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著是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俄羅斯反烏托邦文學研究》的結項成果,列入俄羅斯學?東部系列。全書共分十二章。在第1、2、3、4、5章中,作者首先對俄羅斯反烏托邦文學的思想譜系進行了全面的描述,確定了該體裁所具有的獨特思想內涵和詩學特質,確定了反烏托邦文學的三個源流,并對這三個源流進行了深度分析;其次,對白銀時代的、20世
王又樸,清代學者、文人。字從先,號介山,天津人,雍正癸卯(1723)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未散館,受吏部主事,出為河南分司。曾署泰州通判,池州、徽州知府,政有惠聲。治經精《易》學。師事方苞,受古文法,方苞嘗為說《史記》蕭、曹兩《世家》以為之概,并贊又樸文“識高筆健,義法直追古人”。王又樸一生著述宏富,著有《易翼述信》《
《中國詩歌研究》是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所創(chuàng)辦的大型學術叢刊,內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詩歌研究。自創(chuàng)刊號起,先后設置有中國古代詩歌研究、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研究、中國詩歌理論研究、中國少數(shù)民族詩歌研究、當代海外華人詩歌研究及中西比較詩學研究、詩學史及詩學文獻研究、青年論壇等欄目。其中詩學史及詩學文獻研究、青年論壇,為特色欄目
本輯共載論文18篇,論題涉百年新詩流變、中國古代詩學、中西詩學比較、詩學與佛學的聯(lián)系等多個方面。其一,既從宏觀視角發(fā)現(xiàn)20世紀的中國先鋒詩歌和邊緣的生存狀態(tài)相連,又從微觀視角深入特定歷史時段的詩歌現(xiàn)場,對其相關特質等展開論述,在一個個具體的問題上實現(xiàn)了定向解讀和理論拓容。其二,延請張培鋒教授主持了“詩學與佛學”專題,闡
文學原理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大一大二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課,學生尚未經過系統(tǒng)地理論訓練,但已有一些文學史知識。本書是一本較新的教材,除了系統(tǒng)講述文學基本問題外,還講授了重要的批評方法。全書分三個部分,第一編是文學的結構,主要從文學的過程著眼進行分析;第二編討論文學基本問題,包括文學語言、文學敘事、文類、隱喻等偏文學內部因素,以及
本書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成果《百年來歐美文學“中國化”進程研究》的第五卷。本卷研究的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歐美文學“中國化”進程,回答的問題主要涉及以下幾個維度:分析改革開放后我國歐美文學譯介及研究出現(xiàn)“井噴”現(xiàn)象及新時期歐美文學熱潮中現(xiàn)代派文學大受歡迎的原因;闡釋我國歐美文學闡發(fā)研究的特點、類型與基
本卷主要是對歐美文學“中國化”進程中所涉及到的理論性與全局性的重要問題,進行了集中的理論意義上的解說。這一卷可以說是全書的總綱部分。本卷通過十個問題,從理論上梳理了歐美文學“中國化”的研究的必要性、“中國化”概念的基本內涵、發(fā)展演進的基本規(guī)律以及經驗教訓,并揭示了歐美文學“中國化”進程與百年來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
本卷著重于考察清末民初(1840-1919)歐美文學最初的譯介之中國化進程,通過十四個問題討論了幾個主要議題:一是闡明清末民初思想啟蒙運動與文學革新之間的互動關系,以及文學譯介“需求—契機—機制”的形成過程;二是討論晚清文學譯介理論和實踐方面的一些核心觀念與代表人物,三是分析和評價晚清文學譯介的策略、效果與市場機制影響
本書是季羨林先生關于中國文化、國學與傳統(tǒng)文化論述的合輯,分為文化交流、文化自信和國學精粹三個部分。包括:老子在歐洲、文化交流能推動中印社會前進、文化交流與文學傳播、中國文學在德國等。
本書是季羨林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全書分為心有山川、與子同裳、風月同天、桃李芬芳四個部分,收錄了先生關于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心智、修德育人方面的經典散文,全書內容涉及生態(tài)文明、社會關系、公共道德、國民教育等領域,是季先生結合自己九十余年的人生閱歷,寫下的對立德修身的感悟,飽含長者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