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記
我起草圣歌,獻給大地和空茫
赫塔·米勒說:沉默讓我們令人不快,說話使我們變得可笑。
最近幾年,這句話一直跟著我,如影隨形,它貼著我的皮膚,看著我的呼吸和嘴。
如今的我,是鄉(xiāng)間的孤云野鶴,已經越來越疏于交流,越來越不愿說話,不能用嘴表達自己。我常常不能表達自己,是因為寫作某種程度上清空了我說話的欲望,它是我喉嚨里的絆腳石,也是我永遠做不完的夢。比起說話,我更愿意寫作,用眼睛觀察世界,用內心和文字去測量生活的是非輕重,感知光陰的深淺。而不是把嘴放在空氣中燃燒。
沉默,比說話適合我。哪怕令人不快,我也不想讓自己變得可笑。不幸中的萬幸,就算自己什么也不是,在自己的嘴面前,我還算是領導。
寫作會傷害口頭表達能力,就像嘴巴會得罪人心。我經常為自己長了一張笨嘴自慚形穢。寫作替不能說和不會說的人挽回了尊嚴,正如赫塔·米勒的話:
我想著在我心里昂揚的玫瑰
想著無用的靈魂像一個篩孔
但是擁有者詢問著:
誰會得勢占上風
打不出糧食!
常常在想,父親要是活著,肯定會用這句老話刺我。二十八,還沒成家。光這一條,就能讓我在他面前抬不起頭。遺憾在一個人的生死間飄散。父親不知道,他活著的時候我怕他討厭他,他走了我卻無比想他。
多麗絲·萊辛在《幸存者回憶錄》寫道:不管怎么說,在心智框架內回顧往事,似乎會沉浸在一種毫不相干的物質之中,與經歷無關……我們每個人都想給自己并沒有多大意義的往事增添重要性。
我們每個人都想給自己并沒有多大意義的往事增添重要性。
我認可這一點。
但父親的離去,對我來說,確實是一件畢生難忘的經歷?梢哉f,他的死,是一面鏡子,讓我看到了世間的艱辛冷暖,渾渾噩噩的我,在疼痛和萬般無助的撕咬中,一下子清醒了,成熟了。那時候我大學尚未畢業(yè),父親的去世,讓我有了一個重要決定:努力寫作,成為作家。在那之前,我也寫詩,卻從未想過要讓自己成為作家。
2015年末,跟幾個許久未見的大學同學聚會,久別重逢,我們像一片片干燥的沙漠,把酒當水喝,猛喝。正是人生得意時,一兄弟忽然歪過頭,認真看著我,良久,他以一種無比沉痛無比憂傷的語氣高聲說道:哥啊,你變了!
我感到,空氣在那一瞬間凝固了,長出了皺紋。我望著我的這個兄弟,感覺自己,就像被他看穿了似的,既羞愧又感動。我明白他的意思:那個玩世不恭放浪形骸的人不在了,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說話字斟句酌慢條斯理的人。
我變了嗎?我問自己。
我其實沒變,我還是那個我,在文字的天幕下默默行走,內心狂野,光芒萬丈。
我其實變了,知道了自己的卑微黯淡,知道了塵世的變幻無常。
緊接著,兄弟們就開始千篇一律地跟我說:堅持你的寫作你的夢想,你是我們永遠的驕傲!如此語重心長,好像我一旦放棄寫作他們就要把我千刀萬剮五馬分尸似的。
如果是調侃,我肯定早就把酒從這些開著網吧、酒店、KTV的年輕老板們的脖子上淋下去了。但我發(fā)現兄弟們是認真的、誠懇的,并沒有取笑自尊心厚如銅墻鐵壁的我。
對于兄弟們掏心話,我沒有回應,只微笑,也許,微笑的中央,掛著幾許滄桑。
所有個體,都在各自的命運里荒廢。選擇讀書寫字,是因為它讓我感到快樂幸福,還有狂風驟雨后的安靜平和。
如此美好的事情,我怎么會放棄?
嚴格地說,斷裂帶是我精神上的故鄉(xiāng)。今天,無論是我具體的出生地,還是精神上的故鄉(xiāng),并非三言兩語能夠概括,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電視、手機、書籍作為眼睛,視野并不狹窄,所以,我想我的斷裂帶不應該是有的作家寫過的那樣窮到某些老百姓連十塊以上面額的鈔票都沒見過。比起那些閉塞落后的故鄉(xiāng),我的作品更愿意呈現的是一個視野更為廣袤生活更為現代經驗也更為復雜的故鄉(xiāng)。
這部散文集并沒有真正或者說完美地呈現自己的創(chuàng)作理念。作品的現實和作家的理想,也是有距離的吧!唯有堅持,唯有努力。
我起草圣歌,獻給大地和空茫。米沃什的這句詩,我很喜歡。
據說:一切都會消亡,唯獨精神可以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