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龍大傳》內(nèi)容簡介:翼龍是最早征服天空的脊椎動物,它們早在兩億年前,也就是中生代的三疊紀,就統(tǒng)治了整個天空!兑睚埓髠鳌肥占藝鴥(nèi)外翼龍的研究資料,涉及翼龍的各大門類,并重演了這些門類的演化史以及其中的著名物種,并對于書中涉及的重要名詞以及翼龍屬種(含恐龍足跡)的拉丁文/英文進行了索引。此外,書中還加入了古地理學、古氣候?qū)W、生物演化學、生態(tài)學、地質(zhì)學、地層學、解剖學以及科學史等非常豐富的知識,為讀者奉上一道跨學科的知識盛宴。
《翼龍大傳》豎起無名指統(tǒng)治天空。
“雖然彌諾斯可以從陸上和水上封住我的去路,但在空中我是暢通無阻的!
為了脫離克里特島國王彌諾斯的控制,代達羅斯收集了大大小小的羽毛,把最小最短的羽毛拼成長毛,把羽毛用麻線在中間捆住,在末端用蠟封牢,然后把羽毛微微彎曲,看起來完全像真的鳥翼一樣。最后,代達羅斯和兒子伊卡洛斯鼓起翅膀漸漸地升上了天空。不久,伊卡洛斯感到飛行很輕快,他興高采烈,不由得驕傲起來。于是,他操縱著羽翼朝高空飛去,可懲罰也隨之而來!強烈的太陽光融化了封蠟,用蠟封在一起的羽毛開始松動。當伊卡洛斯意識到這一切時,羽翼已經(jīng)完全散開,從他的雙肩上散落下去……
雖是神話,但這個故事也流露出了人類一直以來的夢想——克服地心引力翱翔于天空。其實,地球上的生物又何嘗不是揣著這個夢想呢?自從生命由海洋爬上陸地后,仰望天際,心生羨慕。它們不斷嘗試著,以令人眼花繚亂的方式一次次地試圖擺脫地球引力。于是,有了蒲公英種子的半球狀冠毛,有了昆蟲的翅膜,還有了飛蜥的側腹膜、翼龍單指加翼膜、始祖鳥的羽翅、小盜龍的四翼、鼯鼠的翼形皮膜、飛魚擴張的胸鰭、飛蛙的大腳蹼、蝙蝠四指加翼膜等。它們異曲同工,劍鋒同指藍天,締寫了生命飛行史的絢麗篇章。
這篇章最令人心動之處,要數(shù)最早征服天空的脊椎動物——翼龍,它們早在兩億年前——中生代的三疊紀,就能自由飛翔于天空。遺憾的是,翼龍的骨骼細弱,很難保存為化石,完整的化石則更加難得。迄今數(shù)百件翼龍標本,大都是殘缺不全的,這使得我們很難系統(tǒng)地對翼龍進行研究。魯迅先生評論文人筆下的歷史時曾說:“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到點點的碎影!蔽覀儚幕锌匆睚埖木硾r也與此類似。
本著對翼龍之熱愛,我歷時五年,收集了大量國內(nèi)外各種翼龍的研究資料,撰寫了該書,以期能夠系統(tǒng)地介紹這一大類動物。本書從翼龍的發(fā)現(xiàn)歷史與故事開始,借助科普化的語言,結合各種翼龍所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向公眾重新闡述翼龍之種種。
本書作者 邢立達
2010年2月
邢立達,國內(nèi)知名科普作家,科學松鼠會資深松鼠,被諸多業(yè)內(nèi)人士及古生物愛好者們昵稱為“恐龍達人”,現(xiàn)正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生物系攻讀博士研究課程,研究方向為中生代脊椎動物骨骼及遺跡化石,已發(fā)表論文多篇。其亦為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已出版古生物科普書籍約40本,同時,他還為《中國國家地理》、《文明》等雜志撰稿,并多次在CCTV各頻道為公眾介紹古生物知識。
