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美的歷程。旅游是心靈的修養(yǎng)。旅游是人與自然的交融。 在人類生活的星球——地球,在現(xiàn)今日新月異的科技生活中,只要人所想到的皆有可能實現(xiàn),于是,地球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峰頂不斷承受著一撥又一撥人的登頂;在人跡罕至的亞馬遜熱帶雨林里,人類的足跡——越來越多的人不斷進入,使前往熱帶雨林再也不是一種探險行為,而是一般人就可以做到的戶外活動;在大洋漆黑的海洋中,人類也在借助現(xiàn)代高技術開拓著“海底”游玩;在太空,宇宙飛船也進行一趟一趟的旅行穿梭商業(yè)飛行。不久的將來,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將會有人涉足,地球成了人類唯一的“房屋”,而太空也就成為人們的庭院和后花園。人笑傲一切。 人類對自然的生活狀態(tài)是否滿意,是否滿意他們改造社會,改造自然,改造他者的生活方式。現(xiàn)代社會一切都建立在人是萬物主宰的基礎上,這源于以西方文化為中心的文化之源!妒ソ(jīng)》中,上帝創(chuàng)造了天地,創(chuàng)造了自然,創(chuàng)造了男人,又創(chuàng)造了伊甸園讓其居住。為使人得以繁衍,上帝又創(chuàng)造了女人,作為男人的伴侶。最終兩個人——男人和女人一起被上帝逐出伊甸園,從此,人類開始了自己在自然中的生存。顯然,《圣經(jīng)》的自然是作為人的對立面,作為上帝懲罰人的空間而存在的。由于這種懲罰,人失去了樂園,故必須在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中生存。西方人的圣典,對人與自然的關系作了規(guī)定,也就是人只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生存。當基督教成為歐洲_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時,這種觀點成為主流:人和自然是對立的,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就必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引言
第一章 自然不可更改
一、旅游之不同
二、眾生玩旅游——旅游社會各階層的分析
三、旅游夜宴——人為的市場
四、消費自然——互動行為
五、自然成標本——旅游的審美意義
第二章 是世界創(chuàng)造了我們還是我們毀滅了世界
一、人妖地帶——旅游的微觀動機
二、性旅游——旅游的宏觀行為
三、視覺肉體——交換和其他交易
四、肉體的疑惑——自我約束和自我實現(xiàn)
第三章文化的失蹤
一、文明滲透——分類與融合
二、生活的裂變——精神的博弈
三、神話世界的解體——刻意的假象趣味
四、失語——“贏者的詛咒”
第四章 自然是旅游的范本
一、放棄對自然的占有——人類與自然的契約
二、旅游自我之主張——對利己主義的揚棄
三、自然為主——拒絕做人世中的囚徒 結束語建構旅游新觀念——和諧的一致性
引用與參考書目
第一章 自然不可更改 一、旅游之不同 旅游是快樂的活動,旅游是自由的活動,旅游是主動出擊的活動,旅游是地球生物中唯一為人類進行的活動。旅游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滿足人類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和文化享受,其中所蘊涵的怡情構成非同凡響。所以,它不是那些還在為衣食住行發(fā)愁和憂慮的某些人類可以隨便問津的。 旅游是個賺錢的事情,據(jù)世界旅游組織的統(tǒng)計:1950年全世界國際旅游參加者有2500.282萬人,國際旅游收入20.100億美元。2002年全世界國際旅游人次70200.429萬人,收入4730.000億美元。五十多年問,國際旅游在人次增長上超過27倍,在國際旅游收入上增長了200多倍。 旅游是個花錢的事情。據(jù)世界旅游組織的統(tǒng)計:美國人1986年為旅游付費260億美元,而在1999年則花去了594億美元。逐漸富起來的中國人在1999年則為旅游花去了109億美元。而且,這些花出去的錢中還不包括往來于國際間的交通費用。 未來學的研究者們樂觀地向世界描述:隨著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經(jīng)濟收入和生活水平將不斷提高。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勞動生產(chǎn)率也不斷提高,工作日必然相對減少,閑暇時間則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