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什么?】
孤獨,就是不得不一個人應付人生。
尋不到的安慰、戒不掉的依賴、停不住的寂寞、擺不脫的焦慮、定不了的未來……
所有這些,都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孤獨感。
【人為什么會感到孤獨?】
阿德勒認為,人的孤獨感源自深層的自卑。自卑是我們心靈的一個黑洞,需要向外界索取很多東西,比如愛、存在感和安全感。一旦索取受阻,就會導致過度自我保護,封閉內(nèi)心,切斷與他人的聯(lián)結,從而滋生出寂寞、空虛和內(nèi)心匱乏的孤獨感。這種由自卑所引發(fā)的孤獨,即便你整日呼朋引伴,也難以消除。
【怎樣才能走出抓獨?】
答案在與他人的關系里。能在與別人的關系中獲得成長的人,才能真正chaoyue自卑,成為一個與他人有著良好聯(lián)結的人。只有能和別人心意相通的人,オ能真正不受別人眼光的影響,塑造出健康而獨立的人格。只有擁有健康而獨立的人格,才能真正建立起安全感、信任感和存在感,即便獨來獨往,也不會與社會脫節(jié),不會孤單寂寞。
【本書能提供什么?】
阿德勒孤獨十五講,從自卑的心理根源談起,抽絲剝繭,把獨立人格形成的過程逐步展現(xiàn),使人學會平衡自我與這個世界的關系,彌補內(nèi)心信任感、不安全感和存在感的缺失,走出孤獨感。
當你學會和這個世界心意相通,就算孤身一人,也能抵御世事艱難。
【一】內(nèi)心孤獨的人,需要明白的幾個問題
喜歡獨處的人,一定沒有好人緣嗎?
為什么你不喜歡和人交往,卻又很害怕孤獨?
為什么你自以為享受孤獨,卻仍被孤獨折磨?
你能一邊享受獨處,一邊開心社交嗎?
【二】你可以獨來獨往,但不要封閉內(nèi)心,每個人都需要和這個世界心意相通
能真正享受孤獨的人,一定是能與這個世界心意相通的人。真正獨立的人格,是在與他人的關系中獲取的。敞開心扉,聯(lián)結他人,才能活出自己的價值感,即便你獨來獨往,也能圓融地應對復雜人事。
【三】學會化解孤獨與社交的沖突,你可以一邊享受獨處,一邊開心社交
和阿德勒一起走出孤獨,學會化解孤獨與社交的沖突,獨自一人時充實快樂,身處人群時淡定從容,走出狹隘的孤獨感,才是自在的行路人。
【四】關系心理學家胡慎之精心編譯并傾情推薦!
【五】隨書附贈胡慎之價值48元音頻課——《和阿德勒一起走出孤獨》
譯者序 能走出的孤獨,才是好的孤獨
一次偶然機會,在北京南站等車,身邊一對夫妻模樣的人在談話,因為他們聲音比較大,所以我聽到了一些談話內(nèi)容。那個男人正在對自己的女人說一件他自己感覺非常自豪的事情。男人指著高鐵的頂棚說:“你知道嗎?我在這上面待了兩個多月,安裝的時候,因為工程師不在,我按照自己的經(jīng)驗讓工友們裝好了一個梁,省了很多時間。后來負責人給了我1000塊獎金,就是給你買大衣的錢!彼f的那一刻,臉上是快樂的表情,甚至有種特別幸福的光暈,他身邊的女人一臉滿足地說:“我回去和姐妹說,我老公很有本事!
這是這個男人為他人做的貢獻,而這份貢獻成了他“自我價值”的一部分。
前段時間接待一個來訪者,50歲左右的中年男性,上市公司的老板,因為家庭變故和身體的原因,剛剛把管理權交給了副手。之后,他忽然感覺人生沒有了意義,特別空虛,特別孤獨,抑郁了8個月。我們聊了好幾次,他一直覺得自己在給別人添麻煩,感覺自己變成了別人的累贅,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這讓朋友和家人都很擔心。
在對話中,他提到過去自己如何把公司做到了所在行業(yè)的NO.1。就在那一瞬間,他臉上突然涌現(xiàn)出的一種愉悅又帶有炫耀的表情,被我捕捉到了。于是,我問了他兩個問題:“你怎么看待自己現(xiàn)在發(fā)生的一切?你想怎么給自己接下來的生活下一個定義?”他回答說:“帶領公司走到今天的地位,我是很自豪的。但是現(xiàn)在公司沒有我,也一樣可以做得很好,我忽然覺得沒有人需要我了!
