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磷科學前沿與技術叢書”分冊之一。本書從生命磷化學角度對含磷生物分子的結構和功能以及所參與的生物化學過程進行了系統(tǒng)的總結,介紹了近年來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突破和進展。內容包括磷元素與生命調控過程的關系,核酸、核酸適配體及基因編輯技術,蛋白質磷酸化修飾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真核基因轉錄延伸調控、細胞程序性壞死過程中的作用
本書主要分為八個模塊,主要介紹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有關物質的量的概念和計算、常見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常見的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等;介紹化學反應的速率和化學平衡等知識,為學習化學反應工程等專業(yè)課打下一定的基礎;介紹氧化還原反應及電化學的知識,為電化學工業(yè)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介紹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平衡和配位平衡
隨著納米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表征固液界面相互作用的zeta電位應用得越來越廣泛,測定zeta電位的技術也逐漸呈現多樣化。本書圍繞zeta電位,介紹zeta電位基本概念、具體實驗測量與計算、zeta電位的影響因素,通過一些普遍應用的電動/動電現象測量的各類物理量來計算zeta電位的方法與公式,并通過一些具體的實例來闡述zet
本書包含化學計量學的核心內容,詳細闡述各種方法的原理。同時,本書提供了相應的Octave代碼,便于讀者在學習過程中將各種方法所涉及的算法與其實際應用相結合。本書的主要內容有:化學信號類型及數學模型,向量信號的濾噪和基線扣除,化學因子分析,多維曲線分辨,多元校正,機器學習簡介。
本書為新形態(tài)活頁式教材。是基于企業(yè)或行業(yè)典型工作任務,以學習成果為導向,按照“互聯網+化學分析教育”的新理念,采用“行動導向,先會后懂”,將理論、實踐一體化進行編寫。以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形成為主線,設計了六個項目,分別是:分析檢驗前的準備、酸堿滴定分析技術、配位滴定分析技術、氧化還原滴定分析技術、沉淀滴定分析技術、重量分析
為適應大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發(fā)展需要,構建“基本操作—物質合成—測量與表征—綜合與設計”為主線的化學實驗教學體系,將大學化學實驗課程體系、實驗內容等整合為化學基本操作技術實驗、化學合成技術實驗、化學測量及表征技術實驗、化學綜合與設計技術實驗4門實驗課程;打破化學學科實驗的邊界,反映了化學實驗內容的層次性,讓學生直觀理解
《化學實驗室安全原理:RAMP原則的運用》以目前國際上普遍采納的化學實驗室安全教育的科學原則——RAMP原則為主線,將化學實驗室安全教育課程分為6章,分別是:緒論、識別危害(R)、風險評估(A)、風險最小化(M)、應急預案/環(huán)境保護(P)以及實驗室安全文化和實驗習慣。書中列有大量的實驗室安全事故案例,以警示讀者居安思危
《有機化學實驗》共分為六章:有機化學實驗基礎知識、基本操作與實驗技術、有機化學基礎實驗與性質實驗、有機化學制備實驗、有機化學創(chuàng)新實驗和有機化學綜合性實驗。內容涵蓋有機化學基本理論、基本操作、基礎實驗和創(chuàng)新性實驗,并在基礎實驗中適當引入較前沿的實驗內容,兼顧本科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和完整性的同時,融入合成化學領域最新研究動態(tài)
《大學化學基礎實驗》(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的使用情況,對實驗項目進行充實、調整和更新。同時,本書保留第一版的特色,將四大化學實驗進行了充分融合,在介紹實驗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后,按基礎,性質和表征,綜合、設計與研究性三個層次來組織實驗教學,全書共95個實驗,可滿足本科階段的用書需求。附錄為化學實驗常用儀器
《普通化學學習指導與習題解析》是《普通化學》(第二版)(吳俊森主編,王琦、許文、張兆海副主編)的配套參考書,共9章內容,分別為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化學鍵與分子結構,化學熱力學基礎,化學平衡及化學反應速率,水溶液化學,配位化合物及配位平衡,電化學及金屬腐蝕,元素化學與材料,高分子化合物與材料。每章內容有:對應教材每章的
《波譜分析》較為全面地介紹了主要波譜技術,包括紫外、紅外、拉曼光譜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譜分析法,質譜分析法,每種方法均從原理、儀器結構、實驗方法和技術、譜圖解析、在有機分析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等幾個方面進行介紹。本書為2004年國家級精品課程、2014年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2017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020年國家線上
本書根據實驗數據,通過理論計算觀察磷原子結構及其轉化規(guī)律,對磷化物及膦參與的化學反應機理進行描述。內容包括:含磷化合物的合成機理,含磷化合物的手性立體化學、譜學及理論計算,金屬有機膦配體計算化學、膦催化有機反應理論,磷的生物化學理論計算方法與實例,含磷藥物計算化學,含磷農藥計算化學,含磷材料計算化學。
本書在介紹實驗室安全規(guī)則的基礎上安排了24個實驗項目,以化學原理的驗證性實驗為主,另有兩個簡單的無機合成和有機合成實驗,既可鍛煉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也可加深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系。附錄有普通化學實驗室常用儀器使用介紹。
本木馬計共分十一章,按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內容安排,分別為定量分析化學概述、化學熱力學和化學動力學基礎、酸堿平衡和酸堿滴定法、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氧化還原平衡和氧化還原滴定法、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結構和晶體結構、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和常用的分離和富集方法。
本書從化學學科的內在規(guī)律出發(fā),以化學實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與基本技能為主線,按照“基本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三個層次編寫,突出基礎性、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
本書以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為主線安排內容,首先介紹了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然后按基礎性實驗,應用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逐步遞進安排了51個實驗,附錄給出了一些基礎數據,以方便學生查閱。
本書分為化學實驗基礎知識、基本操作實驗、基本原理實驗、元素化合物性質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等六部分,共37個實驗項目。
本書共由5篇內容組成:化學實驗基礎知識、化學實驗常規(guī)技術、物質的制備與提取、物質基本物理量測定及性質、綜合提高型實驗。
本書分5章介紹了電化學工業(yè)及科技前沿所涉及的電化學實驗知識。第1章介紹了電化學實驗基礎,包括電極、電解質溶液、電解池、電化學測試中的兩個回路等基本概念。第2章介紹了電化學測量技術,包括穩(wěn)態(tài)、暫態(tài)研究方法,循環(huán)伏安法、線性掃描伏安法、旋轉電極法以及電化學阻抗法。第3章為電催化實驗,通過電解水制氫、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電催
本書將有機化學實驗和物理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基本操作、基礎實驗等內容進行整合,以項目化教學實驗進行編寫。全書共分為5章,包括化學實驗基本知識;基本實驗操作;典型有機化合物的制備;項目化教學實驗;常見物理常數的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