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罰》以一樁刑事案件為題材,敘述一個貧困大學生犯罪的過程,以及所受到的道德與良心上的懲罰,是一部剖析罪犯內心世界的心理小說。
前言
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部浸透著血和淚的社會悲劇,一部酣暢淋漓地剖析一個罪犯內心世界的心理小說,一部舉世公認的、震撼靈魂的世界文學名著。
如書名所示,小說是以刑事犯罪為題材的,寫的是罪與罰。主人公——大學生拉斯柯尼科夫為貧困所迫,不得不中途輟學。他住在一間租來的、像個衣柜似的陋室里,整日像只貓似的躲著催租的女房東,靠母親省下來的一點撫恤金和借債過日子。在走投無路的困境中,經(jīng)過苦思冥想,他頭腦中產(chǎn)生了一種“理論”。根據(jù)這一理論,世界上的人分為兩類:一類是平凡的人,低等人,他們只是繁衍同類的材料,必須俯首帖耳地做奴隸;另一類是“非凡的人”,他們是統(tǒng)治者,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可以為所欲為,甚至可以隨意殺人。為了從困厄中掙扎出來,為了不再連累母親和妹妹,同時也是為了實踐一下自己的“理論”,來檢驗自己到底是個和大家一樣的“虱子”,還是一個“非凡的人”,他鋌而走險,舉起發(fā)抖的雙手,用斧子砍死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搶走她的錢和首飾,繼而為滅口又狠心殺死了她的妹妹。事情雖然干得不那么順利,但由于種種巧合,他竟安全地逃離了現(xiàn)場。警方也始終沒能找到確鑿的證據(jù),而且后來還出現(xiàn)了一個“替身”:嫌疑犯米柯爾卡向警方自首,“供認”是他殺死了老太婆。此時真正的兇手拉斯柯尼科夫幾乎可以完全逃脫法律的懲罰了;然而,他卻沒能擺脫掉另一種更可怕的懲罰——道德與良心的懲罰,而且,這懲罰先于犯罪:自他萌生殺人念頭的時刻起,他的內心便成了一個永不安寧的戰(zhàn)場。人性與反人性、良知與他的“理論”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激烈的斗爭。他為那“荒唐的”念頭感到厭惡,不相信自己真會去做“那件事情”,直到行兇前的最后一刻他還在猶豫:“不如回去吧?”殺人后,他便陷入了痛苦的精神折磨之中。他得了熱病,昏迷三天三夜,發(fā)高燒,做噩夢,動輒歇斯底里大發(fā)作;他開始厭煩世上的一切,甚至對自己的母親和妹妹也產(chǎn)生一種生理上的憎惡;他對什么都懷疑,卻又神經(jīng)質地一次次暴露自己,甚至下意識地再次去兇殺現(xiàn)場拉門鈴,重溫“當時那種又痛苦又可怕的丑惡感覺”。他的精神防線徹底崩潰了,他痛心地說:“難道我殺死了老太婆嗎?我殺死了我自己,而不是老太婆!我一下子把自己毀了,永遠地毀了!”在妓女索尼婭“愛”的感召下,他終于去自首了。
《罪與罰》寫于一八六六年,那是俄國農(nóng)奴制改革后社會急劇動蕩的年代。廣大勞動人民在崩潰的農(nóng)奴制和急遽發(fā)展的資本主義雙重壓迫下,缺衣少食,饑寒交迫;而各種資產(chǎn)階級個人主義思潮、無政府主義思潮則應運而生。在《罪與罰》發(fā)表前后,已有不少資產(chǎn)階級哲學家、政治家提出并宣揚“強者的權利”和“超人哲學”,這理所當然地引起許多正直人士的譴責和批判。但是,誰也沒有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樣以巨大的藝術力量暴露出這一憎恨人類的“理論”的野蠻本質及其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出身于一個醫(yī)生家庭。四十年代他曾與俄國偉大的革命民主主義者別林斯基接近,并參加過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組——俄國最早的進步知識分子革命組織,因而于一八四九年被捕,被判處死刑,只是在臨刑前幾分鐘被沙皇赦免。刑場上的經(jīng)歷,十年監(jiān)獄、苦役以及流放生活,對于他的身心產(chǎn)生了可悲的影響。四十年代末他入獄時是一個具有革命民主主義思想的無神論者;十年后,當他從流放地回到彼得堡時,成了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和君主主義者!蹲锱c罰》便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六十年代重返文壇后的代表作。這部作品體現(xiàn)了作家創(chuàng)作成熟時期的思想——基督教人道主義思想。他懷著巨大的同情描繪了拉斯柯尼科夫一家和馬美拉多夫一家所處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絕望處境。小官吏馬美拉多夫因酗酒而被解雇,一家大小六口無以為生,大女兒索尼婭不得不彳亍街頭,出賣肉體。后來馬美拉多夫被車軋死,他的老婆發(fā)了瘋,帶著三個幼小的孩子沿街賣唱乞討,最后吐血而死。馬美拉多夫曾對拉斯柯尼科夫說:“您明白不明白,一個人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是什么滋味?”“總得讓每個人都有條路可走啊!”這是一種多么絕望的呼喊,一幅多么凄慘的圖畫!
