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鄉(xiāng)愁》是第七屆冰心散文家作家唐毅先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散文集。作者以鄉(xiāng)愁為主題,行行重行行,從故鄉(xiāng)到他鄉(xiāng),在歷史和現(xiàn)實之間漫游,寫下富有故事、溫度和趣味的文字。作者長于在宏大的歷史背景下對周遭的一切予以文化觀照,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家國情懷、文明興衰、文化命運……被拂去歷史的塵埃,于不斷交織和碰撞中獲得全新闡釋,從而賦予“鄉(xiāng)愁”這個文化命題更為深邃的內涵。
1、有故事的散文,有溫度的散文,有趣味的散文。2、冰心散文獎、中國當代詩歌獎得主唐毅,從詩歌到散文的轉換之作。3、一介書生的“文化苦旅”。
大地上的鄉(xiāng)愁(自序)一近年來,借外出采訪或采風游歷過一些地方。每到一地,我都要先了解其人文背景。這些地方或遠或近,大多同文化沾得上邊。文化這個詞,因為用得過多,似乎有那么一點“泛濫”,而且被一些人視作名詞。事實上是“名動組合”。人與文是密切相關的,有了人,才有文,“化”的過程非常漫長,而且是“潤物細無聲”的。毫無疑問,是人類創(chuàng)造了文明,文明又回過頭來“化”人。究其根本,文化是一件“普度眾生”的事。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說過:“所有的‘古’已化作流年與碎影,均是由今人拼接起來的!笔堑,十余年來,我斷斷續(xù)續(xù)所做的,就是“拼接”的工作。鄉(xiāng)愁是一種美學,一種念想,一種情緒,一種味道;是一份期待,一份牽掛,一份記憶,一份尋覓……就散落在山水之間,是值得眷戀,值得珍惜和珍藏的。是的,中華大地,無山不美,無水不麗。曾引來多少駐足,多少凝思,多少論爭……均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正因為如此,那些退隱的歲月才會有其恒久的魅力,讓我們對自己生息的這一片土地如此著迷。有一首《這一刻如此靜默》:時間如此淡定,如此靜默如此清潔透明,凝固的蒼茫、遼遠與空曠天地原來是可以不老的而我也覺得自己這一刻未老歲月如此坦然,如此靜默如此不著痕跡,有多少這樣的時光被忽略我看見一條無聲的河流無盡的山巒像極一葉葉小舟那一刻,我仿佛站在時間的縫隙,像是感覺到了什么,又像什么都沒有感覺到。但是,不管怎么說,時間都在悄無聲息地流逝。一位胸懷天下的人,所有的他鄉(xiāng)都可能是故鄉(xiāng)。故鄉(xiāng)是寬泛的,是曼妙的;鄉(xiāng)愁是兼容的,是文化的。二宇宙浩瀚,大地蒼茫。在鄉(xiāng)愁的牽引下,走走停停,不知不覺,十余年過去了!收錄在這個集子里的篇目,雖然是文而非詩,但它是有詩性的。凡讀書人,血脈里皆具詩性基因,骨子里都是有詩性的。當我們在旅途中蹲下身子掬起一團泥土,壘向路畔的植物;當我們順著何首烏的藤蔓,自舊墻上撕下一處新鮮的印痕;當我們于蔚藍中看到日月盈昃,辰宿列張;當我們讀到鐫刻在石壁上的文字,為其熠熠的光芒所映照……無一例外,我們就在自然之中,在秩序之中。這就是詩意的相遇。此時,詩文的界限是模糊的,詩是“文”的,“文”也可能是詩的。我一直把詩與文看作是文學的兩翼,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別是散文,簡直就是一個“大家族”,幾乎可以包羅萬象。有時候,我喜歡空靈,就像可以“空”到在一張白紙上著墨生色那么簡單。有時候,我喜歡繁復,喜歡“亂石鋪階”,一定要見人、見事、及物。我同時又喜歡純粹,所以在編選集子的時候,自然是空靈的歸空靈,繁復的歸繁復。在《我的散文觀》一文中,我就曾作過歸納:“散文是風情畫,散文是心靈史,散文是智慧書!币黄⑽模哂衅湟患纯,當然也可以是三而為一?疾煲粋地方,我喜歡從地理、民俗,包括對當?shù)厝说娘嬍沉晳T等進行審視。所取一定要是與心靈有過感應的,也就是說,必須在作者心靈扎了根的,成其為“史”的一部分。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有禪心如白云,便可以把文章寫到渾然天成。這就是我喜歡的散文。