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這部小說,是海明威根據(jù)在古巴的漁夫朋友的真人真事而寫成:一個老漁夫每天都出海捕魚,但是一連八十多天,都一無所獲,被人嘲笑,他自己也很沮喪……當(dāng)再次出海時,他的好運來了,釣到一條巨大的魚,幾乎與小船一樣大小!與其對峙搏斗三天之后,老人終于制服了它。但是在歸途中,老人卻意外遭遇鯊魚群,大魚被吃得只剩下骨架。這次的出海,表面上看似一無所獲,似乎又是一次失敗的出海,但老人在大海上搏擊風(fēng)浪、勇捕大魚、力戰(zhàn)鯊魚,不屈服于命運的擺布,讓自己成為了勝利者。那副已然失去魚肉的骨架,滿載著老人堅韌不屈的意志,正是屬于勝利者的榮耀象征。
相信至少有一部分青少年讀者知道海明威。
因為他是一個著名作家。有一種說法是 :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二十世紀美國三位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另外兩位是威廉?思{和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
還因為他是個傳奇式的人物 :他喜歡去非洲狩獵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擔(dān)任紅十字會救護車司機,以戰(zhàn)地記者的身份參加二戰(zhàn)和西班牙內(nèi)戰(zhàn),有時親自參加戰(zhàn)斗 ;他的外表給人硬朗的印象,但他年輕時在精神上屬迷惘的一代,晚年在身體上遭受多種病痛,最后不堪折磨而飲彈自盡。
還有,他創(chuàng)作了多部長篇小說,其中最著名的有《喪鐘為誰而鳴》《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最后卻因為一部中篇小說而榮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
它就是《老人與!贰
這部小說自身也是一個傳奇。它的主人公桑地亞哥的原型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是海明威的救命恩人,后成為海明威的摯友,2002年以104歲的高齡去世。它是海明威生前發(fā)表的最后一部小說,1952年出版,1953年獲普利策獎,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1958年拍成電影,1986年作為法國《讀書》雜志推薦的理想藏書之一,48小時內(nèi)售出530萬本,銷量排名第一。
可以想象,這樣一部小說的評介文章汗牛充棟,互聯(lián)網(wǎng)上你可以搜索到許多。因此,在于我,確實沒有必要再重復(fù)別人的話 ;在于你,我的建議是,你先自己把這部小說讀完,在心里面或者紙上歸納出你自己的感覺、印象、發(fā)現(xiàn)和想法,然后再適當(dāng)看一下別人的評論。
很可能別人的評論中有不少你沒想到的高明見解,也可能你有些見解是別人沒想到的,更可能你和別人有許多共同的見解。不管怎樣,有自己的想法很重要,因為無論高明與否,那都是你自己的。你自己讀,自己想,然后再去了解別人的想法,這樣一個讀書方法可以既使你的視野和思路得到拓展,又不至于讓自己的大腦變成一個只存儲故事、知識和他人見解的電腦硬盤。
這個故事不長卻容量很大,不過并不復(fù)雜,所以我不應(yīng)該在這兒介紹故事情節(jié),正如我不應(yīng)該在你看一部好電影之前透露劇情一樣。
我應(yīng)該做的一件事情是,說一說讀這部小說時應(yīng)該注意的地方。
一是要有耐心,慢慢地細細地讀,不要迫不及待地只想知道下面的情節(jié)。海明威的行文是很簡潔的,基本上沒有多余的敘述。如果你細細地讀,那等于是你在自己的腦子里放一部精彩的電影。當(dāng)然,你用你的想象參與了它的放映。否則,你得到的只會是一個干巴巴的故事梗概。我保證故事里面沒有費解的地方。如果你以前讀的翻譯小說中有不少費解的地方,很可能是因為譯者沒有弄懂作者的意思,或者沒能表達清楚作者的意思,并不是作者故作深奧、故弄玄虛。當(dāng)然,有些地方是需要稍稍停頓一下,稍微想一想才會明白的。
