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盛律令》是西夏天盛年間頒行的一部綜合法典,其中卷五僅有甲種本,主要涉及西夏武器裝備的配給與季校二門內(nèi)容,且保存相對完整。
上編是對《天盛律令》卷五部分進(jìn)行整理考釋,認(rèn)真核對西夏文影印件,進(jìn)行逐字錄入對譯。依據(jù)西夏存世文獻(xiàn)、夏譯漢籍等資料對條文中的名物制度依次注釋,考證其詞義來源,便于讀者的理解和研究使用。
下編則開展西夏武器裝備方面的專題研究。按照作戰(zhàn)性能對每種兵器的發(fā)展沿革,形制、種類、功能,反映西夏武器裝備發(fā)展情況和其在中國兵器發(fā)展史中的脈絡(luò)。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梳理西夏各類屬正軍、輔主、負(fù)擔(dān)所配備的武器裝備狀況,以及反映的西夏配備方式和配備原則?偨Y(jié)西夏武器裝備季校管理實行時間、程序、檢查內(nèi)容等過程,反映了西夏全民皆兵的部落兵制武器裝備管理模式。仔細(xì)比對唐、宋律法、兵法中關(guān)于武器裝備管理的有關(guān)規(guī)定和條文,體現(xiàn)西夏律法與唐宋律的淵源與法律特點。
本書通過整理與考證,發(fā)現(xiàn)與漢譯本有出入的字、詞,提供更為合適的譯法,并解釋其原因。如將漢譯本中旌旗譯為槍,槌杖譯為矛杖,將囊譯成渾脫。對西夏防護(hù)用具鎧甲和馬鎧的具體構(gòu)成部分進(jìn)行逐一翻譯、考證。
再者,在西夏武器裝備管理方面,首先對西夏武器裝備的配備、檢查、管理制度進(jìn)行系統(tǒng)研究,反映了西夏全面皆兵的部落軍事體制特點。同時也與唐、宋等嚴(yán)格的武器裝備敕禁、控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開辟了研究西北少數(shù)民族發(fā)展史的一個新途徑。
尤樺,男,1981年4月生于寧夏鹽池縣,2011年至2015年于寧夏大學(xué)中國少數(shù)民族史專業(yè)西夏歷史與文獻(xiàn)研究方向?qū)W習(xí),獲得法學(xué)博士學(xué)位。2008年起在寧夏大學(xué)從事教輔工作,現(xiàn)工作于寧夏大學(xué)西夏學(xué)研究院,主要從事西夏軍事歷史方面研究。目前主持國家社科青年項目《西夏邊防制度研究》。
緒論:呼喚中國寺廟活起來 王鶴鳴
第一章、神靈祠廟
第一節(jié)、神靈祠廟起源
一、自然崇拜
二、鬼魂崇拜
第二節(jié)、神靈祠廟沿革
一、原始神靈祠廟
二、三代神靈祠廟
三、秦漢神靈祠廟
四、魏晉隋唐神靈祠廟
五、宋元神靈祠廟
六、明代神靈祠廟
七、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神靈祠廟
第三節(jié)、著名自然神靈祠廟簡介
一、五岳、五鎮(zhèn)神廟
1、山東泰山神祠岱廟
2、遼寧醫(yī)巫閭山神祠北鎮(zhèn)廟
二、土地神廟
1、山西東羊后土廟
2、陜西玉皇后土廟
三、水神廟
1、河南濟(jì)水神祠濟(jì)瀆廟
2、四海神祠廣東南海神廟
3、河南武陟嘉應(yīng)觀
四、火神廟
1、北京火神廟
2、河南社旗火神廟
五、其它自然神靈祠廟
1、山西臨汾牛王廟
2、湖北蒲圻拜風(fēng)臺
3、廣西桂林花神祠廟
4、北京馬神廟
第四節(jié)、著名人鬼神靈祠廟簡介
