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心理學家對人格的解釋各有不同。例如,為什么有些人更富有攻擊性?經(jīng)典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具有一種無意識的死本能一種自我毀滅的愿望,但是,人格健康者不會自我毀滅,會以攻擊外在客體的方式表達這種本能。特質(zhì)流派的人格理論家看重攻擊行為的穩(wěn)定性,認為小時候攻擊性強的人,長大以后也容易表現(xiàn)出攻擊行為。生物流派的人格心理學家認為遺傳或生理學變量是攻擊行為保持穩(wěn)定的原因之一,有些人天生就比別人更愛攻擊,睪丸激素分泌更多。人本主義學派的人格理論是:人性本善,如果個體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或個體形成不良的自我形象,那么他在遇到挫折時可能會攻擊別人。行為主義和社會學習理論學派認為,攻擊性是后天習得的,如果攻擊行為得到強化,攻擊行為就更有可能再次發(fā)生。認知人格心理學家認為,個體表現(xiàn)出何種行為取決于其對環(huán)境因素的解釋,個體將環(huán)境因素解釋為威脅因素時容易產(chǎn)生攻擊。
對于攻擊性,以上六種人格心理學流派各有解釋。美國著名的人格心理學家杰瑞·伯格俏皮地將這種人格心理學研究的現(xiàn)狀喻為盲人摸象,認為各派局于一隅,各執(zhí)一詞。那么,人格適應理論如何解釋攻擊性呢?我相信,讀者朋友們不可能在現(xiàn)有的人格心理學教科書中找到答案。人格適應理論就在你從未到達過的地方等著你。當你與它相遇時,它定會為你送上一份驚喜,讓你看到整頭大象。
人格適應理論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人格理論呢?
自古以來,人們就在嘗試理解人格并給它分類。從公元前4世紀開始,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和泰奧夫拉斯托斯(Theophrastus)就對一些主要的人格特質(zhì)進行過描述,并以它們?yōu)榛A(chǔ)發(fā)展出一種人格分類方法。經(jīng)過21個世紀的探索,到了17世紀中葉,笛卡爾(Descartes,1649)感嘆:古代先哲們傳給我們的有缺陷的科學,只是他們憑著一腔熱血寫就的……他們教給我們的東西微乎其微,而且多數(shù)還不可信。盡管我一直追隨他們的步伐,但我根本找不到真理。這就是為什么我認為有必要把這個問題當作沒有被前人探討過一樣來研究。直到19世紀,人格類型學領(lǐng)域也沒有產(chǎn)生突出的成果。笛卡爾、霍布斯(Hobbes)、約翰·洛克(John Locke)和其他時代先鋒,把更多精力花在對人性的哲學思辨上,而不是花在對人格類型進行描述上。
20世紀,有一些學者嘗試建立了同時包含正常與異常人格的系統(tǒng)。米倫(Millon,1981)指出了這些研究各自存在的問題。他對卡特爾(Cattell)提出的16種人格因素(16PF)的評論是:在他的研究中,每個集群中的特質(zhì)既不能合并為臨床上的綜合征,又不具備足夠的多樣性以形成一個綜合性分類。他對艾森克(Eysenck)的研究的看法是:他提出的人格類別從臨床的角度來看不夠多樣。他對榮格(Jung)關(guān)于人格類型的分類的看法是:榮格的人格分類對我們理解病人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因為它反映的是他對人格結(jié)構(gòu)本質(zhì)的理論猜想,而不是日常臨床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在米倫看來,阿德勒(Adler)的分類也有同樣的缺陷。弗洛伊德(Freud)等精神分析學家關(guān)注的主要是病理狀態(tài),對于解釋健康的人格過程的作用較小,更不用說個體成長了。這說明心理學急需一個可以普遍被人接受的人格分類系統(tǒng)。
米勒和馬加羅(Miller & Magaro,1977)指出:將多個人格維度組合成一
個多維度人格類型理論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了,它會更新、更復雜。這種理論認
為,所有人格類型或人格方式都應包含一系列具體的心理防御組合、認知和情感
方式、信念與價值體系、道德發(fā)展等。屬于同一種人格類型的人應該根據(jù)這些因
素或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但他們在主要特點上又是相同的……每種人格類型
又包含著各種適應狀態(tài),從適應良好的正常人,到適應不良的住院病人。也
就是說,不能說哪種人格類型是病態(tài)的,只能說每種人格類型中都包含一些不
正常的人。
讀過《人格適應》這本書之后,相信讀者自己會判斷人格適應理論是否
是一種可以實現(xiàn)以上目標的人格理論。
人格適應理論是否是人格理論發(fā)展的重大突破?人格適應理論是否是建立在實證基礎(chǔ)上的當今人格理論發(fā)展的最新進展?