這樣的歸納,也適用于詩歌。三就做學問而言,都說詩在詩外。那么,文章之外又是什么呢?我以為是風骨。文人有風骨,文字也才有風骨,F(xiàn)在一些人貌似喜歡魯迅先生。但是,假如真有這樣一個人,就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恐怕又是“難以接受”的。曾經,我非常不喜歡文人這個稱謂。因為一說到文人,總會讓人想起官宦之家的所謂幕賓,就是去朱門乞食的人,而且幕賓之間還常常發(fā)生相互排擠的事。每讀至此,便不由人不掩卷嘆息。所以我常常稱自己是讀書人。在古代,讀書人一般有兩種去向,一是金榜題名,而后做官;一是書劍飄零,貧困潦倒。也有落魄之后又做官的,但這樣的情況好像并不多見。后來,我還專門查了查,又見文人乃“有文德之人”。這就很好了!何為文德?我認為就是良知與風骨。那么,一位真正的文人,應該就是古代的士。他們是特立獨行的,是可以兼濟天下的,是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是敢于表達自己的憤怒的……這樣的悲憫與風骨,不但在他們的詩文中找得到,在其工作與生活中,也是能夠得到印證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位真正的文人,可能是不那么招人喜歡的。不過,又正如魯迅先生說的:“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有風骨的人,是無所畏懼的。我想,所謂喜歡與不喜歡,應該是相互的。那么,一位真正的寫作者,除了風骨,是不會靠作品以外的什么立身的。如果除此之外,真有什么可以依靠,也就可以肯定,那樣的人在寫作上注定走不遠。簡言之,一位真正的寫作者,是人品與文品的完美結合,永遠只會用自己的作品說話。四我還說過,行走是我的宿命。如果沒有那樣的行走,就沒有那樣的相遇,也就沒有這樣一部《大地上的鄉(xiāng)愁》。這些年,我只是循著前人的足跡,在他們曾經停留過的地方,重新打量這個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說,無非是一次又一次的個人行為,是一個人帶有那么一點文化觀照的文化之旅。當我在這個初秋,在一片清涼里校改這部書稿,一些已然模糊的記憶,又逐漸清晰起來。而且這樣的記憶,不僅屬于我的這十余年,亦是上下五千年,縱橫數(shù)萬里,是中華文化不應忘卻的記憶,是我們本該持有的鄉(xiāng)愁。草木自在,濤走云飛。最近的世界與最遠的世界,均在等待。天下熙熙,也就是偶然前來的那么幾位文人,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或吟成詩,或抒成文……這些讀書人走出書齋,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之余,隨意涂抹的文字,清簡蕭散,居然也可以行于廟堂,傳之江湖,使那些孤絕凌厲的山水進駐人心。故而,我所認為的寫作,就是使一些意緒成篇并為之命名。這樣的命名,又常常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具體到題材的裁剪上,我喜歡不枝不蔓?梢杂兴^閑筆,但一定要是有用的閑筆。就整個篇幅的把握上,我喜歡鄭燮先生的一句聯(lián)語: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鄉(xiāng)愁是有其獨特的味道的。如果味是感知,道就是說出。鄉(xiāng)愁的味道,是香遠益清的。鄉(xiāng)愁的味道,可以“大”到與文明比肩,也可以“小”到自艾自憐,“大我”與“小我”皆在其中。如果大家讀了這些并不一定見佳的文字,還有收獲,或在以后游覽某地可以聯(lián)想到某一篇、某一句,甚或也望見了山,看見了水,且記住了鄉(xiāng)愁,那就是我最感安慰的了。
四川文軒-JD授權書.jpg
唐毅,生于1964年4月,四川仁壽縣人,現(xiàn)供職于遂寧日報報業(yè)集團。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人民文學》《十月》《詩選刊》《散文選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并入選多種選本。著有詩集《十九張機》、散文集《崇麗之城》、長篇小說《荷花塘》《做官》等。曾獲首屆四川省記者文學獎、第三屆中國當代詩歌獎、第七屆冰心散文獎。
