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讓自己變得更有內(nèi)涵:提高文學修養(yǎng)的29本書
發(fā)布者:網(wǎng)上館配會 發(fā)布時間:2014/6/4
文學修養(yǎng)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而提高文學修養(yǎng)的最直接,最好的捷徑,就是多讀書。胡耀邦同志曾經(jīng)說過,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就如同爬山一樣,只要用心、努力, 堅持不懈, 就會登上文學之巔。今天薦書堂就為大家準備了40本可以提高個人文學文學修養(yǎng)的書,希望大家都能通過讀書登上文學之巔。
1.《文學回憶錄》 木心
2.《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
3.《源泉》 安蘭德
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數(shù)人能完全理解和完全實現(xiàn)人類的才能,而其余的人都背叛了它。不過這并不重要。正是這極少數(shù)人將人類推向前進,而且使生命具有了意義。 4.《2666》 波拉尼奧
★最獨一無二的波拉尼奧式閱讀體驗;長篇小說的里程碑 ★美國全國書評人協(xié)會最佳小說獎;《紐約時報》年度十佳圖書之首;《時代》周刊年度最佳小說;25年來百部最佳西語小說 5.《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卡爾維諾 ![]()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在馬爾堡市郊外,從陡壁懸崖上探出身軀,不怕寒風,不怕眩暈,望著黑沉沉的下面。在線條交織的網(wǎng)中,在線條交叉的網(wǎng)中,在月光照耀的落葉上,在空墓穴的周圍,最后的結(jié)局是什么? 6.《國王鞠躬國王殺人》赫塔·米勒
作者的修辭功底很好。她的書名都很帶勁,《一顆熱土豆是一張溫馨的床》、《人是世上的大野雞》…… 7.《西夏旅館》駱以軍
《西夏旅館(套裝上下冊)》是臺灣中生代小說家駱以軍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作品,作者寫作期間曾三度遭受憂郁癥侵襲,最終耗時四年,傾力寫就一部關(guān)于異族人、變形者的創(chuàng)傷與救贖、離散與追尋的瘋癲、妖艷之書。
8.《羞恥》薩爾曼·拉什迪
作者以復雜的人物與虛實交錯的情節(jié),鋪陳了一部似真似假的歷史鬧劇。
9.《巴黎評論》作家訪談集
作家訪談是美國著名文學雜志《巴黎評論》最持久也最著名的特色欄目。本書收入了《巴黎評論》對杜魯門·卡波蒂、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亨利·米勒、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杰克·凱魯亞克等共16位著名作家的訪談。
10.《上課記》王小妮 ![]() 這是一本難得一見的“教后感”結(jié)集,它記錄了來自城市、更來自農(nóng)村的“90后”一代大學生彷徨、躁動又不失純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其中不僅收錄了2006至2010這五年間,王小妮在海南大學人文學院開設(shè)影視寫作課程期間的教學筆記,還摘選了部分學生作業(yè)和郵件。作為一位詩人,王小妮有更為敏銳的心思,去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種種經(jīng)驗,也耐心觀察著年輕學生們的精神和思考狀態(tài)。
11.《愛情沒那么美好》布里吉特·吉羅
直到故事終了,我們才發(fā)覺——愛情被高估了,其實沒那么美好。 12.《巨流河》齊邦媛
13.《上帝是個不合格的藥劑師》韓松落
14.《十年一覺電影夢》: 李安傳
《十年一覺電影夢》是導演李安以第一人稱口述的方式,講述自己電影生涯第一個十年的追夢歷程。這不僅是一個堅持“理想不死”的電影人的成長告白,更是一部探究“如何面對磨難和榮耀”的自我對話。 15.《最初的愛情,最后的儀式》伊恩·麥克尤恩
《最初的愛情最后的儀式(麥克尤恩作品)(精)》 作者伊恩·麥克尤恩擅長以冷靜細膩的筆觸打磨幽暗 題材,賦予其精妙無雙的質(zhì)感。
16.《鄉(xiāng)關(guān)何處》土家野夫
許多年來,我問過無數(shù)人的故鄉(xiāng)何在,大多都不知所云。故鄉(xiāng)于很多人來說,是必須要扔掉的裹腳布;仿佛不遺忘,他們便難以飛得更高走得更遠。而我,若干年來卻像一個遺老,總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詩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鄉(xiāng)愁。 在野夫的筆下,母親、外婆、大伯、瞎子哥等親朋好友,仿佛就這么站在你面前,將他們的故事幽幽道來。除了能讀到他們個人或悲慘或傳奇的經(jīng)歷,你還會看到這幾十年來大背景下的變革和變遷。 17.《舊山河》刀爾登
《舊山河》是刀爾登的歷史文化隨筆集, 以另類的視角和犀利的筆觸, 重寫歷史中的各色人物和軼事, 見人之所未見, 引領(lǐng)讀者去思考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給中國歷史、給國人,乃至對當下帶來的影響。 18.《看見》柴靜
