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性》在經(jīng)典的心理學案例中闡述了人性現(xiàn)象,旨在普及個體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本書不僅舉例說明了這些原理如何解釋我們與生活的世界和人類活動的關系,而且還闡明了這些原理在群體生活中的應用,對人的性格進行了科學的剖析,指出錯誤的個體行為會破壞社會和群居生活;向普通大眾介紹辨別自身錯誤的方法;告知人們應對方法,以達到人與社會環(huán)境的和諧。
本書旨在讓普通大眾了解“個體心理學”的基本原則。與此同時,本書也是把這些原則實際應用到每一個人日常關系當中的行為之上的一種示范;這種
日常關系,不僅是指一個人與整個世界及其同胞的關系,而且也包括與其個人生活結(jié)構(gòu)之間的關系。我曾在維也納的“人民研究院”給數(shù)百位男女均有、年齡不一、來自各行各業(yè)的聽眾做了為期一年的講座,本書就是在這些講稿的基礎上整理而成的。本書的目的,是為了指出個人的錯誤行為如何會影響到我們社會生活與公共生活的和諧;此外,本書也旨在引導個人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且最終向一個人表明,可以怎樣去做出一種和諧的調(diào)整,來適應人類的共同生活。商業(yè)與科學領域里的錯誤,都是代價高昂、結(jié)局可嘆的錯誤;而在人生處世當中的錯誤,通常卻會危及生命本身。本書所致力的,就是用于闡述人類朝著更好地理解人性這個方向前進所遵循的方針和原則。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奧地利知名精神分析學者,“個體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者,與弗洛伊德齊名,世界心理學史中無法避開的少數(shù)璀璨的心理學家之一,心理學界泰斗級人物。其學說以“自卑感”與“創(chuàng)造性自我”為中心,并強調(diào)“社會意識”。其著作有:《生命對你意味著什么》《理解生命》(又名《生活的科學》)《理解人性》《兒童教育心理學》等。
上編 人類的行為
第一章 思想…………………………………………………………………… 2
第一節(jié) 精神生活的概念與前提… ……………………………………… 2
第二節(jié) 精神器官的功能… ……………………………………………… 3
第三節(jié) 精神生活的目的性(目的論)… ……………………………… 4
第二章 精神生活的社會性…………………………………………………… 9
第一節(jié) 絕對真理… ……………………………………………………… 9
第二節(jié) 共同生活的必要性… ………………………………………… 10
第三節(jié) 安全感與適應性… …………………………………………… 11
第四節(jié) 社會感… ……………………………………………………… 13
第三章 兒童與社會………………………………………………………… 15
第一節(jié) 嬰兒的處境… ………………………………………………… 15
第二節(jié) 困難的影響… ………………………………………………… 17
第三節(jié) 人是一種社會性生物… ……………………………………… 21
第四章 我們生存的世界…………………………………………………… 23
第一節(jié) 宇宙的結(jié)構(gòu)… ………………………………………………… 23
·2·
第二節(jié) 宇宙觀形成過程中的基本要素… …………………………… 25
第三節(jié) 幻想… ………………………………………………………… 32
第四節(jié) 夢境:概述… ………………………………………………… 34
第五節(jié) 移情與同感… ………………………………………………… 34
第六節(jié) 催眠與暗示… ………………………………………………… 36
第五章 自卑感與賞識追求………………………………………………… 41
第一節(jié) 兒童時期的情況… …………………………………………… 41
第二節(jié) 自卑感的補償機制;對賞識與優(yōu)越感的追求… …………… 43
第三節(jié) 人生圖表與宇宙觀… ………………………………………… 49
第六章 人生準備…………………………………………………………… 57
第一節(jié) 玩耍… ………………………………………………………… 57
第二節(jié) 注意力與注意力不集中… …………………………………… 59
第三節(jié) 過失犯罪與健忘… …………………………………………… 61
第四節(jié) 潛意識… ……………………………………………………… 62
第五節(jié) 夢境… ………………………………………………………… 68
第六節(jié) 天賦… ………………………………………………………… 76
第七章 性…………………………………………………………………… 78
第一節(jié) 兩性現(xiàn)象與勞動分工… ……………………………………… 78