第一章 翼龍的漫漫發(fā)現(xiàn)史
查倫杰教授的翼龍
從科利尼到居維葉
“套子”套到了翼龍
第二章 通往天際之路
被封印的龍
與蝙蝠劃清界限
史前戰(zhàn)斗機的骨學
連大衛(wèi)也嫉妒的肌腱
匪夷所思的舞空術
木牛流馬初嘗試
第三章 一養(yǎng)一只翼龍作寵物
撲朔迷離的起源之謎
冷熱血的百年官司
斯芬克斯的問題
推足及龍的藝術
翼龍的滿漢全席
凌波微步的華爾茲
翼龍是如何長成的
第四章 三疊紀首發(fā)天界
阿爾卑斯的古老翼龍
在同一起跑線上
第五章 侏羅紀風之國度
法國中尉的翼龍
霍斯馬登之矛
◎早侏羅世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翼龍
千年鹽都孤獨客
◎中體羅世英國牛津郡的翼龍
◎中侏羅世阿根廷內(nèi)鳥肯的翼龍
在骨之役的上空
◎晚侏羅世古巴的翼龍
索倫霍芬的盛世傳承
哈薩克的長毛魔鬼
第六章 白堊紀翼覆天下
風標公子熱河游記
◎早白堊世中國甘肅的翼龍
仰風獵日飛英倫
◎白堊紀歐洲的翼龍
桑塔納的騎兵進行曲
尖喙鈍齒守準噶爾
◎旱白堊世澳大利亞的翼龍
來自煙山的無齒之徒
翱翔吧!以羽蛇神之名
◎晚白堊世世界各地的巨型翼龍
致謝
附錄——附錄1本書重要名詞中文一英文/拉丁文對照表
附錄2翼龍屬種(含足跡)高速索引
版權頁:
插圖:
另一方面,高度早熟的飛行能力可能會影響到翼龍孵化大小最小值的限制,由此還會影響到翼龍成年體大小的最小值,簡單來說,如果翼龍出生后過于嬌小,那么其飛行能力就大打折扣了,所以這可能是翼龍為何不像鳥類或者蝙蝠那樣,沒有一種在成年后翼展小于4喱米的原因。
而且,從化石也可以看出,翼龍身體的各部分骨骼的發(fā)育程度并非同速生長,年輕個體會發(fā)育得很陜,這符合脊椎動物常見的發(fā)育模式。不過,形態(tài)測量學和組織學上的研究表明,翼龍類的生長速率可能相當緩慢,這可能是因為其身體成長所需的大量能量都消耗在了高耗能的撲翼式飛行上。此外,很多學者都假設過翼龍育雛的場景,親龍捕魚歸來,把獵物儲放在自己的喉囊中,小翼龍把它的長喙伸入親龍的嘴里,從喉囊中鉗取食物;有時,親龍也會把食物反芻后再喂給小翼龍。
未成年翼龍長骨的末端稱為骨骺,和鳥類一樣,翼龍的骨骺是骨化的中心,也是長骨沿著縱軸生長的地方。鳥兒的骨骺線閉合得較早,但包括翼龍在內(nèi)的爬行動物則終生都在生長,許多指標,諸如體重、肌肉量、翼展面積等一些對飛行動物來說至關重要的限制性因素,在爬行動物持續(xù)的生長中都可能突破理論上的臨界點,成為“巨無霸”。
2005年,英國的馬蒂爾與德國卡爾斯魯厄市自然史博物館的弗雷根據(jù)在墨西哥發(fā)現(xiàn)的翼龍足跡,以及足足有12.7厘米寬的翼指骨化石,推測這只翼龍的翼展可達18米,差不多相當于兩架歐洲“臺風”戰(zhàn)斗機或者5只信天翁的翼展,這大大刷新了風神翼龍12米翼展的世界紀錄。而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于以色列、約旦、巴西和羅馬尼亞的翼龍化石也提供了翼龍翼展從12米到14米的跨越,這說明以前學界認為12米可能就是上限的想法是故步自封。馬蒂爾認為,這些翼展達18米的翼龍很可能就是一些已知翼龍的超級長壽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