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借知識社會學理論重新理解“知識”,提出從“可靠性”知識轉向“可信性”知識的生產取向,重建“可信性”教育知識的分析框架,并以此框架觀照教育知識的形式與內容,為反思和調整教育理性生活辟出了一條可能的路徑。
雷云,男,漢族,師從我國老一輩著名教育學家東北師范大學王逢賢教授,獲教育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教育哲學與教育基本理論,F(xiàn)為四川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副院長。2013年入選第十批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主持主研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教育部“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1項(已結題),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1項,四川省人社廳學術與技術后備人選資助項目1項。在《教育研究》、《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國教育學刊》、《社會科學戰(zhàn)線》、《東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等刊物以第一作者或獨撰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
目 錄
序言柳海民(1)
導言(1)
一 問題指向:教育知識的困境(1)
二 解題方案:對“知識”的重新理解(3)
三 解題路徑:教育知識生產的社會學解讀(5)
第一章 基本概念、基本問題與分析框架(8)
一 基本概念(9)
。ㄒ唬爸R”的研究取向(9)
。ǘ┛煽颗c可信的教育知識(12)
。ㄈ吧鐣R像”的意蘊(17)
二 基本問題(18)
。ㄒ唬┊敶逃R的困境(18)
。ǘ┙逃R如何可能(23)
三 已有解答(25)
。ㄒ唬翱茖W—實證”范式(25)
。ǘ斑壿嫛治觥狈妒剑ǎ玻罚
。ㄈ敖涷灐獢⑹隆狈妒剑ǎ玻福
1
教育知識的社會鏡像
。ㄋ模拔幕斫狻狈妒剑ǎ玻梗
四 分析框架(31)
(一)已有范式的簡要評論(31)
。ǘ┓治隹蚣艿姆此寂c建構(33)
第二章 “間際—開放”框架的理論勾勒(37)
一 研究主題:“教育知識如何可能”的社會學解答(38)
(一)“教育知識如何可能”的問題性質(38)
。ǘ┥鐣䦟W解答的可能性(40)
(三)社會學解答的合法性(43)
二 本體論基礎:社會存在決定思維認識(45)
。ㄒ唬┫鄬φ撆c唯物論(45)
。ǘ┫拗菩韵鄬φ摚ǎ矗罚
(三)社會存在決定思維(50)
三 方法論啟發(fā):知識社會學理論基質的汲。ǎ担玻
。ㄒ唬┲R社會學的早期萌芽(52)
。ǘ┲R社會學的“文化—認識”研究(55)
(三)知識社會學的“科學—實驗”研究(57)
。ㄋ模┲R社會學的“科學—文本”研究(60)
。ㄎ澹┲R社會學的方法論啟示(62)
四 分析思路:“形式—內容”的理論路徑(64)
。ㄒ唬胺治鏊悸贰钡姆治觯ǎ叮矗
。ǘ┙逃R的形式(66)
。ㄈ┙逃R的內容(67)
(四)形式與內容的耦合(68)
第三章 教育知識的形式分析(71)
一 教育概念的社會之根(71)
2
目 錄
。ㄒ唬┙逃拍畹囊M與內涵的爭端(71)
。ǘ┙逃拍畹膬群兏c社會發(fā)展(74)
(三)教育概念的創(chuàng)造與社會狀態(tài)(77)
二 教育命題的類型與交流(80)
。ㄒ唬┙逃}的類型(80)
。ǘ┥a性交流:教育觀點與教育觀念(83)
。ㄈ┤后w性交流:教育觀念與教育口號(85)
。ㄋ模┻吘壭越涣鳎航逃庖娕c教育常識(87)
。ㄎ澹┙逃涣鞯闹R論后果(88)
三 表層形式的生產(90)
(一)教育知識的表述結構(91)
。ǘ┙逃^點的論證邀請(92)
。ㄈ┙逃^念的論證本質(95)
(四)表層形式生產與教育知識的進步方向(97)
四 深層形式的演進(100)
。ㄒ唬┥顚有问降睦碚撘馓N與分析路徑(100)
(二)親屬社會的深層形式(103)
。ㄈ┮栏缴鐣纳顚有问剑ǎ保埃担
。ㄋ模┟裰魃鐣纳顚有问剑ǎ保埃福
第四章 教育知識的內容分析(111)
一 教育知識的內容是什么(111)
(一)現(xiàn)實事實與可能事實(111)
。ǘ├碚摽臻g與意義空間(113)
(三)意義空間的特性(115)
二 意義空間的生產(一):措辭(117)
。ㄒ唬拔摇钡碾[退與重現(xiàn)(117)
。ǘ笆恰迸c“應是”的對峙與融合(119)
3
教育知識的社會鏡像
(三)“似”與“或許”的斷裂(122)
。ㄋ模⿲で蟆坝崖暋迸c“異音” (124)
三 意義空間的生產(二):范式(126)
(一)重復與意義硬核(126)
。ǘ┋B加與意義擴展(128)
(三)自我重疊(129)
。ㄋ模┤后w重疊(131)
四 意義空間的爭奪(133)
。ㄒ唬帄Z與爭論(133)
(二)爭奪的緣起(135)
。ㄈ帄Z的策略(137)
第五章 形式與內容的耦合條件與過程(140)
一 教育學者的蛻變(140)
(一)從常人到教育學者(141)
。ǘ┙逃龑W者的學術共同體(143)
(三)教育學者的“學術代” (144)
二 背景知識的產生(146)
。ㄒ唬┍尘爸R的意義(147)
。ǘ┍尘爸R的篩選(149)
(三)背景知識的演變(151)
三 教育問題與知識生產(152)
。ㄒ唬┲匦吕斫狻敖逃龁栴}” (153)
(二)教育問題的社會建構(155)
。ㄈ┙逃龁栴}的解答特性(156)
四 教育知識的耦合過程(158)
。ㄒ唬┙逃R耦合與教育問題解答(158)
。ǘ﹩栴}的“立體化” (160)
4
目 錄
。ㄈ﹩栴}的“填充”與理論的“成形” (163)
(四)命題的“黑箱化” (164)
第六章 超越當代教育知識的困境(167)
一 當代教育知識困境探源(167)
。ㄒ唬┥顚有问降奈创_定(167)
(二)意義空間的平面化(170)
。ㄈ┙逃硐氲娜笔Вǎ保罚玻
二 走出教育知識的生產困境(174)
(一)教育知識的生產困境與機遇(174)
。ǘ⿻r代教育知識生產的“建基” (176)
(三)知識主體的“群體介入” (177)
三 克服教育知識的價值困境(180)
。ㄒ唬┮饬x空間的生產(180)
。ǘ┮饬x空間的再生產(182)
(三)意義空間的傳播(184)
四 擺脫教育知識的功能困境(186)
。ㄒ唬┖螢榻逃硐耄ǎ保福叮
。ǘ┙逃硐霃暮味鴣恚ǎ保福福
。ㄈ┙逃硐肴绾蝿(chuàng)建(191)
結語:以社會為鏡聚焦時代教育理想(194)
參考文獻(198)
索引(213)
后記(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