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基本典籍叢刊:李卓吾先生批評西游記(全十四冊)
定 價:298 元
《李卓吾批評本西游記》,實際是由明朝葉晝托名李卓吾對《西游記》進行的評點。他的評點理論雖不及金圣嘆全面系統(tǒng),但他上承李卓吾,下啟金圣嘆,對《西游記》的奇幻性格,提出了獨特見解。其批評文字要言不煩,點到為止,卻能夠直指精髓,發(fā)人深思。此次以河南省圖書館藏明刻本原書掃描影印,并且潘建國教授作序?qū)ёx,供讀者參考。
本書為《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一種,為了更好體現(xiàn)原本的效果,兼顧讀者閱讀體驗,本書正文用70克黃膠、保留真灰印刷。數(shù)百年來底本流傳的滄桑痕跡,藏書家印章、題跋等,均真實可見,層次分明。本書裝幀風格保持叢書的一致性,簡單大方。定價低廉,使更多讀者能夠一睹善本風采。版心設(shè)計在遵照叢書編輯標準的基礎(chǔ)上,做了適當調(diào)整,更加美觀。頁碼用漢字置于書口下方,與底色對齊,這都是細節(jié)用心之處。在書前加入底本原書的收藏單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讀者了解和著錄相關(guān)信息。雖然是平裝書,但仍然采用鎖線膠訂,利于長時間的保存,滿足部分讀者的長期收藏愿望。
明代章回體小説《西遊記》一百回,乃蜚聲海內(nèi)外的中國古代小説名著。存世版本可分爲繁本與簡本兩類,其中相對較爲重要的是繁本,它又包含兩個版本子系統(tǒng),一個是明萬曆中期刊世德堂系統(tǒng)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二十卷一百回,凡存世三部半,一部藏於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一部藏於日本日光輪王寺,半部(第十一至二十卷)藏於日本廣島市立中央圖書館,一部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這部藏本,乃由中國國家圖書館前身北平圖書館,於一九三三年從日本東京村口書店購得,抗戰(zhàn)期間,它曾與其他二千七百餘種善本古籍一起,秘密轉(zhuǎn)運美國,委託保存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種種歷史的陰差陽錯,導致這批善本最終未能回到北京。一九六五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將其交還給臺灣,這部明刊本《西遊記》遂入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此本收録於《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二〇一三年版)。。另一個子系統(tǒng),就是明刊《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以下簡稱李本)不分卷一百回,李本屬於世德堂本的翻刻本,但文字頗有修訂,特別是對第九十九回中的災(zāi)難簿子,做出了與文本情節(jié)順序相匹配的調(diào)整改動,增強了小説的可讀性;李本附有李卓吾先生批評文字,是《西遊記》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評點本。明末清初時期,李本曾多次刊印,銷行甚廣,它也是絶大部分清代《西遊記》版本的底本來源(直接或間接),在《西遊記》文本流播史上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根據(jù)太田辰夫、磯部彰、吳聖昔、曹炳建、上原究一、潘建國等中日學者的持續(xù)調(diào)查研究,目前所知存世李本有十四部,按其卷首文字、評點文字刻印位置以及插圖等項內(nèi)容的差異,可分爲甲、乙、丙三個系統(tǒng):甲本系統(tǒng):卷首有幔亭過客《題辭》,有《凡例》,有《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目録》一百回;評點文字刊刻於書眉,每行三字;每回有插圖二幅,共二百幅,集中置於卷首目録之後;凡存世二部,分藏於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nèi)閣文庫、慶應(yīng)義塾大學圖書館。