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在教育崗位三十多年設計班隊活動實踐的經驗總結,包括研究經歷回溯、育人價值追求、系列活動設計、提升班隊活動育人價值支持系統(tǒng)的構建等內容,并附有班隊活動設計案例展示。
序
作序,總是有最早讀書的幸運。我這是第二次給袁文娟老師的書寫序,加上特殊的背景,更有了不一般的感受。多年的近觀遠望,深知袁老師帶著她的伙伴們的摸爬滾打,因此,讀著書,我能觸摸得到書中呈現出的心路伸展,也能理解寫書的動因。為了讓自己不斷向前走,也為了讓更多的老師可以少點摸索,一起向前走,袁文娟老師用怎樣的毅力,堅持積累,不斷整理,逼著自己完成了這本書。
這是一本創(chuàng)生在地氣里的書,也是從地氣里升騰超~的書。書中所談的內容,都來源于親歷親為的實踐。閱讀過程還可以看到,作者不斷進行著思索提煉。袁文娟老師承擔著管理學校和學區(qū)的工作,她是一個習慣深入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者,特別善于培養(yǎng)教師,善于組織教師的實踐研究活動。因此,她熟悉不同層面的工作。在這本書里,可以看到不同層面的工作思考。不僅梳理了學生成長和活動設計的實踐探討,還涉及班主任成長狀態(tài)的分析和培養(yǎng)研究。由于具備上述特點,這本書可適應于學校工作的廣泛讀者群。
本書第三章系統(tǒng)介紹了學生活動的設計,在附錄里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學實錄。從工作需要出發(fā),可以在這部分迅速找到參照。但是,不能到此止步。需要好好讀一讀“價值追求”部分,思考體悟兒童立場。從而成為教育實踐的主人,主動引導扶助學生健康發(fā)展。本書里大量談到教育生態(tài)和系統(tǒng)工作,這些很可能是學校領導者所感興趣的。我初見袁老師,見到她舉重若輕的工作狀態(tài),是在有了根基的常州市第二實驗小學,所以那時我未感驚奇。之后,她調到了常州市藍天實驗學校。那時看到她的高效工作狀態(tài),我感到吃驚了。短短時間,各年級顯現出骨干班主任,其中有剛從學校畢業(yè)的教師。一所新建的流動兒童學校迅速在全校形成了班隊活動研究氛圍,而且為區(qū)域內其他學校提供示范。在這本書里,我清楚地認識了她的工作思路。袁老師從觀察分析分類入手,形成針對類狀態(tài)的工作思路,并且逐步系統(tǒng)化。系統(tǒng)化的概括是開展新的工作時的參照框架,新的工作同時又充實豐富原先的系統(tǒng)化思考。因此,工作之于她,不是執(zhí)行上級任務,也不是全新的白手起家。如此能夠把握教育的規(guī)律,讓老師們迅速成為教育實踐研究的主人,引導每一個學生生動發(fā)展,從而能夠體驗到工作的樂趣。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夠給教育同仁們提供幫助,為教育發(fā)展助力。
華東師范大學 李曉文
2018年重陽節(jié)于上海蘇州河畔
袁文娟
“全國模范教師”“江蘇省十佳輔導員”,F任常州市天寧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副主任兼區(qū)少先隊總輔導員,華東師范大學“生命·實踐”教育學研究院首批全國兼職指導員。自1987年從教以來,一直從事學生工作的管理與研究,主持或參與多項課題研究,相關成果獲江蘇省首屆教育教學科研成果二等獎,常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至今已公開發(fā)表研究論文近百篇。
第1章 回溯:研究經歷
一、“新竹服務公司”:構建少先隊體驗教育模式的探索
二、“新基礎教育”研究:在系統(tǒng)構建中實現學生工作的轉型提升
三、在融入中成長:隨遷子女城市生活適應分析及活動指導
四、班級生活重建:綜合開發(fā)學生活動資源
第二章 厘清:價值追求
一、追求真實的學生活動
二、教育需要堅守兒童立場
第三章 轉化:活動設計
一、根據年齡特點設計活動
二、利用不同資源設計活動
三、根據不同課型設計活動
四、學生活動年歷編制
五、班隊活動方案策劃
第四章 教研:機制保障
一、學校教研機制構建
二、“新基礎教育”學生工作共同體建設
三、區(qū)域班隊活動品質提升之探索
附錄 設計案例展示
附錄一 下雨了
附錄二 我是教室美容師
附錄三 與舞同行,攜手成長
附錄四 給夢想插上一對翅膀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