帶著對保羅·威爾(Paul Ware)、泰比·凱勒(Taibi Kahler)、艾恩·斯圖爾特(Ian Stewart)、范恩·瓊斯(Vann Joines)等人格適應理論創(chuàng)立者的崇敬與感激之情,我的課題組開始了對人格適應理論的研究。翻譯《人格適應》這本書就是這樣一趟快樂之旅,印刻了我?guī)讓醚芯可淖阚E,凝結(jié)了很多人的努
力。
2009年,在我寫作《人際交互作用分析學》(2014年由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時,為了在書中納入人格適應的內(nèi)容,研究生王陵宇和宗小力翻譯了《人格適應》的前十四章。2011年5月,研究生辛偉華在她的學位論文《企事業(yè)單位員工人格適應的結(jié)構(gòu)測量》中,首次對人格適應模型的信度和效度進行了初步驗證并建立了中國人的常模,讓我們對人格適應模型在中國的應用有了初步的準備。2015年,研究生張思雪完成了第十五章至第二十五章的翻譯。2016年,研究生胡雅琪翻譯了附錄B和附錄C,王藝穎翻譯了前言和詞匯表,邱爽抄寫并校對了參考文獻。
在完成《人格適應》的初譯稿后,2016年11月,我們將本書的作者之一、美國東南部團體與家庭治療研究所的所長瓊斯博士請到首都師范大學,舉辦為期四天的人格適應工作坊。來自全國各地溝通分析(以下簡稱TA)領(lǐng)域的三十多名學員參加了那次工作坊。瓊斯博士的洞見和學員們的反饋,加深了我們對人格適應理論的理解,提高了我們翻譯本書的自信。
2018年,在完全掌握人格適應理論和實務的基礎(chǔ)上,我們對全書進行了重新翻譯。具體分工是:李潔玲(第一至二十章)、陳佳妮(第二十一章)、楊碩磊(二十二章)、王筱璇(第二十三章)、張思雪(第二十四章至詞匯表)。楊碩磊、高珩對全書進行了潤色,王筱璇重新審核了專業(yè)詞匯。美國萊斯大學心理系的田盈雪博士憑借對美國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嫻熟的英文水平,審閱并校對了全書。至此,本書可以奉獻給熱愛它的讀者朋友們了!始生之物,如化蝶之蛹,其形必丑。不妥之處,誠望廣大同行和讀者與我聯(lián)系:tianbao65@126.com。
微信公眾號:田寶博士與今日TA
第一部分 緒論
第一章 六種人格適應引論/002
模型的關(guān)鍵思想/003
模型的起源/003
六種人格適應/004
六種人格適應的描述性特征/006
六種人格適應的扼要描述/010
六種人格適應的識別/019
第二部分 人格適應模型
第二章 發(fā)展的視角/024
內(nèi)向外向、能量水平和適應/024
生存型與表現(xiàn)型人格適應/026
總結(jié)/030
第三章 人格結(jié)構(gòu)/031
理論框架:人格結(jié)構(gòu)和自我狀態(tài)/032
污染/036
排除/038
六種人格適應的結(jié)構(gòu)分析/039
總結(jié)/046
第四章 不同的人格適應在改變中的問題/047
理論框架:人生腳本/048
六種人格適應的典型人生腳本模式/057
總結(jié)/065
第五章 整合:六種人格適應的詳情/068
富有激情的過度反應者(表演型)/068
負責任的工作狂(強迫型)/072
杰出的懷疑者(偏執(zhí)型)/076
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空想者(分裂樣)/080
頑皮的抗拒者(被動攻擊型)/084
富有魅力的操縱者(反社會型) /088
總結(jié)/093
第六章 適應的組合/094
分裂樣和表演型的適應組合/095
分裂樣和強迫型的適應組合/096
分裂樣和被動攻擊型的適應組合/096
反社會型和表演型的適應組合/097
反社會型和強迫型的適應組合/098
反社會型和被動攻擊型的適應組合/098
偏執(zhí)型和表演型的適應組合/099
偏執(zhí)型和強迫型的適應組合/100
偏執(zhí)型和被動攻擊型的適應組合/101
分裂樣和反社會型的適應組合/101
分裂樣和偏執(zhí)型的適應組合/102
反社會型和偏執(zhí)型的適應組合/102
其他組合/103
