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悠兮其貴言
楊斌 清華大學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
清領五種,重新集結,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作,誠如是。要說其中味道,可以說個淡字。
凡說起領導力,撲入腦海的就是濃墨重彩的英雄或者大抉擇、關鍵時刻。就像是看管理案例的主人公,總是個總。久而久之,更助長了領導力的貴族專屬性,對家庭中一人、組織中一員、群體一分子,如果你我皆凡人,則是沒有多少領導力的話題好談的。
這當然可反思,但不如做些什么,放幾枝不一樣的煙火。于是就有了這五種,五粒種子,播撒些領導不艷、人自成蹊的清領種子。
淡,是三點水與兩把火的組合,說的不是水深火熱,而是平常生活。不怎么轟轟烈烈的角色、情境,卻是領導力極有意義的用武之地。有水有火,如《沉靜領導》中混雜的人性,如《極客怪杰》中的老小孩與早當家,如《責任病毒》中的第一次推攬和責任悄然轉換,如《溫和激進》中的步步為營弱強騰挪,如《火線領導》中的動靜拿捏與對立調(diào)適。
淡,細想?yún)s不簡單,不是強加給你色香味,要靠你代入自己的體驗。淺白無思的對錯并非答案,字里行間有很多倫理上的辯難。沉下去心、伏下去身、輕推漸進、反躬自省,山丘過后,人不再是原來的那個,領導力的是與非也變得一言難盡起來。
淡,從不同的角度,五種各有紛呈。就不妨交替著看,彼此參閱。要說服別人,例證難免仍列舉許多功成事遂;要征服自己,就得正心體會個中更多的悠兮其貴言。
感恩編輯的辛苦用心,這20年來一直陪著這五種書和她們的讀者們一起走著、想著、沉淀著。
【前言】
為什么很多領導者在工作中殫精竭慮,卻依然無法避免失?為什么有些高級管理人員一會兒是積極進取的領導者,一會兒卻又變成消極的追隨者?為什么當管理者努力促成合作的時候,1加1卻小于2?大企業(yè)應該有所謂的規(guī)模效益,但是它們往往并沒有真的從規(guī)模中得到什么好處,這又是為什么?
在我開始從事咨詢行業(yè)的最初10多年里,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由于我曾與最高層管理人員有20年合作研究戰(zhàn)略問題的經(jīng)驗,可以說,對這些問題我有著特別的發(fā)言權。我能夠近距離接觸董事長、CEO及董事會,與他們討論決策中的有關問題,探詢他們對自己、同事、組織的看法。有時經(jīng)過他們同意,我還可以把他們的想法錄下來。也有的時候,我會要他們寫下自己是如何進行決策的。還有的時候,我就是靜靜地聆聽、觀察、做筆錄。
在這20年里,我服務過的客戶數(shù)量實在不少,其中有很多是全球性的大公司,比如加拿大鋁業(yè)集團、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巴里克黃金公司、加拿大航空公司、美國米勒公司、Hiram Walker、霍尼韋爾、國際鎳業(yè)公司、美國科氏工業(yè)集團、摩爾公司、太平洋煤氣與電力公司、寶潔、ServiceMaster公司、湯姆森公司。其他很多公司是中型非跨國企業(yè),大部分集中于兩個領域:媒體與專業(yè)服務。媒體企業(yè)有廣播電視、報紙雜志,以及廣告代理。專業(yè)服務類企業(yè)包括律師事務所、咨詢公司,以及經(jīng)紀行。我的客戶也包括一些公共服務機構,既有國家政府,也有大型國際非政府機構。
本書中的案例就取自我的一些客戶的高級管理層。在這些案例中,真實的人面對真實的挑戰(zhàn),努力奮斗,而往往遭受失敗的結局。這些例子極為令人痛苦和尷尬,所以我隱去了真實的情況(除了第9章中涉及我自己的那個案例之外)。我改換了具體的行業(yè)背景、地點、姓名、頭銜,但其中的教訓卻是明白無誤的。案例中的主人公可能會看出那就是自己及其組織,當他們讀到這些內(nèi)容的時候很可能會想起以前的種種不快,對此我預先表示歉意。
我寫本書的用意是幫助人們避免一種自然傾向,防止他們錯誤地對待責任,以致妨礙他們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破壞他們平靜的心情。這么多年來與優(yōu)秀、聰明的人共事,我現(xiàn)在相信人人都有可能會感染責任病毒。責任病毒會把領導者與追隨者引向失敗,減緩他們成長的速度,而且由于他們雙方都意識不到責任病毒的存在,他們會反復犯下同樣的錯誤。
幸好我們也有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能夠使人們免受責任病毒的侵害。1993年我們就已經(jīng)弄清楚問題癥結,但是直到1999年才開出處方。然后,我開始坐下來寫書。這本書中有1/3是對問題的分析,2/3是對策。我的打算是用2/3的篇幅介紹一些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可以用來保護自己免受責任病毒侵擾的簡易工具。這樣,他們無論是作為領導者還是作為追隨者,工作都將更加有效。
本書能夠寫成,我要感謝很多人。首先我要感謝我的客戶們。他們找我來幫助解決戰(zhàn)略問題,其實這也給了我機會來了解一些情況,正是這些情況構成本書的基礎。他們當中有些人為本書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其中包括沃爾夫岡·伯恩特、蒂娜·布朗、羅伯·哈維、帕特里克·梅雷迪思和弗朗克斯·理查德。我要對他們表示誠摯的感謝。
