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雖然凋謝了,但它畢竟燦爛地盛開過。
王小波的小說創(chuàng)作到他生命的最后階段越發(fā)寫得恣肆隨意,非常自由,滿口諧謔,通篇調(diào)侃,都有著明顯的反思性和寓言性。非常難得的是調(diào)侃中有一種內(nèi)在的嚴肅,鄙俗中有一種純正的教養(yǎng)。特別是《白銀時代》,是一部通過展現(xiàn)規(guī)訓式社會圖景解構(gòu)烏托邦大話語的作品。作者在這個虛擬的時空里作了一個關(guān)于未來世界的黑色預言,他用大膽的思想、深刻的剖析和獨特的表達描繪了一種屬于白銀時代的悲哀。
向我們這個時代真正自由的人,向一位特立獨行的思想者和寫作者致敬!
我常常覺得,王小波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面那個天真爛漫的孩子,他就在那個無比莊重卻無比滑稽的場合喊了那么一嗓子,使所有的人都吃了一驚,繼而露出會心的微笑。后來,這批人把這個孩子當成寵兒,并且把他的名字當成他們互相認出對方的接頭暗號。
像王小波這樣的作家偏少,在中國偏少,他的英年早逝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如果讓他多活10年,他也許會和魯迅齊名。
王小波(1952-1997)當代著名學者、作家。
1952年出生于北京,先后當過知青、民辦教師、工人、大學教師、自由撰稿人。
1995年,以《黃金時代》成名。代表作“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青銅時代》。唯一一位兩次獲得世界華語文學界的重要獎項“臺灣聯(lián)合報系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的中國大陸作家。唯一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編劇獎,并且榮膺1997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入圍作品,成為在國際電影節(jié)為中國取得最佳編劇獎的第一人。
1997年4月11日,在北京因心臟病去世。
2015
夜里兩點鐘
白銀時代
茫茫黑夜漫游
2010
櫻桃紅
似水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