總結(jié)/104
第七章 人格適應與DSM-Ⅳ-TR分類的關(guān)系/105
適應障礙/105
焦慮和心境障礙/106
人格障礙、軀體形式/心身障礙、物質(zhì)相關(guān)障礙和進食障礙/106
精神病性障礙/109
總結(jié)/110
第三部分 人格適應的診斷
第八章 驅(qū)力行為:診斷的關(guān)鍵/112
驅(qū)力信息和驅(qū)力行為/112
驅(qū)力如何與六種人格適應相對應/114
總結(jié)/124
第九章 診斷適應的其他線索/125
偏好的社交風格/125
對威脅的反應/128
偏好的結(jié)構(gòu)時間的方法/128
步行/131
整體的表現(xiàn)型和生存型行為/132
總結(jié)/132
第四部分 建立并維持良好的關(guān)系
第十章 如何避免產(chǎn)生驅(qū)力/136
良好咨訪關(guān)系的標準/137
驅(qū)力行為是進入應該腳本的邀請/138
避免使用邀請驅(qū)力的典型用語/139
避免發(fā)出非言語的驅(qū)力信號/140
總結(jié)/141
第十一章 五種溝通模式/142
五種溝通模式/142
自我狀態(tài)行為和溝通模式/143
每種模式行為的其他細節(jié)/144
人格適應與溝通模式的匹配/147
檢驗溝通模式/148
轉(zhuǎn)換溝通模式/148
總結(jié)/149
第十二章 運用威爾順序,營造良好關(guān)系/150
時時使用威爾順序/150
檢驗接觸域/152
使用威爾順序:七點總結(jié)/153
運用門和五種模式/154
總結(jié)/157
第十三章 人格適應間的相互作用/158
相互吸引/158
相處困難/159
人際關(guān)系中最具破壞力的組合/161
人際關(guān)系中有效的組合/161
總結(jié)/162
第五部分 邀請個體改變
第十四章 對不同人格適應的治療/164
本章概要/165
治療框架/165
再決定治療和人格適應/170
治療組合型適應的人/179
在過程模型上更長期的改變/187
總結(jié)/190
第十五章 面質(zhì)過程腳本/191
通過驅(qū)力行為識別過程腳本/191
過程腳本的時間跨度/193
如何面質(zhì)過程腳本/194
面質(zhì)各種過程腳本的方法/196
總結(jié)/198
第十六章 在治療中使用過程模型:總覽/199
過程模型整體圖/199
用過程模型指導治療計劃的制定/200
過程模型的初始診斷/201
制定與診斷匹配的合約/203
制定與診斷匹配的治療方向/204
不斷修改治療計劃/206
總結(jié)/207
第六部分 模型的高級應用
第十七章 用六種人格適應做診斷和治療計劃/210
基本框架/210
適應類型與象限的聯(lián)系/215
總結(jié)/219
第十八章 邊緣性人格障礙和自戀型人格障礙/221
邊緣性人格障礙/224
自戀型人格障礙/227
治療/230
總結(jié)/237
第七部分 個體改變實操:治療文本
第十九章 表演型來訪者:重拾個人力量/240
治療文本:瑪麗/243
總結(jié)/254
第二十章 強迫型來訪者:學會放輕松/256
治療文本:頓/258
總結(jié)/272
第二十一章 偏執(zhí)型來訪者:擁有安全感/273
治療文本:羅斯/275
總結(jié)/291
第二十二章 分裂樣來訪者:擁有感覺和需求/293
治療文本:珍妮/297
總結(jié)/305
第二十三章 被動攻擊型來訪者:不再斗爭/306
治療文本:薩莉/308
總結(jié)/315
第二十四章 反社會型來訪者:變得真實/316
治療文本:安迪/319
總結(jié)/334
第二十五章 組合型適應的來訪者/335
一個組合型適應來訪者的治療案例/336
總結(jié)/342
后記/343
附錄
附錄A 人格適應與先前分類系統(tǒng)的關(guān)系/348
附錄B 人格適應的測量/372
附錄C 瓊斯人格適應問卷(第三版)/381
參考文獻/385
詞匯表/398
致 謝/405
版權(quán)致謝/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