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孝文化叢書·以孝勵人:孝與古代旌表制度》重點論述孝對旌表制度形成的作用、旌表歷代孝楷模的案例以及由此所產(chǎn)生的影響。旌表制度是中國古代歷代王朝倡導封建禮教,為道德優(yōu)秀的人樹立如匾額、碑石、牌坊等物化標志對其進行彰顯和標榜,以美化風俗、教化民眾的一種制度。它直觀而準確地折射著中國古代社會的道德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導向的有效方式,也是弘揚仁、義、忠、孝、節(jié)、廉等傳統(tǒng)道德的社會回報機制。
“生不能封萬戶侯,但愿死得一旌表!膘罕硎鞘裁?為什么人們對旌表如此癡迷?在中國古代,旌表是國家賜予臣僚百姓的一種崇高榮譽和獎賞。那些受到旌表的人,既能讓家族感到很有“面子”,又能得到經(jīng)濟上的實惠。誰家請下了皇帝的旌表圣旨,誰家樹了牌坊、立了匾額,那可是能轟動遠近,本家族的人頓感身價百倍,更是受到眾人敬仰。因而官民普遍以能獲得皇帝的旌表為光宗耀祖、流芳千古的大事。
那么在中國古代有哪些人可以受到旌表呢?中國古代受到旌表的人群有許多,如忠臣、孝子、節(jié)婦、義夫、累世同居、隱逸、長壽老人、樂善好施、多產(chǎn)男丁等。其中涉及到孝行的有:關(guān)心父母衣食,盡心侍奉;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護救雙親;不辭辛苦、四處尋找失散多年的父母;背負雙親骨骸,不遠萬里歸葬家鄉(xiāng);在父母死后,搭建茅屋守在父母墳旁,極盡哀思;牢記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暗中積蓄力量,為父母復仇雪恥……
《論語·學而》云:“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儒家最重視孝道,把它推崇為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認為孝悌可以使人們安心服從統(tǒng)治者,防止犯上作亂。通過對孝的旌表鼓舞人們行孝,從而維護統(tǒng)治的穩(wěn)定,這恐怕是歷代統(tǒng)治者的真實目的。
歷代施行的旌表制度,也的確在推行孝道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通過樹起匾額、牌坊、祠堂、碑闕等方式對孝子進行旌表,相當于在民眾面前樹立起了一個個直觀的形象,使民眾更能“有所觀感”。而且匾額、牌坊、祠堂、碑闕等能穿越時空限制,以孝道載體的形式昭示后世,產(chǎn)生更為深遠的影響。此外,在旌表過程中,還時常伴隨著物質(zhì)方面的褒獎。這樣,用精神表彰榮孝子心理,以物質(zhì)賞賜豐孝子生活,是宣揚孝道雙管齊下的好途徑。
歷代對旌孝的流程很重視,從舉薦、上報,到核實、審批等有一套相關(guān)的規(guī)定。那些被舉薦的孝子們要經(jīng)過各級政府的層層考察,才能最終得到旌表。按頒行旌表的行政機構(gòu),旌表大體可分為中央和地方兩級。中央往往以皇帝頒下詔書的形式予以旌表,地方級別的旌表由縣、州、郡等各級行政機構(gòu)對孝子進行旌表。為追求旌表的殊榮,在旌表制度實施的過程中,有人開始弄虛作假以求名利。政府也想出對策懲治這些現(xiàn)象,對申請旌表的過程作出了較嚴格的規(guī)定,比如要追究舉薦者的責任,對假冒者和不以實報或旌表不力的官員予以懲處,以此來維護旌表制度的權(quán)威。
旌表制度做為一種美化風俗、教化民眾的制度,折射著中國古代社會的道德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導向的有效方式。《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章》講:“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如果每個子女在“小家”中對一家之長順服、孝敬,也就能對國家這樣一個“大家”中的一國之君順從、效忠。家族道德的“孝”與政治道德的“忠”密切結(jié)合起來,“移孝作忠”、“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孝治天下”、“孝為政本”、“以孝事君則忠”等說的都是這種觀念。
本書正是在此基礎(chǔ)上,通過對旌表制度的源流與流變、旌表的方式與流程、旌表的事例與作用的論述,以使讀者能夠?qū)糯⑴c旌表制度有一個更為詳盡的了解。
韓帥,女,山東濟南人,歷史學博士,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現(xiàn)就職于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shù)成果評價研究中心。曾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10余篇,獨著《夢與夢占》,參編《濟南通史》《中國歷代外交問題》《山東重要歷史人物》等。
第一章 悠悠千年話旌表
一 什么是“旌表”
二 旌表制度的起源
三 主要旌表哪些人
第二章 旌表孝行的方式
一 賜給孝子“光榮匾”
二 建立牌坊讓孝子“上位”
三 為孝子豎起“紀念碑”
四 為孝子立起“紀念祠”
五 為孝子豎闕招徠“粉絲”
六 圖畫孝子容貌廣而告之
七 為孝子居住地改換“名片”