從讀書臺到幽州臺
夜讀東坡
虞丞,虞丞
江南歸船
陳情表
桃源夢尋
琴臺故徑
校書門巷
宮傾
陽關三疊
訪上莊
青城消夏錄
峨眉看雪
淶水流,易水流
喜桂圖
風雨卓筒井
糖霜譜
大明湖畔
茶馬古道
贛行雜記
岷州行
千年民謠
觀音山傳奇記
雙館記
蓬溪墨色
龍鳳峽
能不憶蜀西
后記
茶馬古道一所有的道都可能是古道,是前人自荒原中踩出來的。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痹谖业挠∠笾,古道應該是用石板鋪設過的。甚至有疾馳的馬,鐵掌的馬蹄踏在上面,能夠發(fā)出一種金石的聲音。庚寅仲秋,與十余同事相約去了彩云之南,游麗江古城、束河古鎮(zhèn)和香格里拉。窗外云彩飄動,一路談笑風生。游歷之樂,總有一些印象是揮之不去的。不過,印象最深的,還是茶馬古道。對于古道,一個在想象中,一個在現(xiàn)實中。想象中的古道是古人走的,他們或篳路藍縷,或峨冠博帶,或孑然獨行,或成群結隊,或打馬而過……道是古道,人是古人。在現(xiàn)實中,所有的“古”已化作流年與碎影,均是由今人拼接起來的。以下是關于茶馬古道比較規(guī)范的說法:茶馬古道是中國西南地區(qū)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游線路,它蘊藏著開發(fā)不盡的文化遺產。我們的茶馬古道之行自麗江開始。毋庸諱言,現(xiàn)在的古城大多不古,應該說舊跡不多,倒是仿古的多,知名度頗高的麗江亦不例外。而且麗江給我的印象是路不好走,街面的石板有些凹凸不平。麗江被稱作艷遇之都。坊間盛傳,有許多單身男女在此邂逅,感覺到位了,便偕游以后的景點,看上去就像一對對戀人。我們一大群人,艷遇談不上,玩笑倒是有的。導游小楊說,凡來麗江,艷遇的成功幾率約在85%以上。我們也去酒吧消費了一番,感覺這個數(shù)字的真實性有些可疑。小楊說話甚幽默,他說來麗江找感覺的人多,在此賣假貨的人也多,凡真貨假貨分不清楚時,如果都按假貨買,自然不會吃虧。以后在古城購物,我們便遵循這一原則。古城與古道,到底還是有區(qū)別的。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古城,在古代,最初可能就是一個驛站。驛站是舊時供傳遞公文的人食宿、換馬的地方。此外,所有長途跋涉的人都可能要在這些地方進行補給,或者稍事休息。馬幫也不例外。這樣,原來的一些驛站,久而久之就成了城市。人在古城,只是房舍、街市有那么一點傳統(tǒng)的風格,所有人都是現(xiàn)代的,是現(xiàn)代的裝束,現(xiàn)代的人際交流、溝通,應該說,只是現(xiàn)代人在頗具古意的城市里感受一種古典氣息而已。就像今人執(zhí)一冊古籍,通過古人的詩文,遙想其古雅的生活。就像古道上那些響著馬鞭的馬幫,早已隨馬鈴聲聲沒入歲月深處。不過,到了茶馬古道上的主要城市,我當然希望去真正的古道走一走。最好能夠遇見以販茶為生的馬幫——如果是一隊“最后的馬幫”,那就更有“眼!绷恕6L亭、驛站、集鎮(zhèn),在旅人的行程里,皆如一根項鏈上的一顆顆珍珠,也是一道道驚喜。從麗江到束河,旅行車在黑化的橡膠瀝青路上蜿蜒而行……我們未能體會到茶馬古道的熱鬧與荒涼。車窗外,是云貴高原起伏有致的山巒。我相信,在那些山巒之間,就藏有許多古道、關隘。束河古鎮(zhèn)很小巧。在我們那里有這么一片建筑,至多能夠叫村,在這里就叫鎮(zhèn)了。就像我們后來去過的香格里拉縣,縣城又是迪慶州州府所在地,應該是中等城市,但怎么看,規(guī)模和建筑都抵不過內地的一座縣城。剛到古鎮(zhèn),便下起了雨,像是在歡迎我們。迎面是一廣場,四周均為店鋪,同我們后來在麗江古城見到的四方街有些相似。這里開有皮貨鋪、銀匠鋪、古玩鋪,還賣女士專用的披肩,各種花色都有。我們一行便散落到各店鋪去了,問價還價,大都買了那么一兩樣東西。據(jù)介紹,當?shù)厝朔Q束河古鎮(zhèn)為龍泉村,是納西先民在麗江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驛站和皮毛集散地,有很多制皮的能工巧匠,村北還供奉有皮匠祖師。茶馬古道有馬幫不假,但肯定不只是運送茶葉。中國人嗜茶,當然也種茶、販茶。