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冊文獻集編纂收錄了《大公報》對李頓調查團的報道和評論。作為民國時期具有影響力的重要報刊之一,《大公報》對李頓調查團的派遣、在中國兩國的調查活動、報告書的出臺,以及中日之間的外交斗爭和國聯討論中日沖突的歷次會議情形,有大量的報道和評論,是了解和研究李頓調查團的重要參考資料。
本冊文獻集編纂收錄了《申報》對李頓調查團的報道和評論。作為民國時期具有影響力的重要報刊之一,《申報》對李頓調查團的派遣、在中國兩國的調查活動、報告書的出臺,以及中日之間的外交斗爭和國聯討論中日沖突的歷次會議情形,有大量的報道和評論,是了解和研究李頓調查團的重要參考資料。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每年召開一次青年學術研討會,并將與會者提交的論文集結出版,自2000年至今連續(xù)出版,可謂近代史所青年學者成長的一個記錄。本書系2017年卷,內容涉及近代史上的政治、經濟、外交、社會生活與文化等方面,主要有關于晚清上海租界爆竹燃放問題產生的沖突與妥協、章太炎譯介斯賓塞的主旨演變過程、《讀書生活》
中國近代史研究,是新中國成立后,經過七十年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建立了完整學科體系,發(fā)展迅速、成就顯著的一個歷史分支學科。本書以概述與專題相結合的形式,對七十年來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歷程和進展做了系統梳理,重點介紹了這一研究領域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不同學術觀點及其所持的主要根據,實事求是地評介了以往研究中的成敗得失,酌情展望了未
本書全面展現了當代中國在近代史理論領域的研究狀況和發(fā)展歷程,著重論述了近代史理論的淵源、基礎、方法,新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道路的反思與重建、“史學理論熱,以及世紀之交中國近代史研究范式的討論、“在中國發(fā)現歷史”的影響及反思、借鑒西方理論與挖掘傳統資源、跨學科研究與“碎片化”等問題的研究狀況。
本書是“建國七十年學術史書系之一”,目的是對當代中國學術界關于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的狀況作一全面、綜合的回顧與總結,冀以反省學科發(fā)展的歷程,不同時期的學術狀況與特點,流脈與走向,優(yōu)勢與缺失,以審視學科發(fā)展當前面臨的問題,探索未來發(fā)展方向。
太平天國定鼎金陵,江南社會劇烈震蕩。各階層群體的政治取向發(fā)生分化,民眾與太平天國的關系表現為消極避世、合作或對立等多重面貌。其中,民眾與太平天國對立關系的形成、發(fā)展直接導致太平軍對清戰(zhàn)爭形勢的逆轉。在太平天國統治區(qū),特別是19世紀60年代太平軍奄有蘇浙膏腴之地,“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民變”呈現了一道別樣的歷史景象。
近代日本為滿足侵略與殖民需要,長期、系統開展對華情報調查,涉及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文化、軍事等諸多方面,包括個人踏訪、滿鐵調查、興亞院調查、其他機構團體調查等諸多形式。調查活動一直持續(xù)到日本戰(zhàn)敗,留下卷帙浩繁的見聞錄、調查報告、統計資料、研究專著等檔案文獻,客觀上為從事晚清民國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社會史及中日關
近代日本為滿足侵略與殖民需要,采取個人踏訪、官方扶持、設立機構等各類手段,長期、系統地開展對華情報調查,涉及中國的政治、經濟、教育、法律、軍事、社會、文化、民俗等諸多方面。這類調查活動一直持續(xù)到日本戰(zhàn)敗,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見聞錄、調查報告、統計資料、研究專著等原始文獻,客觀上為從事晚清民國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社會史、
本書是關于戊戌變法的史學專著,探討中國知識人群體在甲午戰(zhàn)爭之后的覺醒,對維新思潮、實踐的推動,著力描摹出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章太炎、羅振玉等人的歷史形象,聚焦尋求救亡、廢八股、創(chuàng)報刊、建京師大學堂等重大歷史事件。中國近代知識人的所思所為推動了中國的發(fā)展與進步,但其存在的問題也引發(fā)了沖突、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