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經濟運動:若干馬克思經濟模型的現代考察》從經濟制度的變革、經濟發(fā)展和經濟運行三個方面研究以市場經濟為主要對象的經濟運動過程和主要方面。經濟運動機制包括制度變革機制、經濟發(fā)展機制和經濟運行機制。《理解經濟運動:若干馬克思經濟模型的現代考察》這些研究的立足點和“元方法”就是馬克思所提供的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原理——“
本書結合羅爾斯的正義觀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來構建有別于當下西方新自由資本主義的替代性方案自由社會主義。作者認為,西方政治或媒體領域的專家為支持新自由資本主義而依據的正義觀是錯誤的,應該用羅爾斯的正義觀取而代之。作者以羅爾斯的正義觀為基礎,證明資本主義必定是不公正的(與馬克思的觀點一致),因為它違背了差別原則并導致了
《晚清西學叢書》(第二輯)秉持、延續(xù)輯的宗旨與視野,搜集和整理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晚清西學譯撰著作,填補空缺,為還原晚清思想全貌做一些添磚加瓦的工作,也借此促進對晚清西學的研究和重新評估,將之作為明末清初至今完整的西學東漸上的重要一環(huán),予以獨立突顯。無論是追溯現代中國的西方哲學研究史、經濟學研究史,還是西學東漸及中國人
本書主要討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通常也稱為《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文后以《大綱》代稱)也是如此。如今我們不能試想一個沒有寫作《大綱》的馬克思,就如同我們也已經不能設想一段不存在《大綱》的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一般。在這一文本寫作和形成16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回過頭來,重新審視和進一步探索它的理論效應史
宏觀經濟學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tǒng)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guī)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本書包括了宏觀經濟的基本指標及其衡量、國民收入的決定(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業(yè)與通貨膨脹、宏觀經濟政策、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經濟增長、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主義經濟
《經濟學與權力:馬克思主義批判觀點》可以視為作者朱里奧·巴勒莫長期研究權力和新權力的一項成果。作為一本原創(chuàng)性著作,書中充分發(fā)展了不同視角下的批判觀點,探討了權力在資本主義和經濟學理論中所扮演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權力與競爭是密切相關的。作者認為,在真正的資本主義社會,競爭是通過資本決定法律的主要脅迫機制,
當代全球政治經濟的性質與目前危機的意義點燃了一場充滿智慧的政治激辯,而這要歸功于對馬克思政治經濟觀點的興趣的復燃,其具備長久的思想活力,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增添著新的思想內容。本書以一種更為宏大的政治經濟史框架來對這些觀點進行探究,并對其在當代環(huán)境中的意義進行了新的探討。本書可以幫助讀者重新理解馬克思的偉大思想,而
本書由上、中、下三篇,共計30章構成。主要是揭示“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內在關系。具體闡述了創(chuàng)新勞動,即能夠“發(fā)現、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人類尚未有或部分尚未有新質使用價值的勞動形態(tài)”,闡述了創(chuàng)新勞動創(chuàng)造的價值量超大的“超常價值”;闡述了資本量超大的“超常資本”。并且,以此為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特別是超常發(fā)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尤其是革命性進
圍繞馬克思經濟學,經過多年的爭論,仍然存在諸多含混不清的地方。有些問題早已得到澄清,而在另一些問題上則不僅存在觀點分歧,還有方法論之爭。另外,對馬克思經濟學發(fā)展的近期新成果,也有待系統(tǒng)的梳理。在方法論層面,作者批判地分析了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范式之爭”,從生產關系的高度,強調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制度屬性,批判了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學的基礎學科。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深入研究社會經濟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深刻分析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及其內在矛盾,科學論證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在中國,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基本經驗,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