乙本系統(tǒng):卷首有幔亭過客《題辭》,無《凡例》,有《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目録》一百回;評點文字刊刻於正文行間;每回有插圖二幅,共二百幅,插圖與甲本同。凡存世八部(包括殘本),分藏於日本宮內(nèi)廳書陵部、日本學者田中謙二、磯部彰,法國國家圖書館,韓國某寺廟,中國國家圖書館、河南省圖書館(簡稱河圖本)、中國歷史博物館(簡稱歷博本)。丙本系統(tǒng):卷首有禿老《批點西遊記序》,有《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目録》一百回,評點文字刻於書眉,每行四字;每回插圖二幅,凡二百幅,集中置於目録之後,圖像與甲、乙本完全不同,乃據(jù)世德堂本改繪而成。凡存世四部,分藏於日本廣島市立中央圖書館、廣島大學文學部,法國國家圖書館(殘存第八十六至九十回,乃丙本之特殊翻刻本參閲潘建國《新見法國巴黎藏明刊〈新刻全像批評西遊記〉考》,載《文學遺産》二〇一四年第一期。)、中國某私家(殘存第九十四至九十八回)。上述三個系統(tǒng)的學術(shù)關(guān)係爲:丙本屬於李本的初刻本系統(tǒng),甲本翻刻丙本,乙本又翻刻甲本。丙本的刊刻時間,大概在明萬曆後期;乙本的刊行時間,可能在明末崇禎至清初之間。由於李本在《西遊記》版本流播史以及古典小説評點史上具有雙重價值,它自然也受到了研究界和出版界的特別關(guān)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qū)不約而同地推出了李本的影印本:一九八三年,中州書畫社以綫裝本方式影印出版了乙本(簡稱中州本);一九八六年,臺北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説叢刊》第五輯,則影印了甲本中的內(nèi)閣文庫藏本。但天一出版社影印的內(nèi)閣甲本在大陸流傳不多,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中州本成爲大陸學界所能利用的唯一李本,産生了相當廣泛的學術(shù)影響。令人遺憾的是,中州本的影印實際上存在一個嚴重問題,即對影印底本的交代含糊不清,卷首《影印説明》云:此次複製,以中國歷史博物館和河南省圖書館藏書爲底本。文字殘缺或漫漶不易辨認者,參校兩書補正。可是,影印時究竟以哪一個藏本爲主?哪些書葉是據(jù)另一個藏本配補替換?出版方卻沒有作出具體説明或標注,這就導致使用者無從判別底本情況,進而誤認爲歷博本、河圖本均爲殘缺嚴重的版本。譬如日本學者磯部彰認爲:中國影印的《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在日本公私藏書中有幾種足本,而中國無足本,僅有殘本分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及河南省圖書館。中州書畫社影印的版本,據(jù)其出版説明,係將有缺卷之兩書併爲一書而成的。參閲磯部彰所撰《西遊記》條目,收入石昌渝主編《中國古代小説總目》白話卷,山西教育出版社二〇〇四年版,第四一七頁。日本學者上原究一曾經(jīng)去河南省圖書館查閲過河圖本的縮微膠捲,確認中州書畫社影印本沒有規(guī)律地配合兩部,似乎是每葉選擇保存狀態(tài)較佳者作爲底本參閲上原究一《關(guān)於〈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的版本問題》中文修訂版,載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主辦《國際漢學研究通訊》二〇一二年總第五輯。,但他所説也衹是一個大致印象,並未逐一核對標示,底本真實情況如何仍是一個謎團。此外,限於技術(shù)條件,中州書畫社當年可能採用的靜電複印方式,影印效果甚不理想,諸多底本中墨色稍淡但文字其實仍清晰可辨的書葉,均被印成了類似板片漫漶的白花花,這自然也影響到研究者對底本狀況以及印刷版次先後的學術(shù)判斷。如上所述,中國大陸公藏的《西遊記》明代版本非常匱乏,僅有三部乙本,國家圖書館藏本僅殘存三十餘回,不足全書三分之一;而河圖本、歷博本又因中州書畫社的影印問題,版本面貌長期以來未獲客觀認知,其學術(shù)文獻功能也沒有能夠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因此,重新對河圖本、歷博本原書進行學術(shù)調(diào)查,並比勘選擇其中版本情況相對更佳的一個藏本作爲底本,以高清方式影印出版,自然也就具有了某種特殊的學術(shù)緊迫性。今知歷博本首回首葉鈐有路工(朱文方。┎赜,原爲路工(一九二〇一九九六)舊藏,其《訪書見聞録》曾交代此書來歷云:係蘇州已故的吳毓堯先生從破爛紙中發(fā)現(xiàn),一本已被老鼠咬爛,後文學山房又收到殘本,現(xiàn)已配全。