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圣外王”出于《莊子•天下》篇,本是一個道家術語,其內涵和語義主要反映的是道家思想。然而今日卻被學術界廣泛用來指稱儒家,認為儒學之理想和目標,可以《莊子》“內圣外王”一語概括之,人云亦云,習焉不察。更重要的是,由于近代學者以內圣外王理解儒學,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內圣外王研究范式,對儒學研究至今仍產生著深刻影響
《程顥、程頤的教育實踐》成書特點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作者為撰寫《程顥程頤的教育實踐/教育薪火書系·第一輯》曾輾轉于河南、重慶、山西、湖北等地,對二程行教處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考察,獲得了較豐實的一手實物資料,了解了當地人對二程及其辦學、講學的評價,在歷史與現實的映照中把握他們的教育活動。書中嚴謹、系統地考辨了二程的教育遺
本全集收錄王安石撰著和編纂的全部文字,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采用簡體橫排的方式整理出版。另搜集一些相關資料作為附錄,使得讀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審視這位歷史大人物。全集中有傳世完整文本的著述,所用底本一般采用刻印時間較早、?叹嫉纳票,并以不同系統的版本作為參校本。全集所收的輯佚文字,盡量參考前賢時彥的相關成果,做
本書研究的對象是朱子哲學。不同于當前以范疇分析為主導的朱子學研究,作者以結構性詮釋為研究方法,試圖通過對朱子自身的哲學問題意識的解讀,重建朱子哲學的內在體系結構,并對朱子哲學的相關義理內涵進行理論性闡發(fā)。通過這一詮釋與重建,本書表明,朱子哲學“雖然沒有形式上的體系,但具有實質的體系”。這一認識對研究朱子哲學有著十分重要
本書對朱熹生平、思想及其所關聯的人物和事跡做了獨到和精準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個部分:一是朱子的思想,包括太極、理、氣、格物與修養(yǎng);二是朱子的活動,如其行政、授徒與著述;三是朱子的交游,與張栻、呂祖謙、陸九淵、陳亮等的往來;四是朱子的道統觀念、朱子后繼和韓國、日本、歐美的朱子學,朱子與佛教之交涉也有述及。作者出入史籍,
本書系宋代理學大師朱熹最重要的易學著作,一度為宋以后科舉考試的規(guī)范讀本。初稿名《易傳》,定稿歷二十余年。其釋卦爻辭,均從筮占角度入手,兼講象數與易理,簡明深邃,在中國哲學史和易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書對張栻的生平和思想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研究,并對張栻與胡宏、朱熹等時賢的思想淵源,與當時佛學的關系,對后世理學的影響等進行辨析,對于推進張栻和宋明理學的研究有積極的意義。
洛學是由程顥、程頤共同開創(chuàng)的理學學派,以往的學術史研究大多關注在二程本人的學術體系和思想脈絡,而對二程之后洛學的衍化與發(fā)展,或相對粗略,或不夠全面,以致我們只能粗線條式地把握洛學的演進歷程和思想變遷,無法系統而全面地掌握二程洛學的傳承、演變和發(fā)展。本書正是基于這一研究現狀而進行的選題和設計,按照歷史和邏輯的方法對程門后
本書以王安石的學術思想為研究對象,研究角度著眼于學術傳承與思想演進、學派斗爭與問題論述之間的相互依存狀態(tài),研究目的是通過分析王安石關于各派學術思想的評價、注疏、論述,揭示其本人的觀點及其在該學派思想發(fā)展中的地位,并考察其學術思想的主導精神和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本書分為三章,分別探討王安石的經學、儒學以及子學、佛學、道教思
本書為作者的博士論文。作者從朱子圍繞“曾點氣象”問題的討論契入,集中討論朱子對于成圣問題的關注及其實踐,并對理學中的有無虛實之辨和儒學與佛老之辨問題做了深入探討,旁及歷史上“曾點氣象”問題的相關討論及其發(fā)展脈絡,進而引出傳統中國哲學中關于境界論、本體與工夫問題的諸多討論。全書以小見大,以一貫多,在諸多方面填補了朱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