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千里山-騎田嶺地區(qū)錫多金屬礦床研究與找礦勘查
以大陸動力學和地幔動力學理論以及成礦系列和成礦系統(tǒng)等現(xiàn)代成礦理論為指導,以相似類比、地質異常、地球化學塊體和綜合信息等預測理論為依據(jù),綜合運用大地構造學、構造地質學、沉積學、巖石學、礦物學、礦床學、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學、遙感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和找礦勘查學等多學科交叉研究方法,采用現(xiàn)代分析測試技術,按照區(qū)劃、區(qū)調、物化探、科研、礦產(chǎn)普查“五統(tǒng)一”的原則,重點研究了千騎礦集區(qū)錫鉛鋅多金屬礦產(chǎn)的成礦背景、成礦條件和成礦機理、成礦規(guī)律與控制因素,系統(tǒng)總結了不同類型礦產(chǎn)的成因類型、成礦模式與找礦模型,開展了成礦預測與找礦勘查,產(chǎn)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前言
第1章 勘查開發(fā)與研究現(xiàn)狀1
1.1研究區(qū)概況與資源形勢1
1.1.1研究區(qū)概況1
1.1.2礦產(chǎn)勘查與開發(fā)現(xiàn)狀2
1.1.3礦產(chǎn)資源形勢3
1.2以往勘查和科研簡況5
1.3以往T作存在的問題7
1.4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7
1.4.1成礦理論研究趨勢7
1.4.2花崗巖與成礦10
1.4.3構造-流體與成礦17
1.4.4巖相古地理研究19
1.5關鍵科學技術問題20
第2章 區(qū)域成礦地質背景23
2.1區(qū)域地質背景23
2.1.1地層與巖性23
2.1.2褶皺和斷裂構造27
2.1.3巖漿巖29
2.2區(qū)域地球物理特征30
2.2.1物性參數(shù)特征30
2.2.2重力異常特征33
2.2.3航磁異常特征34
2.3區(qū)域地球化學特征36
2.3.1地球化學參數(shù)特征36
2.3.2主要成礦元素異常的分布特征43
2.3.3綜合地球化學異常特征43
2.4區(qū)域重砂分布與異常特征47
2.4.1重砂礦物的分布特征47
2.4.2重砂異常及分區(qū)49
2.4.3重砂礦物和異常的空間分布、富集規(guī)律51
第3章 礦床地質特征52
3.1區(qū)域礦產(chǎn)概況52
3.2錫多金屬礦床成礦特征54
3.2.1礦床成因類型劃分54
3.2.2各類型礦床特征55
3.2.3典型礦床地質特征60
3.3鉛鋅多金屬礦床成礦特征71
3.3.1礦床成因類型劃分71
3.3.2各類型礦床特征72
3.3.3典型礦床地質特征82
第4章 花崗質巖漿作用與成礦88
4.1基本概述88
4.2巖漿侵入期次劃分91
4.3巖漿巖成因類型與分布99
4.4花崗巖的基本特征99
4.4.1巖體形態(tài)、規(guī)模及產(chǎn)出特征99
4.4.2巖性及其結構構造特征100
4.4.3主要造巖礦物化學成分及微量元素100
4.4.4巖石化學特征103
4.4.5微量元素含量特征103
4.5成礦巖體特征105
4.5.1騎田嶺巖體106
4.5.2千里山復式巖體112
4.5.3黃沙坪-寶山巖體117
4.5.4王仙嶺巖體119
4.6隱伏巖體推斷解譯121
4.6.1隱伏一半隱伏巖體的定位推斷121
4.6.2隱伏、半隱伏巖體邊界的推斷121
4.6.3巖體的定量計算123
4.6.4環(huán)形影像與隱伏巖體124
4.7巖漿作用與成礦關系125
4.7.1巖漿巖的分布特征125
4.7.2丙類花崗巖特征126
4.7.3花崗巖類演化規(guī)律127
4.7.4巖漿作用與成礦關系128
第5章 構造作用與成礦132
5.1隱伏地質體推斷解譯132
5.1.1遙感圖像特征及推斷解譯132
5.1.2物探推斷解譯134
5.2構造層劃分137
5.2.1區(qū)域大地構造基本特征137
5.2.2構造層劃分137
5.3構造單元劃分及其特征138
5.3.1基本構造格架138
5.3.2主要深大斷裂及控巖控礦特征140
5.3.3構造單元劃分145
5.3.4構造單元基本特征145
5.4構造分區(qū)及其基本特征147
5.4.1西區(qū)(拗陷區(qū))147
