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作為語言的精華、文明的積淀、歷史的縮影、智慧的結晶,成為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作者依托二十四史,對于本紀、世家、列傳等以及相關文人筆記、歷史小品等凡有涉歷史的文字記載作了一番鉤沉探奧,在浩如煙海的成語世界里,采擷能代表各個歷史時期的成語近千則,以通史的框架,用成語故事的形式,敘述中華遠古至清末的悠長歷史。為了
本書稿中的地圖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地圖審核批準,審圖號:GS(2024)2090號。本系列作品《從秦皇到漢武》,分三冊,約80萬字,350幅地圖。本書是從秦皇到漢武1,主要講述三個部的內容:(一)第一個秦人非子,建立秦部落。烽火戲諸侯,秦人受封伯爵(第三等)。秦國一步步東進,逐漸統(tǒng)一關中,稱霸西戎,但受阻春秋霸
正始,是曹魏第3位皇帝曹芳使用過的年號,起于240年,止于249年。正始十年即249年,這一年四月曹芳下詔改年號為嘉平,正始十年只存續(xù)了3個多月。不過,就在這約100天里發(fā)生了許多大事,影響到之后幾年、幾十年乃至更長的歷史。本書聚焦于正始十年(249)前后所發(fā)生的歷史事件,探察司馬懿父子發(fā)動高平陵政變的前因與后果,在不
公元6世紀中葉,南朝梁武帝蕭衍統(tǒng)治末期,門閥士族腐化墮落,各種社會矛盾已空前激化。被梁武帝收留的東魏降將侯景起兵叛亂,撕開了梁王朝太平盛世的遮羞布。本書以侯景之亂為切入點,在細節(jié)再現這一歷史事件的同時,揭示了其背后隱藏的深層次原因:統(tǒng)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勾心斗角、腐朽無能。侯景之亂是南朝乃至六朝盛極而衰的導火索,也敲響
昭宣時代是西漢歷史的重要轉折時期,其史實主要記載在《漢書》中!稘h書》素以古奧淵雅著稱,直接閱讀《漢書》原文,對現代的讀者來說是很困難的。本書作者涂盛高先生嘗試以古文來敘述這段歷史,保留了《漢書》原汁原味的風格,可以作為閱讀《漢書》的入門讀物。本書名為推演,一些敘述逸出《漢書》記載之外,包含了作者對歷史的大膽假設和想象
《東觀漢記》是一部以紀傳體撰寫東漢一代歷史的鴻篇巨著,由東漢劉珍、蔡邕等幾代史學家相繼修撰而成,記載自光武帝至靈帝一百三十余年史事。 《東觀漢記》是中國第一部官修當代史,此后諸家東漢史書多取材于此!稏|觀漢記》在漢末六朝時代極受重視,曾與《史記》《漢書》合稱“三史”,后來逐漸散佚,元代即已不存,直至清代,有姚之骃輯本
本書以《資治通鑒》所記載的西漢后期至東漢末發(fā)生的一系列政治和軍事斗爭事件為主線,并參照了《漢書》《后漢書》《三國志》等史書中的有關人物傳記,把分散的、碎片化的歷史事件,按照歷史邏輯和時間順序連綴起來,試圖復原每個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前因與后果,使這些事件中的歷史人物豐滿與鮮活起來,讓讀者在輕松愉悅中更全面地了解這段歷史。
本書稿的主要特色在于選取“二重證據法”的研究視角,以邊地出土文獻和傳世典籍中的相關記載為依據,從內、外兩個層面全面分析秦漢使者的歷史作用和社會影響。為此,作者采取宏觀論述與個案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力圖將其置于長時段的歷史背景中予以貫通研究,不僅關注傳世典籍和出土文獻的差異對比,而且重視對于政治學、統(tǒng)計學、民族學、考古學等
這是一個中國歷史大分裂的時代,也是一個民族大融合的時代,一個亂世鐵血的時代,一個梟雄輩出的時代。三百年來,南朝與北朝各有興旺更替,南北兩方又長期分裂對峙,戰(zhàn)事頻仍。正是這樣一個傳奇的時代,中國歷史在不斷的沖突和融合中找到出路,進入了空前強盛的隋唐,從此浴火重生。這是一個成就霸業(yè)的時代,群雄逐鹿,風起云涌。劉裕從浪子到戰(zhàn)
這是一個常被忽視的時代,它夾在三國和隋唐兩個著名的歷史時期之間,歷史教科書上幾乎一筆帶過。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時代,可以說,沒有十六國就沒有北朝,就沒有后來強盛的隋唐。在這熠熠發(fā)光的時代洪流之中,有鐵血戰(zhàn)神也有風流名士,有逆襲草根也有復國貴族,有中土豪杰也有異域英雄。出身奴隸卻登上皇帝寶座,這是石勒;千載留名卻始終充滿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