第二節(jié) 男性在如今的文化當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 …………………… 80
第三節(jié) 所謂的女性劣勢… …………………………………………… 84
第四節(jié) 不做女人… …………………………………………………… 87
第五節(jié) 兩性之間的緊張關系… ……………………………………… 96
第六節(jié) 改革嘗試… …………………………………………………… 97
第八章 家庭系統(tǒng)排列……………………………………………………… 99
·3·
下編 性格研究
第一章 總論………………………………………………………………… 108
第一節(jié) 性格的本質(zhì)與起源… ………………………………………… 108
第二節(jié) 社會感對性格形成的重要性… ……………………………… 112
第三節(jié) 性格成長的方向… …………………………………………… 114
第四節(jié) 以前的心理學觀點… ………………………………………… 120
第五節(jié) 氣質(zhì)與內(nèi)分泌… ……………………………………………… 121
第六節(jié) 要點重述… …………………………………………………… 126
第二章 攻擊型的性格特質(zhì)………………………………………………… 129
第一節(jié) 虛榮心與野心… ……………………………………………… 129
第二節(jié) 嫉妒心… ……………………………………………………… 150
第三節(jié) 妒忌心… ……………………………………………………… 152
第四節(jié) 貪婪… ………………………………………………………… 154
第五節(jié) 仇恨… ………………………………………………………… 155
第三章 非進攻型的性格特質(zhì)……………………………………………… 159
第一節(jié) 孤僻… ………………………………………………………… 159
第二節(jié) 焦慮… ………………………………………………………… 161
第三節(jié) 懦弱… ………………………………………………………… 164
第四節(jié) 粗野本能:適應性降低的表達形式… ……………………… 170
第四章 性格的其他表達…………………………………………………… 173
第一節(jié) 快樂… ………………………………………………………… 173
第二節(jié) 思維過程與表達方式… ……………………………………… 174
第二節(jié) 小學生式的不成熟… ………………………………………… 175
第四節(jié) 迂腐之人與有原則者… ……………………………………… 175
·4·
第五節(jié) 唯唯諾諾… …………………………………………………… 177
第六節(jié) 專橫… ………………………………………………………… 179
第七節(jié) 情緒與氣質(zhì)… ………………………………………………… 180
第八節(jié) 倒霉… ………………………………………………………… 181
第九節(jié) 宗教狂熱… …………………………………………………… 182
第五章 情感與情緒………………………………………………………… 184
第一節(jié) 分裂性情感… ………………………………………………… 185
第二節(jié) 結(jié)合性情感… ………………………………………………… 192
附 錄
教育概述……………………………………………………………………… 196
結(jié) 論………………………………………………………………………… 200
第一節(jié) 精神生活的概念與前提
我們認為,只有能夠運動、活著的生物才具有思想。思想與自由運動之間,存在著一種固有的關聯(lián)。那些根基牢靠的生物,沒有必要具有思想。如果給一株深深地扎根于地下的樹木賦予情感與思維,那該是多么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胍幌,認為一株植物或許能夠忍受某種無法逃避的痛苦,或者能夠預知日后無法避免的事情,該有多么的荒誕!想一想,倘若認為一株植物具有思維能力、擁有自由的心智,同時又認為植物無法利用自身的意志是一種必然的定論,該是多么的荒謬。≡谶@種情況下,這株植物的意志與思維能力必然都是毫無意義的。
運動與精神生活之間,存在著一種嚴格的推論關系。這一點,構(gòu)成了動、植物之間的區(qū)別。因此,在精神生活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必須考慮到與運動有關的方方面面才行。一切與位置變換相關的問題,都要求思想能夠預見到,并且要求思想能夠積累經(jīng)驗、形成記憶,以便生物能夠更好地適應生存這個問題。那樣的話,我們從一開始就能夠確定,精神生活的發(fā)展與運動相關,而伴隨思想而來的各個方面的發(fā)展與進步,也都受到了生物自由運動能力的制約。這種能動性會刺激、促進和要求精神生活始終都得到不斷的強化。想象一下,倘若能夠預測出一個人的每一個動作,那么我們就可以認為,這個人的精神生活是靜止不動的!白杂杀旧砑茨茉炀蛡ト恕娖戎粫髿⑴c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