一、三皇神祠
1、伏羲
甘肅天水伏羲廟
2、炎帝
(1)陜西寶雞神農(nóng)祠
(2)湖南株洲炎帝陵廟
3、黃帝
(1)陜西黃陵黃帝廟
(2)河南新鄭軒轅廟
二、五帝神祠
1、少昊
山東曲阜少昊陵享殿
2、顓頊
3、帝嚳
河南安陽顓頊帝嚳二帝陵祠廟
4、唐堯
山西臨汾堯廟
5、虞舜
(1)湖南九嶷山舜廟
(2)山西鳴條山舜帝陵廟
三、其他人鬼神靈祠廟
1、禹廟
(1)浙江紹興禹廟
(2)安徽涂山禹王宮
2、陜西白水蒼頡廟
3、山西萬榮稷王廟
4、河北涉縣媧皇宮
第五節(jié)、本章小結(jié)
附錄一:著名神靈祠廟一覽表
附錄二:本章主要參考著作
第二章、宗族祠堂
第一節(jié)、簡述宗族祠堂
第二節(jié)、著名宗族祠堂簡介
一、天津李純祠堂
二、山西太原王氏祠堂
三、內(nèi)蒙古喀喇沁親王府及家廟
四、遼寧沈陽錫伯族家廟
五、上海杜氏宗祠
六、江蘇惠山鎮(zhèn)祠堂群
七、浙江溪口蔣氏宗祠
八、安徽羅東舒祠
九、安徽龍川胡氏宗祠
十、福建晉江陳埭丁氏宗祠
十一、江西婺源宗祠
十二、山東濟(jì)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十三、湖北紅安陡山吳氏祠
十四、湖南韶山毛氏祠堂
十五、廣東廣州陳家祠
十六、廣東從化廣裕祠
十七、云南昭通龍氏家祠
十八、甘肅蘭州魯土司祖先堂
十九、臺灣陳氏大宗祠
附錄:著名宗族祠堂一覽表
第三章、皇家宗廟
第一節(jié)、皇家宗廟沿革
一、夏商帝王宗廟
二、西周春秋戰(zhàn)國帝王宗廟
三、秦漢帝王宗廟
四、隋唐皇帝宗廟
五、宋代皇帝宗廟
六、明清皇家宗廟
第二節(jié)、著名皇家宗廟簡介
一、太廟
二、歷代帝王廟
第三節(jié)、本章小結(jié)
附錄一:著名皇家宗廟一覽表
附錄二:本章主要參考著作
第四章、名人祠廟
第一節(jié)、賢臣名士祠廟簡介
一、河南衛(wèi)輝比干廟
二、周公祠廟
1、山東曲阜周公廟
2、河南洛陽周公廟
三、山西太原唐叔虞祠
四、陜西留壩張良廟
五、諸葛亮祠廟
1、四川成都武侯祠
2、陜西勉縣武侯祠
3、河南南陽諸葛廬
六、安徽合肥包公祠
七、福建福州林文忠公祠
第二節(jié)、忠勇將士祠廟簡介
一、四川閬中張桓侯祠
二、山西代縣楊忠武祠
三、浙江杭州岳王廟
四、北京文天祥祠
五、北京于謙祠
六、福建福州戚公祠
七、北京袁崇煥祠和廟
八、江蘇揚州史可法祠
九、臺灣臺南鄭成功廟
第三節(jié)、文人學(xué)子祠廟簡介
一、湖北秭歸屈原祠
二、陜西韓城司馬遷祠
三、安徽東至陶公祠
四、李白祠廟
1、四川江油太白祠
2、安徽馬鞍山青蓮祠
五、杜甫祠廟
1、陜西西安杜公祠
2、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六、廣東潮州韓文公祠
七、湖南永州柳子廟
八、四川眉山三蘇祠
九、江蘇昆山顧炎武祠
第四節(jié)、實業(yè)人物祠廟簡介
一、天津魯班廟
二、四川都江堰李冰父子祠
三、北京郭守敬祠
四、上海黃道婆祠
第五節(jié)、烈女孝子祠廟簡介
一、陜西銅川孟姜女祠。
二、浙江上虞曹娥孝女廟
三、山東淄博顏文姜祠
四、河南虞城木蘭祠
第六節(jié)、本章小結(jié)
附錄一:著名名人祠廟一覽表
附錄二:本章主要參考著作
第五章、儒家文廟
第一節(jié)、孔丘其人
第二節(jié)、尊孔
第三節(jié)、祭孔
第四節(jié)、孔府家廟
一、山東曲阜孔廟
二、浙江衢州孔廟
第五節(jié)、著名孔廟、文廟簡介
一、北京孔廟
二、天津文廟