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第一五四至一五五頁。今存二十五冊一百回,略有缺葉 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併入國家博物館,其藏書不對外開放,筆者雖幾經(jīng)努力,仍未獲查閲機會,故歷博本詳情無從可知。此信息得諸任職於國家博物館的友人,未經(jīng)筆者目驗。。將其與河圖本比勘因無法獲見歷博本原書,本次比勘時,乃以中州本當年替換河圖本的歷博本書葉,與河圖本被替換的書葉,進行板木斷版、字跡漫漶等情況的比對。,雖其部分書葉可補河圖本的缺損,但版面情況總體上不如河圖本,相同書葉中,歷博本斷版及漫漶之處更多,且更爲嚴重,表明歷博本與河圖本係同版,但刷印晚於河圖本。因此,河圖本是目前所知中國大陸公藏最佳之明版百回本《西遊記》,本次影印即選擇此本爲底本。河圖本已經(jīng)金鑲玉重裝,分訂五十冊,第一冊爲《題辭》《目録》及第一至五十回插圖,第二冊爲第五十一至一百回插圖,第三冊爲第一至三回,第四冊爲第四至六回,以下除第四十五冊(第八十七至八十九回)、四十六冊(第九十至九十二回)爲三回之外,其他各冊均爲二回。書葉開本高二十六點一厘米,寬十九厘米,版框尺寸高二十點九厘米,寬十四點五厘米,正文四周單邊,白口,無魚尾,版心自上而下題西遊記、回目數(shù)、葉碼,正文首回首葉首行頂格題西遊記,半葉十行,行二十二字,行間有小字評點,回末有總批,第二十回及第八十五回回末無總批。河圖本全書基本完好曹炳建《西遊記版本源流考》謂河圖本正文第二十六回缺,但原書第二十六回大致完好,僅缺失末葉(第十四葉),或係偶然誤記,曹文見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二年版,第一八五頁。,但有部分書葉缺失或殘損,今依次列示如下:一、幔亭過客《題辭》凡五葉,河圖本缺失第一、二葉及第三葉A面,中州本以歷博本替換,但仍缺第一葉A面,蓋歷博本亦缺此半葉。二、《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目録》一百回凡十一葉,河圖本不缺,中州本均用河圖本。三、插圖凡一百葉二百幅,河圖本實存九十九葉一百九十八幅,第九十四回無插圖,全部圖像集中置於《目録》後、正文前。河圖本部分插圖葉有殘損,中州本影印時以歷博本替換,計有第七、十一、十二、十四、十五、十六、二十六、二十七、三十、三十一、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四、四十五、四十七、五十一、五十六、六十六、七十一回,合計二十三葉四十六幅。此處需要説明三點:其一,中州本《影印説明》曾云:第九十四回插圖兩書均缺,茲用北京圖書館所藏明刊本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攝影膠捲同回圖像補全?芍獨v博本第九十四回亦缺插圖。有意思的是,日本宮內(nèi)廳書陵部、法國國家圖書館、日本學者磯部彰等諸家藏本插圖均有缺,乙本第九十四回插圖目前似未見有存世者,但廣島市立中央圖書館藏丙本、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藏甲本第九十四回插圖皆存,其中原因待考。其二,上述四十六幅被替換的河圖本插圖,雖有紙葉殘損,但較之歷博本,其圖像刷印品質(zhì)相對更佳。其三,中州本影印出版時,每回之前有插圖二幅,但又將全部插圖集中爲一冊,刊爲《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插圖》,這就給使用者造成一定困惑,不知河圖本插圖究竟集中於書首,還是分置於回前。實際上,河圖本圖像集中於書首,歷博本則分置於回前,或受此影響,中州本保留了兩種影印方式,卻因未予清楚説明而留下不小的遺憾。四、小説正文一百回河圖本正文書葉存在缺失和殘損兩種情況:(一)河圖本缺失的書葉共計有十二葉,包括第五回第十三葉、第六回第十三葉、第十回第十四葉、第二十六回第十四葉、第三十七回第十六葉、第四十回第十五葉、第五十回第十四葉、第五十五回第十五葉、第六十五回第十四葉、第七十回第十六葉、第七十五回第十六葉、第八十六回第十二葉。其中,除了第八十六回第十三葉之外,其餘各回所缺失的均爲末葉,大多僅刊刻有數(shù)行總批文字,容易造成殘缺。以上十二葉,中州本均補以歷博本,但歷博本書葉版面文字多有漫漶,第五回第十三葉,歷博本所存亦僅有A面,對勘法國國家圖書館藏金陵大業(yè)堂本,B面尚有總批一條。