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清代藩部、屬國兩大體系為主要研究對象,深入探討了這兩大體系在有清一代確立、演變至解體的過程,厘清了清朝中央政府與各主要藩部、屬國之間關系的差別和具體發(fā)展變化,對清代藩屬體系所包括的王朝藩部和外部屬國在內(nèi)的整體結構、以清廷為中心的多層次藩屬體系及其對近代中國內(nèi)部多民族關系的形成和外部平等外交關系建立的影響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具體而言有兩大塊內(nèi)容:(1)清初藩屬體系的確立。清廷通過政治(如和親)、經(jīng)濟(如賞賜)、司法(制訂律例)、宗教(扶持黃教)等政策同蒙古、西藏等相繼建立藩屬關系,完成藩部體系構建,又通過冊封、互市、朝貢等政策與周邊國家建立宗藩關系,完成屬國體系的構建。與前代相比,清代藩屬體系有其特色,在建立之初,就有著明確的自我認識與定位,承認沙俄、西洋等國的存在,并通過對自身的不斷調(diào)整去適應不同時期的需要。(2)康乾盛世下藩屬體系的發(fā)展和特色。在十七世紀中葉至十八世紀末葉,面對西方的入侵,一方面,清廷逐漸改變傳統(tǒng)的羈縻政策,不僅及時完成對各藩部的統(tǒng)一工作,而且強化了中央政權對蒙古、西藏、回部等邊疆地區(qū)的治理;另一方面,在對外即屬國政策上,清廷仍沿襲傳統(tǒng)做法,維持自身天下一統(tǒng)的上國角色,借以鞏固其內(nèi)部統(tǒng)治。
序言
第一章 清初藩屬體系的構建
一、中國古代藩屬體制的產(chǎn)生及主要演變
(一)中國古代藩屬體制產(chǎn)生的諸因素
(二)中國古代藩屬體制的主要演變
二、清初藩屬體系的構建
(一)關外時期藩屬體系的構建
(二)入關后清廷對藩屬體系的必要補充
第二章 康乾盛世下藩屬體系的確立和演變
一、康乾盛世下清廷同蒙古、西藏等藩部關系
(一)康乾盛世下清廷與蒙古各部宗藩關系的確立及發(fā)展
(二)康乾盛世下清廷同西藏各部宗藩關系的確立及發(fā)展
二、康乾盛世下清廷同各屬國關系
(一)康乾盛世下清廷同朝鮮的關系
(二)康乾盛世下清廷與琉球的關系
(三)康乾盛世下清廷與安南的關系
(四)康乾盛世下清廷與暹羅的關系
(五)康乾盛世下清廷與廓爾喀的關系
第三章 嘉道咸同時期傳統(tǒng)藩屬體系的重創(chuàng)與清廷的被動應變
一、朝貢國體系的徹底崩潰
(一)西力東漸下“天朝”體制的巨大內(nèi)損
(二)“平等”體制的確立、發(fā)展與影響
二、屬國體系瓦解加劇
(一)西力東漸下屬國體系開始動搖
(二)清廷對藩屬體系的被動應變
(三)中西兩種體制的沖突及影響
(四)部分屬國的逐漸“離去”
三、藩部體系危機增強
(一)蒙古各部變化與清廷政策
(二)西藏變化與清廷政策
第四章 光宣時期強化宗屬之嘗試與加強藩部治理之努力
一、光宣時期清廷強化宗屬關系之嘗試
(一)光緒朝清廷強化中越宗屬關系之嘗試
(二)光緒朝清廷強化中朝宗屬關系之努力
(三)光緒朝清廷強化中廓宗屬關系之設想
二、光宣時期的藩部危機與清廷強化藩部治理之努力
(一)光宣時期蒙古危機與清廷強化蒙古各部治理之嘗試
(二)光宣時期西藏危機與清廷強化西藏治理之努力
(三)新政之濫及藩部反應
第五章 光宣時期傳統(tǒng)藩屬體系的終結與轉型
一、光宣時期清代屬國體系的徹底終結
(一)中法戰(zhàn)爭與中越宗屬關系之終結
(二)甲午戰(zhàn)爭與中朝宗屬關系之終結
(三)清末中英交涉及中廓宗屬關系之終結
二、光宣時期傳統(tǒng)藩部體系的瓦解及轉型
(一)清末蒙古各部的轉型
(二)清末西藏等處的轉型
結語
一、清代的藩部體系
二、清代的屬國體系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