那么多道路以此命名,說明茶葉貿易在當時是大受歡迎的。吾省與滇交界處有一條金沙江,江那邊的滇人常撐著筏子過江與川人交易,是以茶換鹽。四川也產茶,并且產好茶,這種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讓我有些納悶。且川茶之有名,銷售遍及全國。一般說來,道路是用以通行的,什么都可以走。糧草、絲綢、山貨……還有郵差、鏢師、官眷,甚至趕考的舉子,迎親的大紅花轎等等。我們所走的這一段茶馬古道,是高原上一座座淺丘的紅砂路,道路兩側是農田或不高且彎曲的松樹。不過,騎在馬上,還是有那么一點穿越的意思。說到揚鞭策馬,看上去是很威風也很愜意的,但在顛簸之下,又總覺得很有摔下馬的危險。許是為了消除大家的緊張情緒,小楊說,滇馬訓練有素,溫馴得像綿羊,已經很通人性了,只要不站在馬后,在它踢腿的時候被誤傷,騎上去是不會被摔下來的。十余個人,十余匹馬,在山林間踽踽而行,我們仿佛回到了與今天完全不一樣的年代,騎著馬,馱著鹽茶,湊合著生計。中午,在一山莊就餐。小楊說,為了讓大家對茶馬古道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別帶大家來吃一頓“馬幫飯”。飯菜上桌,是不怎么講究,大家居然吃得津津有味。也許,平時吃得太好,面對粗茶淡飯,反而胃口大開。也許,在馬背上顛簸那么久,真是餓了,吃什么都香。據(jù)說旅行社付給飯店的是每人十元錢,管飽。我吃完飯,坐在廊下一邊抽煙,一邊看這個青磚灰瓦的小小山莊,木柱木門木窗,還是頗有格調的。一邊又想,云南真的會做旅游,特別是這條茶馬古道,基本上是原生態(tài)的。也就是說,基本上不需要有什么投入。到了麗江,幾乎所有的旅行社都會向客人推薦茶馬古道體驗之旅。但是,說到底,不過是給游人指了一條線路而已。就連那個所謂的拉什海,也是搭了茶馬古道的“便車”,被命名為生態(tài)濕地。幾只木船,載著游人轉一圈,只見湖面長了那么一些雜草……是的,還真是生態(tài)!三小時候讀《水滸傳》,神行太保戴宗的“甲馬”讓我非常羨慕。朝發(fā)夕至,日行八百里。因系小說,自然被弄得很是神秘,每用一次都要作法,用畢還要燒送紙錢。之后又讀到哪吒的風火輪,才有一點明白:那應該類似于現(xiàn)在小朋友喜歡玩的滑板車、溜冰鞋。有時,看見小朋友在街道、廣場的人群中輕盈地穿梭……我就想,設若是在古代,有這樣一個東西籠在寬大的褲子里,疾行如飛,不被驚為天人才怪。所謂古道,不像今天的高速公路網絡,有測量,規(guī)劃也很到位。在建設方面,更是可以動用大型的現(xiàn)代化機械。不過,那時也有官道,應該也是有規(guī)劃的,應該也比較好走,只是沒有現(xiàn)在這樣寬闊且成體系。因此,戴宗的甲馬才可以在陸路上往來自如。但遇江河,這位神行太保好像也只能乘船。傳說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三姐妹結伴出游,形成了三江并流奇觀。不料她們半途發(fā)生爭執(zhí),大姐、二姐固執(zhí)地往南走了,金沙姑娘立志要到太陽升起的東方尋找光明和愛情,在香格里拉縣石鼓鎮(zhèn)沙松碧村毅然轉身東去。金沙姑娘轉身處,就形成了長江第一灣。這是去香格里拉的路上順便可看的景點。在長江第一灣博物館里有三江并流和長江第一灣的模型,很直觀也很壯觀。博物館旁邊有一些納西民居,也是供游人參觀的,還賣一些旅游商品。都知道金沙江有沙金,正好又有“沙金”飾品賣。我們剛湊上去,賣東西的姑娘就說一位先生帥氣得可以,如果能夠留下,可以去她家做上門女婿的。這當然是玩笑話,但被人看上總是高興的,這位先生最后還價三成購得手鐲兩根。同事們都說不值,而且不是沙金手鐲,那位姑娘的玩笑話會不會是在轉移大家的注意力?我想,三江并流固然是大自然的杰作,在這里被高度擬人化了。那么,如果江流有知,它們在最初咆哮尋路的時候,應該也可以套用一下魯迅先生說過的那一句話:其實世上本沒有江,流的水多了,也便成了江。此前看過一期電視節(jié)目,是介紹茶馬古道的。在怒江兩岸的山區(qū),當?shù)鼐用袢栽谝揽勘容^原始的交通運輸工具,按照馬幫的方式運送生活必需品。特別是大江橫亙,如何渡江?大自然似乎也在考驗著人類的智慧。最常見的是架設索橋,就是先吊上兩根平行的鋼繩,然后鋪上木板,走在上面晃悠悠的,膽小的人甚至不敢往下看。在有的地方,架設索橋的條件都不具備時,就只在江的兩岸系上一根鋼繩,人馬、貨物,就那樣通過鋼繩滑向對岸……上面是鷹擊長空,下面是波濤洶涌。