我還要感謝三位良師,他們教會我如何捕捉資料,如何對各種信號進行分析加工。其中第一位就是哈佛商學院榮休教授克里斯·阿吉里斯。從1987年起,他就給我提供了很多幫助,他的研究和思想給了我很多助益。但如果不是第二位老師,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我根本不會有機會與客戶攜手面對這些重要的戰(zhàn)略問題。我和邁克爾教授在戰(zhàn)略方面的合作有將近20年的時間。從1995年開始,哈佛商學院榮休教授邁克爾·詹森也參與進來,他對我的思想成型起了很大的幫助作用,而且給予我許多鼓勵。
要把頭腦中的想法變成書稿,這需要很多幫助。首先是馬爾科姆·格萊維爾,通過他,我認識了文稿代理蒂娜·貝內(nèi)特、詹克婁和奈斯比。蒂娜真是我的好朋友、好代理、好幫手。本書中處處閃耀著她的智慧之光,而且每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總是她充滿了干勁與決心,一心要做好這個項目,重振我們的信心。蒂娜又介紹我認識了Basic Books出版社的編輯,可愛的利茲·馬奎爾,她對本書充滿信心。本書歷時四年完成,中間換過兩家出版社。利茲運用自己的技巧指導我們通過重重的波折,她的建議使得本書更加完善。有她在,我們工作起來就無后顧之憂了。
利茲所做的最明智的事情之一,就是介紹我認識優(yōu)秀的文字專家威廉·帕特里克。我這個人長于思考,卻不擅長駕馭文字,他肯來幫我,真是讓我萬分感謝。多虧他的妙手安排,重新整理,去蕪存菁,經(jīng)過他的加工,本書可以說是煥然一新。我的同事米尼亞·莫德維教授也提供了不少寶貴的幫助。他不僅加強了本書的嚴謹性,更將其放到了更廣泛的學術背景之中。這主要是他的功勞。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很多人都提供了幫助。行動設計公司的戴安娜·史密斯有好幾年的時間和我并肩工作,向我介紹了框架試驗(見第8章),并提出了推論階梯的斗爭(見圖7-2)。我在咨詢公司的同事桑德拉·波卡斯基,繪制了結構化決策流程的最初草圖(見圖7-3)。在我從事咨詢工作的整個生涯中,一直是她幫我把想法變成一目了然的圖表。我的弟弟特里·馬丁數(shù)次通讀書稿,提出了很多建議,對我的幫助很大。我的老同事凱西·哈里德自從我第一次說出責任病毒這個詞就開始幫我在編輯出版方面忙前忙后。兩年前,蘇珊娜·斯普萊格也參與進來,成為我們團隊的一員。
我的妻子南希及三個孩子勞埃德、詹妮弗和丹尼爾對我非常的支持與理解。我總是在臥室里寫作,而不是陪他們一起在陽光下玩耍。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責任病毒可能依然存在,《責任病毒》卻不會問世。
最后,我要感謝我的父母。本書體現(xiàn)了我父親勞埃德·馬丁對商業(yè)的遠見,以及我母親戴爾芬·馬丁對人的行為的卓識。
本書的寫作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希望也能打動讀者的心。希望它能引起你的共鳴,給你帶來幾個好的想法,使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羅杰·馬。≧oger L. Martin)
以實戰(zhàn)聞名的商學院教授,全球TOP50商業(yè)思想家之一,Thinkers50榜單排名第3,提出了整合思維和設計思維。
馬丁擔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院長達15年之久,同時也是多家世界級大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的高級戰(zhàn)略顧問。馬丁是《商業(yè)周刊》在線創(chuàng)新板塊和設計頻道欄目的專欄作者,同時還經(jīng)常受邀為《金融時報》的決策思維欄目和《華盛頓郵報》的領導力欄目撰寫文章。2007年,羅杰·馬丁被《商業(yè)周刊》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位商學教授之一;2013年,羅杰·馬丁被《福布斯》評為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商業(yè)思想家第3位。馬丁對管理界的貢獻主要在于,他提出了足以改變公司領導者思維模式的兩個創(chuàng)新理論,一個是整合思維,另一個是設計思維。
·主編介紹·
楊斌
清華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教授,現(xiàn)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全國工程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工商管理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組織行為與領導力、企業(yè)與社會、非市場策略、商業(yè)倫理、高等教育管理等。
楊斌教授曾為清華本科生、MBA、EMBA以及高層管理培訓項目等講授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領導與變革、組織行為學、文化倫理與領導、管理思維與溝通、倫理與企業(yè)社會責任、危機管理等課程。他還曾應邀為世界500強企業(yè)及國內(nèi)多家企業(yè)與機構等提供戰(zhàn)略管理咨詢和培訓。他是在中國高校開設商業(yè)倫理與工程倫理課程的積極推動者,也是中國式管理科學基礎研究的主要參與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