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稱呼自己國家為中國,曾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是古代世界的幾大文明中心之一,也曾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兩國在古代知識的框架下,都曾把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中心,這在心理和文化上無疑有一種優(yōu)越感。但在跨文化的交往中,在不同族群之間,在交往的雙方,無論輸出方還是輸入方,是不是依然隱隱約約能看到某種文化的優(yōu)越感或者自負?不同的文化,是不是各有長處和短處?如果長處存在,可不可以有優(yōu)越感?在他人面前,自認為優(yōu)越,是人性的一部分嗎?這種優(yōu)越感會影響到文化的交流嗎?這些問題,似乎都值得討論。本書重點討論幾個文化個案,從*初的想象和傳聞,到后來實際的經(jīng)驗,分析相關的歷史文獻、口頭神話與佛典譯本,就其歷史局限,應該傳承的歷史智慧,以及通過跨文化想象傳承的精神遺產,開展綜合研究。
在世界文明史的研究上,中印文化互動的關系可以說是一個典型范例:兩個具有原生形態(tài)的文明,獨立地產生出來,歷史上卻密切往來,文化互相影響,互相推動,一直發(fā)展到今天,仍然在世界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和地位,其間許多內容,值得我們研究和思考。
王邦維,四川大學歷史系77級肄業(yè),1982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1987年在北京大學東語系獲博士學位。1987年任北京大學副教授,1992年迄今任北京大學教授,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學東方系、北京大學東方研究院、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以及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自1985年起在中國大陸、臺灣以及德國、法國、印度、日本、瑞典、愛沙尼亞、荷蘭、尼泊爾出版或發(fā)表有多種學術著作和論文,內容涉及佛教語言、文獻、文學,印度和中國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關系。
總 序 ‖ 1
前 言 ‖ 1
第一節(jié) 洛州無影與天下之中 ‖ 1
第二節(jié) 佛教的中心觀與古代中國的文化優(yōu)越感 ‖ 27
第三節(jié) 譬喻師與佛典中譬喻的運用 ‖ 55
第四節(jié) 神話怎樣與歷史糾結:三個地名引出的故事 ‖ 78
第五節(jié) 西化還是中國化:從佛教的歷史看中外文化的交流與互動 ‖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