三、河北正定縣文廟
四、山西平遙文廟
五、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文廟
六、遼寧興城文廟
七、上海嘉定孔廟
八、江蘇蘇州文廟
九、福建泉州府文廟
十、湖北荊州文廟
十一、湖南寧遠(yuǎn)文廟
十二、廣東德慶學(xué)宮
十三、海南文昌孔廟
十四、四川德陽文廟
十五、貴州安順文廟
十六、陜西韓城文廟
十七、甘肅武威文廟
十八、臺灣臺南孔廟
第六節(jié)、顏廟、曾廟、孟廟
一、山東曲阜顏廟
二、山東鄒城孟廟
第七節(jié)、本章小結(jié)
附錄一:著名儒家文廟一覽表
附錄二:本章主要參考著作
第六章、道教宮觀
第一節(jié)、道教發(fā)展沿革
一、道教胚胎階段
二、道教孕育階段
三、道教形成階段
四、道教成長階段
五、道教擴(kuò)展階段
六、道教演變階段
七、道教革新階段
第二節(jié)、道教宮觀軌跡
一、宮觀原始階段
二、宮觀形成階段
三、宮觀發(fā)展階段.
第三節(jié)、宮觀類別
一、天神宮觀簡介
1、三清、四御
(1)四川青城山古常道觀
(2)山東青島嶗山太清宮
(3)江蘇蘇州玄妙觀
2、玉皇大帝
(1)北京白云觀
(2)山西晉城玉皇廟
3、真武大帝
(1)湖北武當(dāng)山紫霄宮
(2)湖北武當(dāng)山金殿
(3)云南昆明太和宮與金殿
(4)廣西容縣經(jīng)略臺真武閣
4、圣母殿
(1)新疆西王母天池道觀
(2)山東泰山碧霞祠
(3)陜西華山翠云宮
5、文昌君
(1)四川梓潼文昌宮
(2)江蘇揚州文昌閣
6、三官殿
(1)山東青島嶗山三官殿
(2)遼寧千山無量觀
二、地祇宮觀簡介
1、五岳宮觀
(1)湖南衡山神祠南岳廟
(2)山西恆山神祠北岳廟
2、土地廟
(1)山西介休后土廟
(2)山西萬榮后土廟
3、城隍廟
(1)安徽蕪湖城隍廟
(2)陜西西安城隍廟
(3)臺灣嘉義城隍廟
(4)上海城隍廟
三、人鬼宮觀簡介
1、媽祖廟
(1)福建湄州媽祖廟
(2)天津天后宮
(3)臺灣臺南大天后宮
(4)澳門媽閣廟
2、名醫(yī)、藥王廟
(1)河北安國藥王廟
(2)陜西耀縣藥王廟
3、關(guān)帝廟
(1)山西解州關(guān)帝廟
(2)山西常平關(guān)帝廟
(3)河南周口關(guān)帝廟
(4)臺灣臺南開基武廟
四、仙真祖庭宮觀簡介
1、老君
(1)陜西周至樓觀
(2)四川成都青羊?qū)m
2、呂仙、八仙
(1)山西芮城永樂宮
(2)陜西西安八仙宮
3、全真叢林祖庵
(1)陜西戶縣重陽萬壽宮
(2)湖北武漢長春觀
4、正一道宮觀
(1)江西龍虎山天師府
(2)江蘇茅山九霄萬福宮
5、葛仙宮觀
(1)廣東羅浮山?jīng)_虛古觀
(2)浙江葛嶺抱樸道院
6、其它仙真 ,
(1)陜西陳摶華山玉泉院
(2)湖北張三豐武當(dāng)遇真宮
(3)江西葛玄大萬壽崇真宮
(4)香港黃大仙祠
五、冥府主帥東岳廟簡介
1、北京東岳廟
2、山西萬榮東岳廟
第四節(jié)、宮觀建筑特點
一、順應(yīng)自然
二、數(shù)量眾多
三、規(guī)模宏偉
四、依山而建
五、洞穴建筑
六、建筑材料
七、美化自然
八、道教理念
九、等級思想
第五節(jié)、本章小結(jié)
附錄一:著名道教宮觀一覽表
附錄二:本章主要參考著作
第七章、佛教寺院
第一節(jié)、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一、初傳中國時期的佛教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
