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史話:中華文明史話》彩圖普及叢書,在首先注重知識準確性的基礎上,編撰者還力求使文字敘述生動、規(guī)范,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內(nèi)容則注重富有情趣,具有靈動的時代色彩,希望能夠集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和時代性于一體;選題則努力契合社會公眾所關注的問題;同時選配較多圖片,彩色印刷,幫助讀者更為真切地貼近歷史。
生活在物質(zhì)文化高度發(fā)達的當代社會而來學習久已逝去的歷史知識,經(jīng)常會有人提出為什么要讀這些書籍的問題。中國古代士大夫對歷史知識價值的闡釋,是“以史為鑒”,即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特別是處理政務時借鑒歷史的經(jīng)驗。歷史知識這一功能,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但并不是與每一個人都有直接的關系。對于大多數(shù)社會普通民眾,尤其是對于青少年朋友來說,我想,歷史知識雖然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衣服穿,但卻是人類精神不可或缺的基本營養(yǎng)要素。讀史會使人們的頭腦更為健全,智慧更為發(fā)達,情操更為高潔,趣味也更為豐富。
序
引言
由保家衛(wèi)國始--舂秋戰(zhàn)國長槭
1.長城的起源
2.號稱方城的楚長城
3.依山而筑的齊長城
4.現(xiàn)已消失的魏長城
5.傲然聳立的秦長城
6.趙武靈王與趙長城
7.小國也筑長城--中山國長城
8.易水邊上的燕長城
二、千古-帝的經(jīng)典--秦始皇長城
1.秦始皇為什么要修筑萬里長城
2.秦始皇萬里長城
3.大將軍蒙恬
4.長城講述的故事--“孟姜女哭長城”
5.功過自有后人評說
三、汊武帝的“邊墻”--西漢長城
1.漢匈兩國的政治局勢
2.漫步西漢萬里長城
3.河西走廊漢塞的防御體系
4.屯田與長城的修筑
5.長城下的英雄:衛(wèi)青與霍去病
四、長城的發(fā)展--東漢至金長城
1.被歷史湮沒的東漢長城
2.北魏與東魏長城
3.北齊、北周與隋長城
4.唐、宋、遼時期的長城
5.走近金長城
五、獨領風騷輝煌的明長城
1.明長城修建的歷史背景
2.九邊十一鎮(zhèn)
3.明長城--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
4.明長城上的烽火傳信
5.明長城的歷史意義
六、今天,我們行走在長城之上
1.長城上的經(jīng)典--八達嶺長城
2.“天下雄關”--居庸關
3.長城博物館--司馬臺長城
4.一枝獨秀--慕田峪長城
結束語
附錄
《史記·大宛列傳》又記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令從驃侯趙破奴破匈奴,“于是酒泉亭障至玉門矣”。同年又完成了張掖、敦煌兩郡的建置。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又從玉門以西,“列亭障至鹽澤”(今新疆羅布泊),前后不到10年的時間,1 000多千米長的河西長城即告完成。
漢武帝進一步發(fā)展和改進了長城的布局,建筑了許多亭障、列城,把長城內(nèi)外的廣大地區(qū)有機地構成一個防御工程體系,相隔一定的距離,擇險要地形,修筑列城、城障,以烽燧相連。
為了抗擊匈奴的掠擾,發(fā)展西域諸屬國的生產(chǎn),保護通往西方交通干道,武帝時又開始了從敦煌、樓蘭以西列城、烽燧的修筑。
漢昭帝繼武帝執(zhí)行了抗擊匈奴的路線,“元鳳元年,匈奴發(fā)左右部二萬騎為四隊,并入邊為寇;漢兵追之,斬首獲虜九千人,生得甌脫王,漢無所失亡”。于是匈奴“即西北遠去,不敢南逐水草。發(fā)人民屯甌脫”(《資治通鑒》)。昭帝還修筑了東段長城,發(fā)民屯墾,于“元鳳六年春正月,募郡國徒筑遼東玄菟城”(《漢書·昭帝紀》)。
漢宣帝繼武帝、昭帝以后繼續(xù)筑城屯戍,使西域諸屬國生產(chǎn)得到進一步地發(fā)展。地節(jié)三年(公元前67)派侍郎鄭吉在渠犁筑城屯田,神爵二年(公元前60)以鄭吉為使都護西域騎都尉,設置西域都護府于烏壘城,以管理西域烏孫、大宛、康居、桃槐、硫勒、無雷等36屬國。以后西域屬國發(fā)展為50個,“自驛長至將相王侯,皆佩漢印綬,凡三百七十六人”。2.漫步西漢萬里長緘
秦始皇萬里長城規(guī)模已經(jīng)很大了,而西漢長城較秦始皇長城更有所發(fā)展,并筑了外長城,長1萬千米。西漢是歷史上修筑長城長的一個朝代。
西漢長城東起遼東,西抵鹽澤,其東段大抵是修復秦時故塞;陰山以北則增設亭障,河西走廊至西則是新筑。
其形式除城墻外,還有列城、亭、障、烽、塞、塹、壕、天田、土壟、塞墻、塢等,沿長城全線,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塞,烽煙相接,萬里相望,形成一條嚴密的防線。
(1)西漢長城中段
西漢長城西段自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蘇古諾爾湖畔起,沿額濟納河南下,至甘肅金塔縣境循北大河向西折轉,沿北山山地南麓和疏勒河畔,直至敦煌縣西北小方盤城。再向西經(jīng)羅布泊、孔雀河畔延伸,不再筑城墻,而是綿延的烽燧。居延地區(qū)的長城和烽燧是為了切斷匈奴與羌人的聯(lián)系,屏障漢代通西域的交通要道--河西走廊,F(xiàn)存長城遺址有30余處,包括塞墻、烽燧、都尉治所和侯官的治所。西段的西漢長城基本上用夯土筑成或用土坯壘砌,夯土層間常夾著蘆葦,以增強自身抗風蝕的能力,也有一些地段是內(nèi)外兩側用粗石板壘成,中間填塞礫石,或僅用礫石壓緊柴枝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