然而,在清醒地提出一系列尖銳的社會矛盾之后,作家卻訴諸于人的天性和宗教,企圖用宗教和倫理的方式去消滅惡,去解決社會問題。在《罪與罰》中,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在經(jīng)歷了種種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之后,終被索尼婭“為全人類自覺地受苦受難”的基督教思想所感動,他決心把她的信仰當做自己的信仰,決心“等待和忍耐,他們還得等待七年;在這之前,將要受到多少難以忍受的苦難,享受多少無限的幸福啊!但是,他已經(jīng)復活了!边@就是作家心目中人的“復歸”,就是作家宣揚的通向“黃金時代”的必由之路。而這正是作家資產(chǎn)階級人道主義思想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反映。
《罪與罰》充分顯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創(chuàng)作中的主要藝術特色: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復調結構,悲劇體裁,巧妙的布局,緊張的情節(jié)……特別是深刻的心理分析。一八六五年,作家在寫給雜志主編卡特科夫的信中,介紹自己這部未來的作品是“一起犯罪行為的心理分析報道”。小說一開始就描寫主人公殺人前一天所作的準備及其復雜矛盾的心理,隨后即是血淋淋的殺人場面。第二部至第六部則是兇手那宛如地獄般的內心世界的刻畫。當然,書中還有許多其他人物和線索,如馬美拉多夫一家的命運、自覺地受苦受難以洗刷靈魂的索尼婭、“一切為了個人”的“聰明人”盧仁、卑劣的酒色之徒斯維里加洛夫、負責偵訊工作的預審官波爾費利等等,但這些人物和線索都是為這條主線服務的。在小說中,作家運用連續(xù)的內心獨白、對話、爭論以及夢幻等形式,描寫了主人公行兇前后的心理變態(tài)、懷疑癥、熱病、與親人的疏遠、下意識的行動、精神分裂式的壓抑、苦悶、發(fā)狂……把一顆在苦難中絕望掙扎的靈魂剖析得淋漓盡致。那昏暗的燭光下殺人犯與賣淫婦抱頭痛哭的圖景,拉斯柯尼科夫自首前與母親生離死別的場面,深深地印在讀者心中。
長期以來,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直是個有爭議的人物。對他的評價褒貶俱存,毀譽不一。但不論贊頌的,還是譴責的,卻又都一致承認他是個天才,不過在天才二字前面冠以不同的修飾語:或“人道的天才”,或“殘酷的天才”,“病態(tài)的天才”……而高爾基則稱他為“惡毒的天才”,高度地評價了其藝術才能,又尖銳地批判了其有害的思想。今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祖國被公認為堪與托爾斯泰并駕齊驅的文學巨人。在歐洲,一百多年來,他的聲譽越來越高,他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獨特的創(chuàng)作方法對許多歐美作家都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不少現(xiàn)代主義流派都尊奉他為自己的先驅。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最早被介紹到中國的俄國作家之一,在我國也有廣泛的影響。陀思妥耶夫斯基給世界留下了寶貴的文學遺產(chǎn)。他的代表作《罪與罰》這部催人淚下的社會悲劇,卓越的社會心理小說,無可爭辯地在浩繁的世界文庫中占有一個顯要的位置。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俄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極為復雜的作家。擅長心理描寫,細膩而深刻地揭示人的精神上的病態(tài)情緒。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白癡》《卡拉馬佐夫兄弟》《被欺凌與被侮辱的》《群魔》等。
譯者
朱海觀(1908—1985),安徽壽縣人,畢業(yè)于南京金陵大學。譯著有《老人與!罚êC魍、《蘇聯(lián)文藝論集》(法捷耶夫等著)、《卡臘-布迦日海灣》(帕烏斯托夫斯基著)等。
王汶(1922—2010),江蘇吳江人。1949年起從事翻譯工作,五十余年筆耕不輟。譯著有《人和自然》(伊林著)、《森林報》(比安基著)、《柯丘賓斯基小說選》等。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六部