三、隋唐五代時期的佛教
四、宋元明清時期的佛教
五、近百年來的佛教
第二節(jié)、漢傳佛教寺院
一、漢傳佛教寺院的殿堂格局
1、漢傳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歷史演進(jìn)
2、伽藍(lán)七堂的寺院格局
3、漢傳佛教寺院建筑的特征
4、漢傳佛教寺院的殿堂布置及裝飾藝術(shù)
二、漢傳佛教寺院造像釋名
1、山門殿塑像釋名
2、天王殿彌勒稱尊
3、大雄寶殿諸塑釋名
4、伽藍(lán)與祖師殿的塑像釋名
三、漢傳佛教著名寺廟簡介
1、北京潭柘寺
2、北京廣濟(jì)寺
3、北京智化寺
4、北京戒臺寺
5、天津獨樂寺
6、河北正定縣隆興寺
7、山西五臺山顯通寺
8、山西洪洞縣廣勝寺
9、山西大同華嚴(yán)寺
10、山西平遙雙林寺
11、遼寧義縣奉國寺
12、吉林長春市般若寺
13、黑龍江哈爾濱市極樂寺
14、上海靜安寺
15、上海龍華寺
16、江蘇蘇州寒山寺
17、江蘇揚州大明寺
18、浙江杭州靈隱寺
19、浙江寧波阿育王寺
20、山東濟(jì)南靈巖寺
21、安徽九華山化城寺
22、福建泉州開元寺
23、江西廬山東林寺
24、河南洛陽白馬寺
25、河南嵩山少林寺
26、湖北武漢歸元寺
27、湖南衡山祝圣寺
28、廣東廣州光孝寺
29、四川峨眉山報國寺
30、四川成都寶光寺
31、重慶羅漢寺
32、貴州梵凈山護(hù)國寺
33、云南昆明筇竹寺
34、陜西扶風(fēng)縣法門寺
35、臺灣觀音山龍山寺
36、香港寶蓮禪寺
37、澳門普濟(jì)禪院
第三節(jié)、藏傳佛教寺院
一、藏傳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和殿堂配置
1、藏傳佛教寺院建筑群的單元構(gòu)成。
2、藏傳佛教寺院的建筑特征與格局。
3、藏傳佛教寺院的殿堂布置
4、藏傳佛教寺院雕塑、繪畫藝術(shù)
二、藏傳佛教寺院神衹釋名
1、藏密本尊諸佛釋名
2、藏密主要護(hù)法類神衹釋名
3、藏傳佛教祖師像釋名
三、藏傳佛教各教派寺廟
1、黃教寺廟
2、紅教寺廟
3、花教寺廟
4、白教寺廟
5、黑教寺廟
四、藏傳佛教著名寺廟簡介
1、西藏拉薩布達(dá)拉宮
2、西藏山南地區(qū)昌珠寺
3、西藏扎囊縣桑耶寺
4、西藏日喀則薩迦寺
5、西藏拉薩大昭寺
6、西藏拉薩哲蚌寺
7、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
8、西藏阿里地區(qū)托林寺
9、西藏那曲縣孝登寺
10、西藏昌都地區(qū)孜珠寺
11、青海湟中縣塔爾寺
12、青海樂都縣瞿曇寺
13、甘肅夏河縣拉卜楞寺
14、內(nèi)蒙古包頭美岱召
15、內(nèi)蒙古包頭五當(dāng)召
16、新疆伊犁圣佑寺
17、寧夏銀川市海寶塔寺
18、四川甘孜州蚌普寺
19、北京雍和宮
20、河北承德外八廟
21、云南香格里縣歸化寺
22、山西五臺山文殊寺
第四節(jié)、南傳佛教寺院
一、南傳佛教寺院的類型和建筑格局
1、南傳佛教傳入的途徑及類型劃分
2、南傳佛教寺院的寺塔格局與建筑特征
3、南傳佛教寺院的裝飾藝術(shù)
二、南傳佛教寺院殿堂造像釋名
三、南傳佛教著名寺廟簡介
1、云南襪龍(大佛寺)
2、云南廣允緬寺
3、云南景真八角亭
第五節(jié)、本章小結(jié)
附錄一:著名佛教寺院一覽表
附錄二:本章主要參考著作
第八章、伊斯蘭教清真寺
