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楊向奎先生對宗周社會歷史的專題研究,從中國古的四代虞夏商周起尋蹤氏族與地理的源流,重點討論周氏族興起與國家社會形成的各個方面。宗周社會是中國古代的時間坐標,宗周夷夏合流,此后形成華夏民族,使夏商以來的傳統(tǒng)文明發(fā)展到新的。作者楊向奎先生以文獻與考古相結合,并借鑒民族學的研究,采用三重證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宗周禮樂文明
《朱子家禮》於元末明初東傳至朝鮮半島,在其本土化、庶民化的過程中,衍生出“諸具”這一獨特的文獻記載形式。朝鮮禮書中的“諸具”項與中國傳統(tǒng)禮學中的禮器名物有諸多相似之處,對“諸具”的研究本質上是對禮器名物的訓詁考證。本書以《家禮》通、冠、婚、祭禮中的名物及其在朝鮮王朝的播遷爲研究對象,以《韓國禮學叢書》中收録的120冊1
《禮記》單篇別行研究是目前《禮記》研究領域中稍顯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領域!抖Y記》自漢代成書后,所收錄的46篇中有23篇從中析出單篇別行,因為這些單篇別行著作出現(xiàn)的時間早晚、數(shù)量多寡以及存世情況差異較大,本文便選取《檀弓》《王制》《月令》《深衣》《投壺》現(xiàn)存單篇別行著作相對較多的篇目為研究對象,在整理、?、
本書是中國社會史第一部專著,極具開拓之功。全書將黃帝以前至明之歷史,分為渾樸、駁雜、浮靡、由浮靡而趨敦樸四個時代,內容不僅涉及飲食、服飾、祭祀、婚娶、喪葬、方言等普通民俗學范疇,亦對各個歷史時期特定的事項進行了敘述。因史料豐富,考訂精詳,體例周到,成為中國風俗學研究領域的經(jīng)典之作。
本書以《紫禁城》2010年6月號樵夫《虎年說虎》文章為主要文字來源,結合故宮博物院豐富的文物圖像資料,契合當下讀者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需求和了解欲望,將文章中比較學術的內容簡化,整合結構,將文字內容重新編排、梳理。此外,增加了適量的閱讀鏈接幫助讀者快速理解內容,使文字更加通俗易懂,又不失知識性和趣味性,迎合普通大眾的
本書是一部專門研究皖南圩區(qū)民俗“馬燈”的著作。皖南圩區(qū)“馬燈”是一種兼具儺與花燈性質的民俗形式,一般由青少年男子妝扮三國、唐、宋時期的英雄人物,以列陣演武、穿花為主要表演形式,因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而廣泛流傳于長江支流青弋江、漳河中下游的圩區(qū)。皖南圩區(qū)“馬燈”有一套完整的民俗儀式,可分為興燈、出燈、圓燈三個部分,重點在于出
青銅樂鐘制度是周代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深入了解周代禮樂文明特點的新窗口。本書在力求全面收集、整理東周時期出土樂鐘資料的基礎上,結合三禮文獻、金文及簡牘等文字資料,采用綜合研究與個案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來建立東周樂鐘的年代學序列,進而探討這一時期青銅樂鐘制度的形成、發(fā)展和消亡過程,以及在不同地域間的編列制度差異,并嘗試
我社在現(xiàn)有的《少兒禮樂文化讀本》(儒家經(jīng)典卷)(2020年底出版)基礎上,將繼續(xù)推出系列,《少兒禮樂文化》(先秦卷):主要以先秦諸子百家、歷史和文學了經(jīng)典為主要選編對象,如《老子》《莊子》《列子》《墨子》《韓非子》《管子》《國語》《戰(zhàn)國策》《晏子春秋》《呂氏春秋》《楚辭》等,這些經(jīng)典中均蘊含了豐富的禮樂文化,與儒家經(jīng)典
《春節(jié)》是《手電筒看里面科普透視繪本》冬季特別版中的一本,是一本能帶給孩子全新閱讀體驗的科普繪本,適合3-6歲小朋友及家長親子共讀,或是小朋友獨立閱讀。春節(jié)是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各地的習俗不盡相同。《春節(jié)》一書,呈現(xiàn)了中國各地及國外慶祝春節(jié)的方式,讓孩子了解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全書采用獨特的光影透視效
本書為一部研究清代官修禮書的專著,一方面對其修纂背景與主旨、修纂經(jīng)過、編排體例、內容特色自己對后世官修禮制典籍書寫的影響作一考察,另一方面對清代官修禮書的宮廷與社會實踐情況做了深入研究,從而指出了官修禮書再構建社會和文化大一統(tǒng)方面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此書由緒言,以及清代官修禮書的學術與政治背景,清代官修禮書的修纂主旨、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