尾聲
七月初,時當酷暑,傍晚,有個年輕人從他向C巷二房東租來的一間小屋里走出來,慢慢地、猶豫不決似地朝K橋方向走去。
他平安無事地避免了在樓梯上碰見他的女房東。他那間小屋,在一座五層高樓的屋頂下面,與其說像個住人的屋子,倒不如說像個衣柜。他向女房東租用這間小屋是兼包飯和包括女仆照料的。女房東住在樓下的單人房里,每次他出去,都得打她的廚房門口經(jīng)過,廚房的門朝著樓梯,幾乎總是大敞著的。每當那個年輕人路過,他就會產(chǎn)生一種痛苦而又膽怯的感覺,使他羞愧得皺起眉頭。他欠了女房東一身的債,所以深怕遇見她。
這倒不是因為他膽小和逆來順受慣了,甚至完全相反;但是,從某一個時期起,他就處在煩躁不安的緊張狀態(tài),像是犯了疑心病。他一直在苦思冥想,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不僅怕見女房東,甚至怕見任何人。他被窮困壓得透不過氣來,可是最近,就連窘迫的境遇也不再成為他的負擔了。他已不再去做他日常需要做的事情,也不愿去做那些事情了。實際上他一點也不怕女房東,不管她怎樣蓄意跟他作對。但是,與其被攔在樓梯上聽那些與他毫不相干的婆婆媽媽的廢話,被她糾纏著逼債,恫嚇,埋怨,自己又不得不想方設法來支吾搪塞,道歉,說謊,那么,倒不如像一只貓似的悄悄溜下樓去,不讓任何人看見的好。
然而,這一次出來的時候,他那種害怕碰見女債主的心情,使他自己都感到吃驚。
“我想去干那樣一件事,卻又害怕這些無聊小事!”他想,臉上露出一副奇怪的笑容。“哼……對啦……人可以主宰一切,可是一膽小,就什么事都做不成……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我真想知道,人最害怕的是什么?他們最害怕的是邁出新的一步,講出自己的新見解……可是我空話說得太多了。正因為我盡說空話,所以我才什么事也不做。然而,也許,正因為我什么事也不做,所以我才盡說空話。最近這一個月來,我養(yǎng)成了說廢話的習慣,一連好多天躺在墻角里,想著一些……荒誕不經(jīng)的事情。我現(xiàn)在為什么要去那兒呢?我真的能夠做那件事情嗎?那件事很嚴肅嗎?才不呢!這不過是異想天開,自己給自己尋開心罷了;兒戲。對,也許只是個兒戲!”
街上熱得可怕:加上悶人的空氣,雜沓的人群,到處是石灰,腳手架,磚瓦,灰塵,以及每一個不能在鄉(xiāng)間租別墅住的彼得堡人都十分熟悉的、夏天特有的臭味——所有這一切一齊向這個年輕人襲來,對他本來已經(jīng)不正常的神經(jīng)產(chǎn)生了極為不良的影響。從城里這一帶特別多的小酒館里飄出的使人難受的臭氣,以及雖然在工作日也會不斷遇到的那些醉漢,給這幅畫面又平添了一層令人作嘔的陰郁色彩。霎時間,在這年輕人清癯的臉上流露出一種極其厭惡的神情。順便說一句,他長得非?∶,有一雙美麗烏黑的眼睛和一頭深褐色頭發(fā),身材在中等以上,細瘦而勻稱。但是很快他就仿佛陷入沉思,說得更正確些,仿佛陷入一種出神狀態(tài)。他信步走去,對于身邊的一切不但視而不見,甚至不愿去理會它們。由于他自己剛剛才承認的那種獨白的習慣,他嘴里不時地在咕噥著什么。這會兒他自己也意識到他的思想有時候是混亂的,他的身體很弱,兩天來,他幾乎沒有吃任何東西。
他穿得很破,甚至穿慣了破爛衣衫的人也羞于穿他這樣一身衣服在大白天上街。然而在城市的這一帶,穿什么衣服是不會引起人們驚訝的。因為這是在干草市場附近,有許多人所共知的茶坊酒肆,同時聚居在彼得堡鄰近中心區(qū)這些大街小巷里的,多半是些小販和工人,所以人群雜沓,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人,即使是很怪異的人,在這兒也不足為奇?墒且驗檫@個年輕人的心里郁積了那么多的怨恨與輕蔑,所以盡管他有時也像年輕人一樣最怕人家議論,但他在大街上卻絲毫不在乎自己的衣衫襤褸。當然,當他遇到有些熟人或老同學的時候,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他一向不樂意見到他們……然而在這當兒,一個醉漢不知道什么緣故,坐在一輛由一匹高頭大馬拉著的大車上被拖到什么地方去,在他走過時,突然向他大喝一聲:“喂,你這個戴德國帽的!”他用手指著他,大聲吼道。這時,年輕人突然停下腳步,慌忙抓住自己的帽子。這是從齊默曼帽店齊默曼是當時開設在彼得堡涅瓦大街上的一家時新帽子店的老板。買來的一頂圓形高筒帽,已經(jīng)破舊不堪,因為年久而變色,上面盡是破洞和污跡,連帽邊也沒有,七扭八歪地彎向一邊,難看極了。不過他感到的不是羞愧,完全是另外一種感情,甚至很像恐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