(二)河圖本局部殘損的書葉共計有二十二葉,包括第一回第一第二葉、第五回第十一第十二葉、第八回第八葉第十三葉、第十五回第十四葉、第二十五回第十五葉、第二十七回第四葉、第三十五回第十四葉、第三十八回第三葉、第三十九回第十一葉、第四十回第十四葉、第五十一回第十三葉、第六十四回第一葉、第七十一回第八第十四第十五葉、第七十七回第四葉、第七十八回第一葉、第九十九回第九葉、第一百回第十三葉。以上二十二葉,中州本均以歷博本替換。比對這些書葉可以發(fā)現(xiàn):河圖本的殘損乃屬於紙葉的物理破損,歷博本雖紙葉完好,但版面文字狀況卻不如河圖本,這再次證明歷博本刷印在河圖本之後。第一百回第十三葉,中州本採取了特殊的替換方式,即把河圖本缺失的第十三葉B面第一至五行,替換爲歷博本,文字頗有漫漶;第六至十行仍保留河圖本,文字較爲清晰,造成全書最後半葉左右文字刷印優(yōu)劣差異明顯的奇特視覺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核查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河圖本若干處文字似有殘缺,但中州本卻未予補換,實則另有隱情。茲略舉兩例:譬如第八十一回第十四葉最後兩行(第九至十行)爲總批一則,末行爲人試思之陷空山無底洞是怎麼東西若想得著定是,語意未完,顯然有缺,但中州本卻未予補換,我們最初推測可能歷博本也有殘缺,故中州本無可補換。但核查法國國家圖書館藏金陵大業(yè)堂本、日本學者磯部彰藏本等另兩個乙本,此處文字居然完全一樣,説明這是乙本的刊刻原貌;再查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藏甲本,則有第十五葉,第一行奇怪地重複刊刻了第十四葉末行的總批文字,第二行爲大笑又大哭也,意接第十四葉末行批語。乙本如此刪簡處理,目的大概衹有一個,就是爲了節(jié)省一塊書板(即第十五葉)。再如河圖本第二十四回第十四葉B面末行,第一至十字爲卻是甚的行者道活羞殺,以下半行(第十一至二十二字)皆爲空白,且版面無剜挖痕跡,整回文字至此嘎然而止,必有殘缺,但中州本卻同樣未予補換,最初我們也是推測歷博本有缺。然而核查金陵大業(yè)堂本、磯部彰藏本等乙本,情況完全一樣,説明這也是乙本刊刻的原貌。再查日本廣島市立中央圖書館藏丙本、國立公文書館藏甲本,第十四葉末行爲卻是甚的行者道活羞殺人這個不過是飲食之類若説,第十五葉第一至三行爲正文出來就是我們偷嘴了衹是莫認八戒道正是正是昧了/罷他三人衹得出了廚房走上殿去/畢竟不知怎麼與他抵賴且聽下回分解,第四至六行爲總批一則。乙本刊刻時簡單粗暴地刪去了上述文字,若是爲了節(jié)省一葉(即第十五葉),至少也應(yīng)將第十四葉末行刻完,其中是否另有不得已的原因,尚難確知。此外,河圖本、金陵大業(yè)堂本、磯部彰藏本等乙本的第三十八回、第八十四回末葉末行,還存在刪字擠行以節(jié)省一葉的情況,凡此,均符合乙本爲書坊翻刻本的特徵,有裨於考察《西遊記》小説文本在刊刻流通過程中的增刪更動。綜上所述,河圖本是中國大陸公藏最佳的明版百回本《西遊記》;若綜合考量單個版本圖像和文字的完整度與版面刷印品質(zhì),河圖本也是已知存世八部乙本之中最好的一部;《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之甲本丙本,均已有了高清電子版或影印本日本國立公文書館網(wǎng)頁公佈了其所藏甲本的全書彩色照片,可供查閲;廣島市立中央圖書館藏丙本,經(jīng)該館授權(quán),已收入潘建國主編《海外藏西遊記珍稀版本叢刊》第一輯,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影印出版。,惟獨乙本尚付闕如,由於中州本當年影印時存在嚴重問題,導致河圖本版本面貌一直遭受學界誤解,故河圖本的重新高清影印,不僅可以還原其真面目,而且爲《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三個系統(tǒng)版本的高清公佈,畫上一個圓滿句號,無疑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文獻價值。本次影印,除書葉開本略有等比縮小之外,其他悉遵河圖本原貌,不作任何修潤變動,其部分缺失或殘損書葉,亦不作補換。這一方面因爲甲本、丙本均已有電子本或影印本公佈,即便是乙本,法國國家圖書館也已公開了金陵大業(yè)堂本的全書電子版,有需要者可以方便地自行查閲比對;另一方面,也是爲了完整保留和客觀呈現(xiàn)河圖本的所有版本信息,更好地提供給《西遊記》小説的研究者以及愛好者參考利用。潘建國二〇一九年七月
