖之冬
我的畏友弘一和尚
文話
王世穎
徐慰南
快閣的紫藤花(徐慰南)
既望的白馬湖(王世穎)
黃昏泛舟(王世穎)
文話
附錄
紅樹青山白馬湖339——《白馬湖散文十三家》選編后記
跋語
《悅讀白馬湖派散文家》:
山水間的生活 我家遷住白馬湖上后三天,我在火車中遇見一個朋友,對我這樣說:“山水間雖然清靜,但物質(zhì)的需要不便之外,住家不免寂寞,辦學校不免閉門造車,有利亦有弊!蔽耶敃r對于這話就起一種感想,后來忙中就忘卻了。
現(xiàn)在春暉在山水間已生活了近一年了,我的家庭在山水間已生活了一月多了。我對于山水間的生活,覺得有意義,又想起了火車中的友人的話。寫出我的幾種感想在下面。
我曾經(jīng)住過上海,覺得上海住家,鄰人都是不相往來,而且敵視的。我也曾做過上海的學校教師,覺得上海的繁華和文明,能使聰明的明白人得到暗示和覺悟,而使悟力薄弱的人收到很惡的影響。我覺得上海雖熱鬧,實在寂寞,山中雖冷靜,實在熱鬧,不覺得寂寞。就是說上海是騷擾的寂寞,山中是清靜的熱鬧。
在火車里的幾小時,是在這社會里四五十年的人生的縮圖。座位被占,提包被偷等恐慌,就是生活恐慌的縮影。倘嫌山水間的生活的寂寞,而慕都會的熱鬧,猶之在只乘四五個相熟的人的火車里嫌寂寞,要往別的擁擠著的車子里去。如果有這樣的人,他定是要描寫擁擠的車子而去觀察的小說家,否則是想圖利去的Pick—Pocket。
我在教授圖畫唱歌的時候,覺得以前曾在別處學過圖畫唱歌的人最難教授,全然沒有學過的人容易指導。同樣,我覺得在社會里最感到困難的是“因襲的打破難”。許多學校風潮,許多家庭悲劇,許多惡劣的人類分子,都是“因襲的罪惡”,何嘗是人間本身的不良。因襲好比遺傳,永不斷絕。新文化一次輸入因襲舊惡的社會里,仿佛注些花露水在糞里,氣味更難當。再輸入一次,仿佛在這花露水和糞里再注入些香油,又變一種臭氣。我覺得無論什么改造,非先除去因襲的惡弊,終歸越弄越壞。在山水間的學校和家庭,不拘何等孤僻,何等少見聞,何等寂寥,“因襲的傳染的隔遠”和“改造的容易入手”是實實在在的事實。
我從前往往聽見人講到弟子求學或職業(yè)等問題,都說“總要出上!保÷犝邘е环N對于將來生活的恐慌的自警的態(tài)度默應著。把這等話的心理解剖起來,里面含著這樣的幾個要素:(一)上海確是文明地,冠蓋之區(qū),要路津。(二)少年應當策高足,先據(jù)這要路津。(三)這就是吾人應走的前途。所謂閉門造車,也是具有這樣的內(nèi)容的話。懷著這樣的思想的人,是因襲的奴隸,是因襲的維持者。
閉門造車,是指說不符合門外的軌道的大小,造了不能在門外的軌道上運行的車。行車一定要在已成的軌道上么?這已成的軌道確是引導我們走正路的么?有了車不能造軌道的么?在這“閉門造車”一句話里,分明表示著人們的依賴、因襲,和創(chuàng)造力的薄弱。
不造則已,如果要造車,一定非閉門造不可。如果依照已成的軌道而造,所造出的車子和以前已有的車子一樣,就在已成的軌道上隨波逐流地去了。即使已有的車子是好的,已成的軌道是正的,造車的效力也不過多加了車,不是造車的進步。何況已有的車子或者不好,已成的軌道或者不正呢。
“好久不到都會了,好久不看報了,退步了”這樣說的人也有。實在,進步是前進的意思,進步越快,離社會越遠,離社會越遠,進步越深(這是廚川白村說的)。子路說道:“吾過矣,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边@便是子路所以為子路。
“山水間生活,有利亦有弊”,這大概是指清靜,空氣新鮮,生活程度低等是利。需要不便,寂寞,閉門造車等是弊。這是要計較兩方的利弊長短而取舍的意思。這話的內(nèi)容和“新思想并不惡,時勢變更了不得已而然的。但從前的習慣一概不好,也不能說”的話同是鄉(xiāng)愿的話。
這話的變形,就是“凡物都有明暗兩方面的”。
這話固然不錯。但我覺得明暗是一體的。非但如此,明是因為有暗而益明的。仿佛繪畫,明調(diào)子因暗調(diào)子而益美,暗調(diào)子因明調(diào)子而也美了。斷不是明面好,暗面不好。如果取明而棄暗,就是Ruskin所謂“自然像目光和陰影相交一般混合著優(yōu)劣兩種要素,使雙方相互地供給效用和勢力的。所以除去陰影的畫家,定要在他自己造出來的無蔭的沙漠里燒死”。
愛一物,是兼愛他的明暗兩方面。否則,沒有暗的明的是不明的,是不可愛的。我往往覺得山水間的生活,因為需要不便而菜根更香,豆腐更肥。因為寂寥而鄰人更親。
且勿論都會的生活與山水間的生活孰優(yōu)孰劣,孰利孰弊。人生隨處皆不滿,欲圖解脫,唯于藝術(shù)中求之。
載1923年6月1日《春暉》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