5.4.2巾區(qū)(隆拗過渡區(qū))148
5.4.3東區(qū)(隆起區(qū))148
5.4.4構造區(qū)構造特征148
5.5構造-沉積旋回與巖漿活動154
5.5.1雪峰構造旋回154
5.5.2加里東構造旋回154
5.5.3印支構造旋回155
5.5.4燕山構造旋回155
5.5.5喜馬拉雅構造旋回156
5.6構造與成礦的關系156
5.6.1構造對巖漿活動的控制156
5.6.2構造與成礦的關系156
第6章 控巖控礦因素158
6.1構造控巖控礦作用158
6.1.1基底構造控巖控礦158
6.1.2推覆沖斷構造控巖控礦159
6.1.3多級構造聯(lián)合復合控礦161
6.1.4主要礦田構造與組合163
6.2巖層控礦作用167
6.2.1不同巖層中金屬礦產(chǎn)的分布167
6.2.2礦源層167
6.2.3地層和巖性組合的控礦性171
6.3巖相古地理對成礦控制173
6.3.1區(qū)域古地理173
6.3.2中泥盆世—早石炭世古地理與相帶173
6.3.3中泥盆世—早石炭世巖相古地理時空演化178
6.3.4控礦的巖柏條件183
6.3.5控礦的古地理條件184
6.4巖漿活動與成礦關系184
6.4.1巖體與成礦的空間關系184
6.4.2巖體與成礦的時間關系185
6.4.3成礦與非成礦巖體特征185
6.4.4巖漿演化與成礦專屬性190
第7章 成礦系列與成礦機理和找礦模型192
7.1礦田礦床分布規(guī)律192
7.1.1深部構造-巖漿與成礦192
7.1.2礦田線型構造影像模式206
7.1.3礦田礦床分布規(guī)律207
7.2成礦物質與成礦流體來源211
7.2.1地層的含礦性211
7.2.2巖漿巖含礦性212
7.2.3硫同位素特征212
7.2.4鉛同位素特征217
7.2.5氫-氧同位素特征220
7.2.6碳-氧同位素特征223
7.2.7 Re-Os和He-Ar同位素示蹤224
7.2.8礦物包裹體特征226
7.2.9熔融包裹體發(fā)現(xiàn)227
7.3成礦機理探討229
7.3.1錫成礦機理:以白臘水為例231
7.3.2鉛鋅礦成礦機理:以樅樹板為例238
7.4成礦系列與成礦模式244
7.4.1成礦系列244
7.4.2典型礦田礦床模式246
7.4.3區(qū)域成礦模式261
7.5綜合找礦模型262
7.5.1瑤崗仙礦田綜合找礦模型262
7.5.2香花嶺礦田綜合找礦模型266
7.5.3寶山鉛鋅多金屬礦田綜合找礦模型268
7.5.4錫多金屬礦床綜合找礦模型270
第8章 成礦預測與資源量估算274
8.1預測標志274
8.1.1成礦預測標志274
8.1.2找礦預測標志275
8.2綜合信息礦產(chǎn)統(tǒng)計預測276
8.2.1概述276
8.2.2單元的劃分276
8.2.3地質變量的選擇和構置277
8.2.4定位預測282
8.2.5鋁鋅資源的定量預測290
8.2.6預測方法可靠性評述292
8.3成礦帶和預測區(qū)劃分與找礦遠景292
8.3.1成礦帶劃分292
8.3.2礦田預測區(qū)劃分294
8.3.3找礦預測區(qū)與找礦遠景296
8.4錫鉛鋅多金屬找礦預測區(qū)優(yōu)選326
8.4.1成礦背景326
8.4.2預測區(qū)優(yōu)選與找礦遠景326
8.4.3總體評價350
第9章 重要預測區(qū)找礦勘查351
9.1白臘水找礦靶區(qū)351
9.1.1驗證過程及工作方法352
9.1.2靶區(qū)找礦依據(jù)353
9.1.3工程驗證與礦體特征366
9.1.4礦石特征與質量379
9.1.5資源量估算401
9.2山門口找礦靶區(qū)402
9.2.1驗證過程及工作方法402
9.2.2靶區(qū)找礦依據(jù)404
9.2.3工程驗證與礦體特征421
9.2.4礦石特征與質量430
9.2.5資源量估算440
9.3金船塘找礦靶區(qū)441
9.3.1驗證過程及工作方法441
9.3.2靶區(qū)找礦依據(jù)441
9.3.3工程驗證與礦體特征448
9.3.4礦石特征與質量449
9.3.5資源量估算456
9.4樅樹板找礦靶區(qū)457
9.4.1驗證過程及工作方法457
9.4.2靶區(qū)成礦地質條件458
9.4.3工程驗證與礦體特征461
9.4.4礦石特征與質量466
9.4.5資源量估算結果473
9.5理論和實際意義474
第10章 結束語479
參考文獻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