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國際化聯結策略研究:基于社會運動理論視角》將社會運動理論引入到品牌國際化問題的研究,一方面強調品牌在國際化過程中需要考慮在東道國環(huán)境中建構適合的溝通策略以削弱負面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也為拓寬社會運動理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具體內容以建構視角的社會運動理論為基礎,進行文獻的梳理,以五個典型的案例為研究對象,對五個品牌案例的營銷文本內容進行深層的框架分析,歸納和區(qū)分出三種品牌聯結溝通策略:詳述策略、延伸策略和橋接策略;對東道國消費者進行訪談和通過實驗的調查數據分析發(fā)現,品牌的聯結策略會提升東道國消費者對品牌的共鳴;同時品牌聯結共鳴中介于聯結策略與消費者品牌評價,國家典型性及消費者社會認同在聯結策略與聯結共鳴之間起著調節(jié)作用。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品牌國際化已成為企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一方面,品牌國際化已成為企業(yè)提升自身競爭力和擴大市場占有率的一個重要手段,為提升自身企業(yè)在東道國市場的認同度和知名度,許多跨國企業(yè)已經在國際化市場上開展了很多積極的嘗試。另一方面,在品牌國際化經營中,跨國企業(yè)在東道國常常會面臨“外國者劣勢”(Kostovaan dZaheer,1999;Zeheerand Mosakowski,1997),造成更高的跨國經營成本和更低的消費者評價。同時,“外國者劣勢”作為企業(yè)跨國經營成本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Luoand Mezias,2002;Zaheer,2002),會給跨國企業(yè)帶來與本土企業(yè)相比更差的績效(Millerand Parkhe,2002)、更高的市場退出率(Hennart,Roehland Zeng,2002)和更多的法律糾紛(EdenandMiller,2004)。在面對以上挑戰(zhàn)時,跨國企業(yè)應如何應對?應采取什么樣的營銷策略以緩解差異并削弱“外國者劣勢”?
近年來,品牌國際化被國內外學者所關注。早期就有學者從市場競爭角度,探討了品牌國際化對于增大企業(yè)利潤回報以及獲取國際競爭優(yōu)勢的戰(zhàn)略意義(Davidand Hollander,1979;Quelch,1999;Mathews,Johnand Dong-SungCho,1999;Carlsson,1989;11etal.,2002;Quelch,2003)。Humphreys(2010)則指出可以通過物質(material)和修辭(rhetorical)兩種戰(zhàn)略以獲取新市場空間;物質戰(zhàn)略指運用社會網絡、金融資源和地域結構取得合理性,修辭戰(zhàn)略則指通過話語溝通影響利益相關者。現有的研究大多都聚焦于物質戰(zhàn)略層面,如通過財物等其他資源直接影響社會結構(Sewell,1992),而忽視了修辭溝通戰(zhàn)略對于品牌國際化的重要性。而對于跨國企業(yè)而言,在面臨“外國者劣勢”甚至負面來源國形象的情況下,如何削弱“外國者劣勢”,企業(yè)在東道國應該如何采取具體可行的溝通傳播策略,相關研究卻十分匱乏。目前,尚缺乏一個系統(tǒng)的品牌國際化溝通策略框架供跨國企業(yè)借鑒,尤其是為新興市場企業(yè)所借鑒。
黃凈,暨南大學講師,經濟學、英語語言文學學士,管理學碩士、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訪問學者:研究興趣:市場營銷,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現實背景
1.1.2 理論背景
1.2 研究問題
1.3 研究思路
2 文獻綜述和理論基礎
2.1 文獻綜述
2.1.1 品牌國際化研究
2.1.2 外國者劣勢
2.1.3 刻板印象研究
2.1.4 文獻評述
2.2 理論基礎
2.2.1 社會建構視角的社會運動理論
2.2.2 社會運動的框架聯結策略
2.2.3 框架聯結共鳴
2.2.4 話語的框架分析
2.2.5 框架的概念和框架分析
2.2.6 社會運動理論與組織和市場
2.2.7 品牌國際化與社會運動理論
3 研究一:品牌聯結策略的質性研究
3.1 研究介紹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過程
3.3.1 案例選擇
3.3.2 案例背景
3.3.3 數據收集
3.3.4 數據編碼
3.4 案例總結與討論
4 研究二:消費者品牌聯結共鳴的質性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資料收集和樣本
4.4 文本詮釋
……
5 研究三:品牌國際化聯結策略機制的實證研究
6 研究四:國家典型性、品牌聯結策略和聯結共鳴
7 研究五:社會認同、品牌聯結策略和聯結共鳴
8 研究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