本書是知名記者和主持人柴靜講述央視十年歷程的自傳性作品, 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 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內(nèi)容包括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奧運、華南虎照事件、藥家鑫事件等。
19.《冷記憶》波德里亞
正如灰塵是所有浮雕受侵蝕生成的東西,現(xiàn)實是所有制度衰落后遺留下來的東西。 20.《純真博物館》帕慕克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寫的言情小說。 1.帕慕克為寫本書,確曾走訪全球各大小博物館,且“泡館”頗有癮。 2.該博物館確會存在。帕慕克多年前曾在伊斯坦布爾購置一處房產(chǎn),所在地正是書中所寫芙頌家的住址——楚庫爾主麻的達爾戈奇•契柯瑪澤街24號。此地會以本書命名并改建為特色博物館,藏品主要反映伊斯坦布爾當?shù)氐奈幕统鞘猩睢?/span>21.《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廖一梅
22.《四喜憂國》張大春 ![]() 本書列為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叫喜憂國》和<公寓導游》為張大春短篇小說集,收錄了張大春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創(chuàng)作。這些小說多發(fā)表于八十年代,震撼了當吋的臺灣文壇,是張大春最初的小說經(jīng)典。簡體字版重新編目。包括了獲幼獅文藝小說優(yōu)勝獎的《懸蕩》、獲第一屆時報文學小說優(yōu)等獎的《雞翎圖》、“時報文學獎”五位評審一致高票推崇的《將軍碑》、憂國的外省榮民寫下《告全國軍民同胞書》的《四喜憂國》等十三個短篇。 23.《觀念的水位》劉瑜
作為國內(nèi)公共領(lǐng)域最重要的聲音之一,劉瑜的文字向來擁躉眾多,之前的作品更多關(guān)注美國民主,與中國相關(guān)度不高。而《觀念的水位》更多關(guān)注東亞、中東歐、南美洲以及非洲國家的政治與民主化,比如英國、俄羅斯、委內(nèi)瑞拉、贊比亞等,這些國家的民主化進程參差不齊,而很多情況與現(xiàn)今中國有較強的可比性,這無疑讓這本書更生動,更接地氣。 24.《我讀》系列 梁文道
25.《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周濂
這本集子中很多對于時政和文化的見解挺有意思。在《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中,周濂想告訴我們,在一個烏煙瘴氣的喧囂迷茫時代,在一個顛倒是非的時代里生活,個體性的痛楚可想而知,除非你放棄自身的價值標準,與這個骯臟的時代握手言和,或者閉上眼睛裝睡?墒羌词故窃谕獠凯h(huán)境非常糟糕的情況下,一個人依然可以選擇過一種合乎德性的生活,并以此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依然可以選擇不止做個“好人”,還可以做個“好公民”。 26.《環(huán)保的暴力》 (捷克)瓦茨拉夫·克勞斯(Vaclav Klaus)
環(huán)保是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環(huán)保也可能是一種暴力。這本書提供了另一種觀點。 本書一反當今世界主流的變暖災難論調(diào),從經(jīng)濟學角度出發(fā),冷靜客觀地重新分析了全球變暖現(xiàn)實和抵御變暖的措施問題。同時以政治家特有的洞察力,犀利而敏銳地指出環(huán)保主義是一種變異的專制主義意識形態(tài),其本質(zhì)依然在于干涉人類的自由和發(fā)展。 27.《虛擬的歷史》 (英) 尼爾·弗格森 ![]() 美國獨立戰(zhàn)爭、納粹德國的興衰、“二戰(zhàn)”爆發(fā)、蘇聯(lián)成立和解體, 這些重大事件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是有規(guī)律可循, 還是完全的偶然? 本書首次以新穎的反事實假設(shè)深入人類歷程, 帶領(lǐng)讀者重新思考歷史決定論。本書中以嚴謹?shù)倪壿? 對一系列主要發(fā)生在20世紀的轉(zhuǎn)折性事件進行了推演, 想象這些事件的另一種可能, 引導讀者去探究: 假如重大事件發(fā)生了變化, 歷史又會是什么模樣。 28.《思想與鄉(xiāng)愁》崔衛(wèi)平
29.《政治秩序的起源》 弗朗西斯·福山
本書把對政治秩序的探討向前延伸到人類的靈長目祖先,然后依次講述人類部落社會的出現(xiàn),第一個現(xiàn)代國家在中國的生長,法治在印度和中東的開始,一直到法國大革命前夕問責制政府在歐洲的發(fā)展。本書是一次嚴密的嘗試,力圖通過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形成對人類歷史的概覽。
上一條:音樂鬼才張洪量新書《黃書》和閱讀獨家首發(fā) 下一條:北大社十本最具影響力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