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意林、心絲、屐痕三部分,主要包括:回頭幾度風(fēng)花、心中的倩影、兩個愛情神話、節(jié)假光陰詩卷里、曇花,曇花、人過中年、收拾雄心歸淡泊、生命還鄉(xiāng)的欣慰、歲短心長、天涼好個秋等。
實力派著名作家,陣容強大
自選集奉獻讀者,佳作薈萃
這是名家自選經(jīng)典書系第三輯,且聽王充閭先生如何“乘物以游心”,麥家先生妙奏“胡琴”,張煒先生講述“山水情結(jié)”,讓南帆先生指引我們進入“讀數(shù)時代”,蔣子龍先生為我們展示寫作“借景”之道。
意 林
\\t
\\t回頭幾度風(fēng)花__002
\\t心中的倩影__007
\\t兩個愛情神話__011
\\t節(jié)假光陰詩卷里__016
\\t曇花,曇花__023
\\t人過中年__028
\\t收拾雄心歸淡泊__034
\\t生命還鄉(xiāng)的欣慰__041
\\t歲短心長__044
\\t天涼好個秋__052
\\t問世間,情是何物__056
\\t從容品味__066
\\t張公子的嘆恨__071
\\t換個角度看問題__074
\\t過度闡釋__077
\\t意足不求顏色似__082
\\t自 薦__085
\\t
\\t心 絲
\\t
\\t夜 話__092
\\t感 念__099
\\t尋 覓__107
\\t薏苡的悲喜劇__113
\\t我的四代書櫥__120
\\t碗花糕__123
\\t綠窗人去遠__130
\\t我的第一個老師__137
\\t香 冢__142
\\t青天一縷霞__149
\\t情在不能醒__154
\\t一場虛擬的叩訪__162
\\t詩人的妻子__172
\\t未了情__180
\\t淚 泉__194
\\t憶人常在月圓時__199
\\t一“網(wǎng)”情深__206
\\t
\\t屐 痕
\\t
\\t煙花三月下溱潼__212
\\t朵樂荷,朵樂荷__217
\\t瀘沽湖尋夢__230
\\t車上文化__236
\\t冰城憶__240
\\t沙山趣話__243
\\t還 鄉(xiāng)__249
\\t石上精靈__254
\\t揚州舊事__261
\\t神圣的泥土__266
\\t三道茶__268
\\t一夜芳鄰__272
\\t“少年版”福爾摩斯__280
\\t悠悠童話路__284
\\t敘利亞聽歌__293
\\t東瀛觀劇__299
\\t太平洋深處的“天問”__303
回頭幾度風(fēng)花
\\t
\\t一
\\t這是一個落紅成陣的傍晚。
\\t一叢叢金英翠萼的迎春花,正開得滿眼鵝黃,裝點出枝枝新巧,小桃紅也忙不迭地吐出了相思豆一般的顆顆苞蕾;而堤畔的杏林花事已經(jīng)過了芳時,緋桃也片片花飛,在淡淡的輕風(fēng)中,劃出美麗的弧線,飄飛在行人的眼前,漫灑在綠幽幽的草坪上,墜落到清波蕩漾的河渠里。
\\t面對著這種殘紅萬點的景色已經(jīng)不知多少次了。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到姨母家去,時光不比現(xiàn)在晚多少,我卻已經(jīng)換了單衫了,是月白色的土布做的。路過一處桃園時,空中沒有一絲風(fēng),繽紛的花瓣飄落在布衫上,一片疊著一片,乍一看,像是繡上去的細碎的花朵。媽媽在前面幾次三番催我快走。我說,走不得,往外一走,我的繡花衫就又變成白布了。最后,索性站在桃林深處,一動不動,享受著大自然的美的賜予。
\\t可是,等我們幾天后回家,再度經(jīng)過這里,已經(jīng)是繁英落盡,綠葉蒙茸了。果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當(dāng)時,暗誦著王安石的“春風(fēng)取花去,酬我以清陰”的詩句,覺得大野芳菲如此幻化無窮,確是蠻新鮮的,一時竟抑制不
\\t住心頭的興奮。當(dāng)時實在不能理解,那些文人騷客對著綠暗紅稀,居然愁緒茫茫,究竟所為何來。
\\t還有一次,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我已經(jīng)開始體悟到中年情味了,其時被抽調(diào)到偏遠的山區(qū)去參加“改造落后隊”的實踐,當(dāng)然,落腳點還是要改造我們這些“臭老九”的小資產(chǎn)階級思想。時間是一年,種地之前農(nóng)閑時進村,到次年的大忙季節(jié)返回。
\\t任是再困難、再“落后”的荒村僻野,春風(fēng)也照樣吹開了凍土,我們便揮起鎬頭,刨那些秸稞割掉后留下的茬子,或者一擔(dān)擔(dān)地往地里挑糞,晚上還要頂著星星月亮,開那滾滾滔滔、無休無盡的會。一天過后,累得連炕都爬不上去。盡管這里水媚山嬌,風(fēng)情萬種,人們卻沒有半點賞花玩景的心思,每天連腦袋都懶得抬一下。
\\t可是,突然有那么一天,早晨出工時,我不經(jīng)意地發(fā)現(xiàn)路旁的杏花殘瓣正在隨風(fēng)飄落,不禁心神為之一振。這倒不是由于清景撩人,逗發(fā)了什么詩興;只是想到杏花落了,表明春天已經(jīng)來過多時,眼看就要開犁種地了,我們也即將脫離改造身心的環(huán)境,告別這種繁重的體力勞動了。
\\t
\\t二
\\t有人說,花朵是溝通大自然與人的心靈的一種不需要翻譯的語言。借助花朵的昭示,人們能夠體察到天地造化中的靈性,感知自己靈海的波瀾、心旌的搖蕩。也許果真是這樣,但我自己的體會不深。只覺得年華老大之后,面對著殘紅委地、落英繽紛的衰涼景色,總有些“春歸如過翼”、“流年暗中偷換”的絲絲悵惋。
\\t在這方面,我們不能不佩服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感受力的敏銳與表現(xiàn)力的高超。她在一首調(diào)寄《清平樂》的詞里,通過她在梅花面前的表現(xiàn),刻畫出自己青少年、中年、晚年心態(tài)的變化:
\\t“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贝藭r她在汴京,正處于待字閨中和新婚燕爾的花季,每當(dāng)雪飄飛絮、梅吐清芬之時,她總要滿含著盈盈笑意,如醉如癡地把
\\t那獨占春先的梅朵插在青絲秀發(fā)上。一個“醉”字,就把小兒女春閨嬉戲的情景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
\\t待到哀樂雜陳的中年時節(jié),她這個情感極為豐富的才女,更由于被丈夫疏遠而無親生子嗣,變得郁郁寡歡,了無意緒了,“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一邊揉搓著寒梅的花朵,一邊想著心事,不覺清淚沾裳。
\\t下片寫她在汴京淪陷、丈夫病逝之后的晚年心境:“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fēng)勢,故應(yīng)難看梅花。”在這里,人與花的命運是相互照應(yīng)的,花猶如此,人何以堪!“看取晚來風(fēng)勢”,也正是詞人審視自己晚年顛沛流離的處境和國亡家破的形勢。
\\t無獨有偶,異曲同工。大約過了七十年左右,南宋另一位著名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