我告訴他:“這就是你抑郁的原因。你感覺自己對公司沒有貢獻了,所以找不到自我價值了!彼茈y過,一下就哭了。我們最后一次見面,他告訴我,他又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使命,把目標從事業(yè)投向家庭和自己,他把這個過程定義為“華麗轉身”。
這個重新找到了人生意義的人,孤獨感和抑郁的心境很快消失了。因為他在新的“貢獻”中,找到了自我價值的存在。
我講這兩個故事,是想說人和人之間是需要聯(lián)結的,而這種聯(lián)結,往往建立在“被需要”的自我價值感上。一旦我們感到自己不再被他人所需要,我們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如果與他人之間的聯(lián)結被切斷,我們就會產(chǎn)生深深的孤獨感和無力感。
網(wǎng)上曾有個“一個人做覺得最孤獨的事情網(wǎng)絡排行榜”:
1.夜晚一個人坐公交,看路邊不停變換的燈光、樹木和行人。
2.聽到一句熟悉的歌詞,想起某個曾經(jīng)說要守護你,現(xiàn)在卻不在你身邊的人。
3.情人節(jié)一個人看愛情電影、吃爆米花。
4.放假的時候,站在學校的某處天臺上,看天空以及空無一人的道路。
5.路過一家曾經(jīng)和喜歡的人一起去過的餐廳,餐廳正在被拆除,記憶也是。
6.夜晚一個人面對黑暗和空洞。
7.想對著喜歡過的人笑,結果卻笑著哭了出來。
…… ……
這些事情說起來都帶著淡淡的憂傷,很多網(wǎng)友卻不滿地說:“我就喜歡一個人不行嗎?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嗎?孤獨為什么不能是一種享受?”
孤獨本身當然是沒有問題的,有時候我們也需要孤獨。有問題的是,你會介意別人看到你是孤獨的。
被別人發(fā)現(xiàn)自己孤身一人,這會讓我們覺得難過、自卑又羞恥,所以我們會想要跟別人建立聯(lián)結,想要走出孤獨。
那么,我們該如何走出孤獨心境呢?
阿德勒曾經(jīng)提出一個“共同體”的概念。人與人之間建立的“共同體”有千差萬別的表現(xiàn)形式,但是最核心的基礎都是一樣的,即“自我接納、他者信賴、他者貢獻”。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里,我們都不愿意成為別人的負擔,都更愿意成為對他人有貢獻的人,在貢獻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阿德勒的書,我推薦過兩本。因為喜歡,也因為它們給過我很多啟發(fā)。每次讀他的書,都感覺是在和自己的心靈進行一次對話。
作為一個關系心理學的研究者,一名從業(yè) 20 年的心理咨詢師,我能夠理解阿德勒的思想:人類的大多數(shù)煩惱都來自人際關系,而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關鍵在于理解人性。人人生而自卑,所以我們要學會接納自己,尊重他人;人人都希望得到信賴,所以我們要學會信賴他人;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要學會在共同體中做貢獻。在良好的人際關系中,我們會不斷地得到滋養(yǎng),不斷地成長,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這次編譯阿德勒的作品,對我來說是個挑戰(zhàn),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希望能把阿德勒大師的思想精髓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給喜歡阿德勒的讀者。
《走出孤獨》這本書字數(shù)不多,但很好地概括了阿德勒后期的很多心理學思想。用這些思想,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家庭、學校和社會對我們的影響,解開人際關系中的那些困惑,讓我們學會與世界相處。
此外,本著尊重作者、尊重原著的精神,本書最大限度保留了阿德勒的原始觀點以供讀者欣賞研究。由于阿徳勒寫作背景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距今久遠,國情、文化、價值觀和我們也有所不同,個別觀點在今天看來難免有失偏頗。望讀者諸君鑒察。
最后,感謝生命里所有幫助我成為更好的自己的人,感謝所有在本書翻譯過程中做出貢獻的人。希望本書能幫助更多的讀者走出孤獨,在豐富多彩的世界里,綻放自己,愿你們被世界溫柔以待,也愿你們待世界以溫柔。
——胡慎之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奧地利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qū)、現(xiàn)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與弗洛伊德、榮格并稱為深蘊心理學的三大奠基人。
主要著作包括:《自卑與chaoyue》《生活的科學》《理解人性》等。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是由社會力量決定的。人天生是一種社會存在物,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進行交往,相互依賴,相互合作,在社會活動中成就獨立的自我,對現(xiàn)代輕人的自我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編譯者簡介:
胡慎之
著名關系心理學家,向日葵心理創(chuàng)始人。
擁有20年的咨詢實踐經(jīng)驗、15000小時的個案經(jīng)驗,中國心理學影響力人物TOP5O之一。
曾擔任《蔡康永情商課》首席專業(yè)顧問、CCTV《心理訪談》特邀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