第一節(jié)、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
一、唐代的中阿關(guān)系與伊斯蘭教傳入中國
二、宋、元時期的穆斯林
三、明代的伊斯蘭教
四、清代的伊斯蘭教
五、現(xiàn)代中國之伊斯蘭教
第二節(jié)、清真寺建筑在中國的傳播
一、移植時期
二、形成時期
三、發(fā)展時期
四、停滯時期
五、復(fù)興時期
第三節(jié)、清真寺建筑
一、禮拜殿
二、宣禮塔
三、門
四、其他
第四節(jié)、著名清真寺簡介
一、北京牛街禮拜寺
二、北京東四清真寺
三、天津清真大寺
四、河北泊頭清真寺
五、遼寧沈陽清真南寺
六、黑龍江齊齊哈爾卜奎清真寺
七、江蘇揚州仙鶴寺
八、浙江杭州鳳凰寺
九、安徽壽縣清真寺
十、福建泉州清凈寺
十一、山東濟(jì)寧東大寺
十二、河南開封東大寺
十三、湖北漢口清真大寺
十四、廣東廣州懷圣寺
十五、海南三亞回輝清真古寺
十六、陜西西安清真寺
十七、甘肅蘭州西關(guān)清真寺
十八、青海西寧東關(guān)清真寺
十九、寧夏吳忠 同心清真大寺
二十、新疆吐魯番蘇公塔清真寺
二十一、新疆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
二十二、新疆烏魯木齊市回族陜西大寺
二十三、臺灣臺北清真大寺
二十四、香港九龍清真寺
第五節(jié)、本章小結(jié)
附錄一:著名伊斯蘭教清真寺一覽表
附錄二:本章主要參考著作
第九章、基督教教堂
第一節(jié)、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
一、基督教第一次傳入中國唐代景教
二、基督教第二次傳入中國元代也里可溫教
三、基督教第三次傳入中國利瑪竇等來華
四、基督教第四次傳入中國和風(fēng)起云涌的教案浪潮
五、20世紀(jì)初中國基督教會的自立運動
六、三自革新和反帝愛國運動
七、開創(chuàng)中國基督教的新局面
第二節(jié)、基督教教堂在中國傳播軌跡
一、唐代景教教堂
二、元代也里可溫教教堂
三、明清時期基督教教堂
四、清末民國時期基督教教堂
五、新中國基督教教堂
第三節(jié)、中國基督教教堂建筑類型
一、羅馬式教堂
二、哥特式教堂
三、古典式教堂
四、拜占庭式教堂
五、中西合壁式教堂
六、中國式教堂
第四節(jié)、著名基督教教堂簡介
一、天主教教堂
1、北京南堂
2、北京西什庫教堂
3、天津西開教堂
4、河北邯鄲大名天主教堂
5、黑龍江哈爾濱天主教堂
6、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
7、江蘇南京石鼓路天主教堂
8、浙江寧波江北天主教堂
9、山東濟(jì)南洪家樓教堂
10、海南海口耶穌圣心堂
11、陜西延安橋兒溝教堂
12、臺灣萬金天主教堂
13、澳門大堂
二、東正教教堂
1、黑龍江哈爾濱圣索菲亞教堂
2、黑龍江哈爾濱圣母守護(hù)教堂
三、新教教堂
1、北京亞斯立堂
2、上海國際禮拜堂
3、福建廈門鼓浪嶼三一堂
4、山東青島基督教堂
5、廣東廣州石室圣心大教堂
6、臺灣臺北中山基督長老教會堂
7、香港圣約翰大教堂
第五節(jié)、本章小結(jié)
附錄一:著名基督教教堂一覽表
附錄二:本章主要參考著作
本書附錄
一、中國寺廟大事記
二、諸神誕辰及其有關(guān)民俗節(jié)日一覽表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