我不知道,這是否就是“最后的馬幫”?雖然只是在熒屏上看到的畫面,但我相信那是一個真實的存在,是這個世界呈現(xiàn)給我們的另一種既落后于時代又頗具風情的生活圖景。四古人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說法,像茶馬古道這樣的交通大動脈,當然是越近便越好。但是,具體到選擇時,還是可以有取舍的。一條路可以承載的東西太多了。在那些蔚為壯觀的騾馬商隊中,商人是貨物的擁有者,是以資本逐利的人。趕馬人則多屬勞動者,是憑借自身技能換取生計的人。不過,商人也好,趕馬人也好,每一次出發(fā)前,他們的愿望還是比較一致的,那就是祈求平安。在古人那里,平安是需要神靈護佑的。許了愿,就要還愿。古道邊的巖畫、寺廟,大概都是這樣來的。元人馬致遠有一首《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小令僅二十八個字,就把秋色與旅思捧到了讀者面前。那種“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感喟,如果只是躲在書齋,不去“古道西風瘦馬”地走一走,恐怕就是想破腦袋,也是想不出來的。在出行相對便捷的今天,遠方是詩意的。在交通不便的古代,遠方則是前途未卜的代名詞,有時甚至是一種生離死別。那么,在陌生的旅途,看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難免不起思鄉(xiāng)之念。就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樣,香格里拉也應該是屬于精神的,最好永遠都存在于想象之中,不要去觸摸它。如果香格里拉只存在于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逝的地平線》里,那就是一種虛幻的美好。一旦落到了實處,便有見仁見智之分了。小楊先就告訴過我們,有游客總結道:“不到香格里拉遺憾終身,到了香格里拉可能會終身遺憾!”這話可能有些極端,但香格里拉確實沒有多少可看的。只在沿途看到了一些草甸、狼毒花和藏家屋樓,還有一些正悠閑地吃著草的牦牛。在距縣城不遠的森林公園,能看到高大的喬木和湖泊(在那里被稱作海),湖邊的風景不錯。因為只在那里住了一晚,有一點失望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多住些時日,其感受可能又是不同。我想,當年的馬幫應該也是到過香格里拉的。是近處的草甸、溪流與遠處的雪山沒能吸引住他們的目光,還是匆忙中的行旅根本就無暇顧及這一切?才把為這一片山川命名的機會讓給了詹姆斯?希爾頓。曾去雅安的蒙山,四川的茶馬古道即以此為起點。蒙山茶聞名遐邇,山上還有一個“皇茶園”,用石墻圍起來的幾株老茶樹,所產茶葉便是貢品。云南的茶馬古道被稱為滇藏古道,四川的茶馬古道被稱為川藏古道,這兩條古道在西藏昌都會合。通過西藏到達不丹、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據(jù)資料介紹,茶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邊疆和西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于唐宋,盛于明清,直到上世紀四十年代還在發(fā)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條茶馬古道是青藏古道,又稱唐蕃古道。茶馬互市即販茶換馬。在唐蕃古道,擔負運輸茶葉任務的則多是牦牛、駱駝。我一直在想,假如我就生活在那樣一個時代,會是一位商人還是一位趕馬人呢?也許是一位落魄的秀才,考運不濟時,因為身體還好,便可以放下讀書人的所謂架子,混跡于那些趕馬人中,換一種方式“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如果有閑情,還可以在同伴們于某一山灣歇腳的時候,用朱砂在巖石上描摹一些動物或者植物的影子……所以當我讀到那些巖畫時,總覺得那就是我前世的涂鴉,是為今生的尋訪,打下的一個記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