二是要適當(dāng)?shù)乜醋⑨專醋⑨尣坏饣,而且能增長知識。這部小說我翻譯時作的注比較多。海明威喜歡狩獵、看斗牛,也喜歡捕魚,他曾經(jīng)在 1941 年將自己的游艇改裝成巡邏艇,偵察德國潛艇的行動,為盟軍提供情報。所以海明威本人懂得航海和捕魚,他在這部以大海為背景的小說里使用了不少術(shù)語。看一下注釋不但會增長知識,也是很有趣味的。
我建議你這樣細讀一遍后,過幾天再比較酣暢地讀一遍。
另外我想說,我非常喜歡小說中那個男孩兒,非常喜歡小說中大海上的日出與日落、白晝與黑夜、云彩和風(fēng)。
我翻譯這部小說也是很有耐心、很細致的。我甚至?xí)䴙榱俗g得更準,為了譯出原文中的精妙之處,在一個地方停留一個小時,反復(fù)斟酌。譬如skiff這個詞,譯作小船或漁船我都不甘心,因為作者用這個詞而不用boat,fisher或trawler等,總是有原因的。最后我選擇譯成小帆船并加注。這樣你讀了才會在腦子里有個生動具體的形象。再如小說中有這樣一句話:He(魚)is much fish still,我看到后立刻感覺一震。早年我曾讀過別人翻譯的《老人與!罚沂羌氉x,但不記得有這一句話。于是花了些時間把藏書翻出來看,發(fā)現(xiàn)那個譯本翻譯錯了。我譯成這魚兒依舊漢子得很。這句話相當(dāng)于說一個人:He(人) is much man still。
現(xiàn)在我要特別作一些說明。
一是我將原文中的 the old man 譯作老頭兒而不是老人。首先,譯作老人比較呆板。這篇小說總體上是略顯沉悶的,甚至顯得有些冷。但其實,正如一個外表剛毅的男人心底里藏著溫情甚至憂傷一樣,這篇小說自有其溫情的一面。作者安排男孩兒馬諾林這樣一個角色,正是作者企圖賦予小說溫情的一個證據(jù)。此外,小說中有多處感傷心理的描述。我一直對簡單地將《老人與海》歸納為硬漢小說不以為然。對這樣一篇小說的主人公,通篇以老人來稱呼,好像是呆了一些。再者,如果真正讀進去原文,便會感覺到作者敘述小說中三個主要人物時總帶有一種掩飾著的親切,所以我把他們相應(yīng)地譯作老頭兒男孩兒和魚兒。另外,小說中有多處老頭兒的自言自語的情節(jié),有時他稱呼自己 old man,總不能讓他稱呼自己老人吧?我只將開篇第一句的 an old man 譯作一位老人(這里僅是交代,不是稱呼),其余都統(tǒng)一譯作老頭兒。
二是我沒有將原文中稱呼動物的 he 譯作他。我曾試過。但譯了不到三分之一后,發(fā)覺實在難以為繼。中英文表達有差別,讀起來總是覺得不暢,此其一。容易引起指稱的混淆,整體上、語氣上都很難處理好,此其二。只得作罷。老人視天地萬物為兄弟姊妹,用 he 來稱呼,是因為老人的年老和孤獨,也是因為他的生活一直與大海和天空一體,更因為他是個特別倔強的老頭兒。與其說他是個硬漢,不如說他是個很特別很倔強的老頭兒。我個人覺得,小說中天性、靈性、個性與情味兒遠重于硬味兒。
一部真正的好小說,不但故事好,而且敘述得好,文字好,獨到!独先伺c海》是海明威最好的一部小說。我盡力譯得準,譯得恰到好處,希望做到換一字或加一字或減一字都會有所遜色。開個玩笑,如果有人想從這個譯本翻譯出一個新的譯本來,那就必須進行改頭換面,那就肯定會大有損失。
希望你讀了這個譯本以后不會覺得失望。
張熾恒
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18991961)
美國作家、記者,20世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是美國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在作品中表現(xiàn)了對人生、世界、社會的迷茫和彷徨。他的作品風(fēng)格簡潔流暢。1954年憑借《老人與海》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代表作有《老人與海》《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等。
張熾恒:詩人、文學(xué)翻譯家,著有詩集《蘇醒與寧靜》,譯有經(jīng)典文學(xué)多種(近八十多個版本)在大陸和臺灣出版,涵括詩歌、小說、戲劇、散文和童話。譯風(fēng)嚴謹,譯文生動流暢,善于傳達原著的精妙之處。
老人與海 001
乞力馬扎羅的雪 109
白象似的群山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