第一冊序二目録七繡像二九第二冊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一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三一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六一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八九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一一七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小聖施威降大聖一四一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一六七第八回我佛造經(jīng)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一九一第三冊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一第十回二將軍宮門鎮(zhèn)鬼唐太宗地府還魂二七第十一回還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蕭禹正空門五三第十二回玄奘秉誠建大會觀音顯象化金蟬八一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一〇七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一三三第十五回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一六七第十六回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一九五第四冊第十七回孫行者大鬧黑風山觀世音收伏熊羆怪一第十八回觀音院唐僧脫難高老莊行者降魔三五第十九回雲(yún)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jīng)五九第二十回黃風嶺唐僧有難半山中八戒爭先八七第二十一回護法設(shè)莊留大聖須彌靈吉定風魔一一五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戰(zhàn)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凈一四五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聖試禪心一七三第二十四回萬壽山大仙留故友五莊觀行者竊人參二〇三第五冊第二十五回鎮(zhèn)元仙趕捉取經(jīng)僧孫行者大鬧五莊觀一第二十六回孫悟空三島求方觀世音甘泉活樹三一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五七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義黑松林三藏逢魔八五第二十九回脫難江流來國土承恩八戒轉(zhuǎn)山林一一一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馬憶心猿一三七第三十一回豬八戒義釋猴王孫行者智降妖怪一六九第三十二回平頂山功曹傳信蓮花洞木母逢災(zāi)二〇三第六冊第三十三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一第三十四回魔頭巧算困心猿大聖騰那騙寶貝三一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獲寶伏邪魔六三第三十六回心猿正處諸緣伏劈破旁門見月明九一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謁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嬰兒一一九第三十八回嬰兒問母知邪正金木參玄見假真一四九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間生一七七第四十回嬰兒戲化禪心亂猿馬刀歸木母空二〇九第七冊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敗木母被魔擒一第四十二回大聖殷勤拜南海觀音慈善縛紅孩三三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龍子捉鼉回六五第四十四回法身元運逢車力心正妖邪度脊關(guān)九七第四十五回三清觀大聖留名車遲國猴王顯法一二九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