八 與精神獎勵同時的物質(zhì)獎勵
第三章 旌孝的流程
一 鄉(xiāng)民舉薦,成為“積極分子”
二 各級政府的層層“考察”
三 受旌表的不同等級
四 對虛報分子的懲治
第四章 被旌孝子的孝行事跡
一 盡心侍奉類
二 勇救父母類
三 萬里尋親類
四 歸葬家鄉(xiāng)類
五 廬于墓側(cè)類
六 為親復仇類
七 毀身行孝類
第五章 孝子們的那些“神奇事”
一 從柳宗元《孝門銘》談起
二 芝樹有靈
三 感化鳥獸
四 水火有情
五 天神相助
第六章 旌孝的作用和影響
一 “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二 “有所觀感”“榮寵家國”
三 “布衣編民”“得以名聞”
四 “里閭聞風,皆敦孝悌”
參考文獻
后記
第一章 悠悠千年話旌表
旌表制度是歷代王朝倡導封建禮教,為道德優(yōu)秀的人樹立如匾額、碑石、牌坊等物化標志對其進行彰顯和標榜,以美化風俗、教化民眾的一種制度。它直觀而準確地折射出中國古代社會的道德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導向的有效方式,也是弘揚仁、義、忠、孝、節(jié)、廉等傳統(tǒng)道德的社會回報機制。
一 什么是“旌表”
究竟什么樣的表彰方式才可稱為“旌表”?先從“旌”“表”二字說起。
“旌”原是一種竿頭綴有牦牛尾、下有五彩穗狀的羽毛作為裝飾的旗幟!吨芏Y·春官·司常》中有這樣的說法:“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屬,以待國事。日月為常,交龍為旂,通帛為旜,雜帛為物,熊虎為旗,鳥隼為旟,龜蛇為旐,全羽為旞,析羽為旌!彼境J钦乒莒浩斓墓伲办骸笔撬境K凭牌斓囊环N。常、旂、旜、物、旗、旟、旐、旞、旌,這些都是旗幟的名稱,上面有不同種類的圖畫或裝飾,用在不同的場合。
“旌”后來發(fā)展成為旗的通稱。在先秦的古籍中,此種用法十分常見,如《楚辭·九歌·國觴》中的:“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庇捎陟阂I(lǐng)士卒,用來指揮或開道,起到標志、引人注目的功效,隨著字義的發(fā)展,旌逐漸有了顯揚、表彰、令人效仿之義,作為動詞的用法多了起來!蹲髠鳌分械念愃朴梅ú簧,如《僖公二十四年》的“以志吾過,且旌善人”,《莊公二十八年》的“且旌君伐”,都是此義。在這里,不僅看到旌的標志之義,還隱約發(fā)現(xiàn)它向旌表引申的動向。
“表”的本義指裘有毛的這一面。古人穿衣,皮子有毛的一面通常在外!抖Y記·玉藻》曰:“表裘不入公門!焙髞矸餐庖、外表都可以稱作“表”。如《尚書·立政》載:“至于海表。”表與“里”相對,“海表”即海外。此后又引申為表率、顯揚的意思,如《禮記·表記》稱:“仁者,天下之表也!
《管子》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民有疑惑貳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則百姓之與間,猶揭表而令之止也。”意思是說如果人民有疑惑猶豫的心理,國君不能加以糾正,那么百姓對國君的隔閡疏遠,就像告示他們不要上前一樣。這里的“表”,當指立木來彰顯、告示某事物。后來的“表”,也有用石的。立木或石作為標志正是顯露于外的——這或許是與“表”的原意有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
平時常說“表彰”一詞,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表彰有多種方式,包括賜予官爵、蔭澤后代、入史列傳、增賜謚號、賞金賜物、免除徭役等。《冊府元龜》卷一三七《帝王部·旌表一》認為以下皆屬旌表:“或授之爵秩,或祿其子孫,或旌其門閭,或賜以谷帛以至復其征賦,申以祠祀,皆因事以立教!边@是宋朝人的理解,可看出范圍之寬泛;蛟S受此影響,人們使用此詞時,也有與“表彰”混同在一起使用的現(xiàn)象。
筆者認為,旌表僅是表彰的一種方式。那“旌表”和通常所說的“表彰”有什么區(qū)別呢?可以將關(guān)注點放在“旌”字上?蓪ⅰ办罕怼币辉~理解為偏正結(jié)構(gòu),以前一詞根“旌”來修飾、限定后一詞根“表”!办骸睘闋钫Z,“旌表”是“表”的一種方式——“樹旌以表之”,樹立旌旗以示彰顯和標榜。“旌”的原意是一種旗幟,旗幟起到的正是標志、帶領(lǐng)的作用。后世旌表忠、孝、節(jié)、義,正是要達到為民眾樹立榜樣、美化風俗之功效。由此可見,前賢構(gòu)造此詞可謂精當而形象。自然,旌表的方式并非一定是用旗幟,后世進行表彰的匾額、碑石、牌坊等都據(jù)此引申,也是旌表的不同方式。此詞傳遞給人們的是這樣一種信息:總要樹立某種標志,用來彰顯和標榜才可稱之為“旌表”。
可以這樣來定義“旌表”:旌表是表彰的一種方式。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歷代王朝為提倡傳統(tǒng)禮教,對忠臣、孝子、節(jié)婦、義夫、累世同居等,官府以樹祠、立牌坊、賜匾額等方式對其進行彰顯和標榜,這一過程中往往伴隨著物質(zhì)上的獎勵,以達到美化風俗、教化民眾的目的!办罕怼边可用為名詞,指官府頒賜用以表彰的牌坊或匾額等。宋朝歐陽修的《左班殿直胥君墓志銘》中說:“胥氏義聞鄉(xiāng)閭,門有旌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