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學種子說通過在微分、剎那層面探討深層心識的構(gòu)造活動和存在的本質(zhì),論證了佛教緣起性空的非本體立場,屬于一種“非本體”的本體詮釋。但是,由于受到中國固有思維的影響,中國佛學不再側(cè)重強調(diào)法性即空性的“非本體”立場,而是把法性和心性主體結(jié)合起來,傾向于設立一種“實體化”的本體,形成了“心性本體論”。由非本體的本體詮釋逐漸轉(zhuǎn)
本書是作者在佛學研究方面的成果。書中討論了印度佛教傳入與當時玄學、儒家、道家的關系和爭論,介紹了隋唐時期天臺宗、華嚴宗、禪宗發(fā)展的歷史及其主要思想,分析了中國歷史上儒釋道三教沒有因宗教思想文化的不同而發(fā)生戰(zhàn)爭的內(nèi)外原因,考證了與佛教相關的部分文獻等,并收入了作者對《心經(jīng)》的通俗講義。書中注重從佛道比較的視角來研究
《楞伽經(jīng)》前后共四個譯本,現(xiàn)存三種。宋代正受禪師以劉宋譯本作主本,為此經(jīng)撰寫集注。凡遇經(jīng)文簡約晦澀處,采集北魏、李唐兩種譯本之長處附于其下,加簡要注釋,方便讀者參考融會。又在義理闡釋方面,參照寶臣《新說》、楊彥國《楞伽經(jīng)纂》和《宗鏡錄》等中涉及此經(jīng)者,取其精粹,陶鑄文字,使經(jīng)文脈絡貫通!独阗そ(jīng)集注》可謂參研《楞
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是有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但是,重要的決定因素,還是取決于對自身潛能的開發(fā)。 本書作者通過35年的艱難探索,把西方心理學和東方佛學文化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提出一套開發(fā)自身潛能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方法。 作者提出,通過發(fā)掘自己的子人格并和自己的子人格對話,將每一種人格生活化,就能建立全新的觀察視角,充分釋放
在禪宗傳統(tǒng)里,掃除就是一種重要的修行。僧侶的一天,都是從打掃開始的。本書介紹了作者在光明寺做僧侶期間每天的日常掃除活動。通過閱讀本書,可以使得讀者學習日常的掃除方法,以身體的勞動對應到心靈的寧靜與升華。
對佛教經(jīng)典《地藏本愿經(jīng)》《佛說盂蘭盆經(jīng)》《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三部經(jīng)的翻譯解釋。
《華嚴金師子章》乃唐代佛教華嚴宗三祖法藏賢首大師為武則天講解《華嚴經(jīng)》的“十重玄門”、“六相圓融”等教義時,為了使其能夠理解空與色、心與境之間的種種關系,法藏大師以殿前的金獅子為譬喻,故有了《華嚴金師子章》!度A嚴金師子章》是由法藏大師為武則天講解《華嚴經(jīng)》的記錄稿整理而成,此文雖短,但卻集中簡要地概括了佛教的核心思想
《不惑》,是鈴木大拙的代表作之一。在本書中,鈴木大拙從佛教的源流、禪門公案等著眼,使讀者領悟:禪自生活中來,它不是神秘主義,也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相反,它是zui實在、zui貼近生活和人的生命體驗。了解禪,是為了解決每個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偏離自己的內(nèi)心帶來的痛苦,化解zui深層的心理困境,理解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
《中古中國研究書系:中國中世紀的鬼節(jié)》展示了一位當代美國學者對這個古老中國之節(jié)慶的理解,以局外人的角度隔岸觀火,為讀者勾勒出一幅與眾不同的畫面。 《中古中國研究書系:中國中世紀的鬼節(jié)》連導語、結(jié)語共分八部分,概括了全書主要內(nèi)容及分析框架,綜述了鬼節(jié)的主要活動、在中國及東亞流行情況及其多重意義,并將宗教分為“制度型”和
本書主要是透過經(jīng)典中記載的佛陀的平等思想、教育方法,客觀探討佛教的女性觀。以客觀的分析、比較,探索女性地位于原始至大乘佛教各階段的發(fā)展中之平等性,闡示佛教女性之智慧和慈悲特質(zhì),為現(xiàn)代佛教女性樹立理想的言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