強欺正法心猿顯聖滅諸邪一五七第八冊第四十七回聖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一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風飄大雪僧思拜佛履層冰三一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災(zāi)沉水宅觀音救難現(xiàn)魚籃五七第五十回情亂性從因愛慾神昏心動遇魔頭八七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計水火無功難煉魔一一三第五十二回悟空大鬧金洞如來暗示主人公一四一第五十三回禪主吞餐懷鬼孕黃婆運水解邪胎一七一第五十四回法性西來逢女國心猿定計脫煙花二〇三第九冊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戲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壞身一第五十六回神狂誅草寇道昧放心猿二九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訴苦假猴王水簾洞謄文五九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八七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一調(diào)芭蕉扇一一三第六十回牛魔王罷戰(zhàn)赴華筵孫行者二調(diào)芭蕉扇一四三第六十一回豬八戒助力破魔王孫行者三調(diào)芭蕉扇一七一第六十二回滌垢洗心惟掃塔縛魔歸正乃修身二〇三第一〇冊第六十三回二僧蕩怪鬧龍宮群衆(zhòng)除邪獲寶貝一第六十四回荊棘嶺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談詩二九第六十五回妖邪假設(shè)小雷音四衆(zhòng)皆遭大厄難五九第六十六回諸神遭毒手彌勒縛妖魔八五第六十七回拯救駝羅禪性穩(wěn)脫離穢污道心清一一一第六十八回朱紫國唐僧論前世孫行者施爲三折肱一三九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間修藥物君王筵上論妖邪一六七第七十回妖魔寶放煙沙火悟空計盜紫金鈴一九七第一一冊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觀音現(xiàn)象伏妖王一第七十二回盤絲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三一第七十三回情因舊恨生災(zāi)毒心主遭魔幸破光六三第七十四回長庚傳報魔頭狠行者施爲變化能九五第七十五回心猿鑽透陰陽竅魔王還歸大道真一二五第七十六回心神居舍魔歸性木母同降怪體真一五五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體拜真如一八七第一二冊第七十八回比丘憐子遣陰神金殿識魔談道德一第七十九回尋洞求妖逢老壽當朝正主救嬰兒二七第八十回嫁女育陽求配偶心猿護主識妖邪五三第八十一回鎮(zhèn)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衆(zhòng)尋師八一第八十二回姹女求陽元神獲道一〇九第八十三回心猿試得丹頭姹女還歸本性一三九第八十四回難滅伽持圓大覺法王成正體天然一六七第一三冊第八十五回心猿妬木母魔主計吞禪一第八十六回水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滅妖邪三一第八十七回鳳仙郡冒天止雨孫大聖勸善施霖五九第八十八回禪到玉華施法會心猿木上授門人八五第八十九回黃獅精虛設(shè)釘鈀宴金木土計鬧豹頭山一一一第九十回師獅授受同歸一盜道纏禪靜九靈一三七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觀燈玄英洞唐僧供狀一六五第九十二回三僧大戰(zhàn)青龍山四星挾捉犀牛怪一九三第一四冊第九十三回給孤園問古談因天竺國朝王遇偶一第九十四回四僧宴樂御花園一怪空懷情欲喜二七第九十五回假合形骸擒玉兔真陰歸正會靈元五一第九十六回寇員外喜待高僧唐長老不貪富貴七七第九十七回金酬外護遭魔毒聖顯幽魂救本原一〇三第九十八回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一三七第九十九回九九數(shù)完魔剗盡三三行滿道歸根一六九第一百回徑回東土五聖成真一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