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的孩子》是為了紀念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特邀香港七位具有代表性的兒童文學作家撰寫的新作,體現(xiàn)了當下香港兒童文學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貌和水準。作品定位于孩子的成長,將視角對準當下普通香港孩子,書寫他們的所思、所想,同時幫助內(nèi)地兒童了解香港兒童,在他們之間搭建起一座心與心的橋梁。圖書主題積極、健康,給予孩子正能量。
每篇作品以短篇兒童小說的形式講述了香港少年兒童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故事,各具特色:《我們的杜鵑花》以杜鵑花為寄托,表達了香港人對祖國的思念之情;《我在香港國際學校上學的日子》反映了香港國際學校的校園生活,在這里,孩子們以各種形式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根;《神秘的小客人》走進了香港培育學校的孩子,充滿對一個無依無靠的孩童的關愛;《投訴》通過圖書館還書的故事,表現(xiàn)出不同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的喜怒哀樂;《夏日記事簿》以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孩子的暑假生活為縮影,表達了孩子們的心聲;《妹妹來自星星》關注自閉兒童,全家人真摯的愛戰(zhàn)勝了疾病,生病的妹妹病情日趨好轉(zhuǎn)。這些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面對生活中、校園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或喜或悲,但始終樂觀面對,積極改變,展現(xiàn)了“香港精神”在下一代中的延續(xù)。
◎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香港七位極具影響力的兒童文學作家聯(lián)袂創(chuàng)作,帶你認識光環(huán)下的真實香港
◎香港版“成長的煩惱”——“港味”外的小清新,成長中的“小確幸”
◎通過香港與內(nèi)地孩子面對家庭、校園等問題的不同解決辦法,帶給所有孩子思考◎圖書展現(xiàn)了當代香港普通兒童真實的成長經(jīng)歷,塑造了自然而立體的系列形象,點滴小事折射成長背后的時代變遷
◎圖書為兩岸兒童搭建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梁,引導小讀者形成“家國情懷”,增強中華民族的內(nèi)在凝聚力
主編及作者韋婭:原名左韋,現(xiàn)居香港。曾任香港演藝學院中文導師。至今出版著作50余部,曾多次獲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香港中文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及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等獎項,作品被收入內(nèi)地及香港小學語文教科書以及多種文學選本中。代表作《長翅膀的夜》《中三女生的心事》《人隨月色凈》等。
作者周蜜蜜:現(xiàn)居香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任香港作家聯(lián)會副會長、兒童文學藝術聯(lián)會會長。1980年開始寫作,至今已出版60余部著作并策劃了多部兒童電視節(jié)目,多次獲青年文學獎、市政局中文文學創(chuàng)作獎等獎項,代表作有《尋龍?zhí)诫U記》等。
作者宋詒瑞:現(xiàn)居香港。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東方語言系,師承季羨林教授,F(xiàn)任深圳作家協(xié)會會員、香港兒童文藝協(xié)會會長。已出版作品140余部,多次獲香港市政局中文讀物創(chuàng)作獎兒童故事組冠軍獎、季軍獎、優(yōu)異獎等,代表作為散文《呢喃集》、小說《難為了班長》等。
作者梁科慶:現(xiàn)居香港,任香港中央圖書館香港文學資料室館長。作品曾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香港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十本好書及受歡迎作家、全國偵探小說大賽懸疑獎等獎項。代表作《Q版特工》小說系列。
作者潘明珠、潘金英:現(xiàn)居香港,致力于推廣兒童文學,常共同出版作品,在《大公報》撰寫專欄。姐姐潘金英,現(xiàn)任香港公開大學導師,代表作《少年生活12道疑案》等。妹妹潘明珠,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任香港作家聯(lián)會理事,香港康文署文藝顧問等職務,代表作《時間偵探》等。
作者黃虹堅:現(xiàn)居香港。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北京電影學院編導系畢業(yè)。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多年,作品有小說、散文、電影劇本等,曾獲冰心兒童文學獎、香港文學雙年獎等獎項。代表作有《講不完的故事》等。
我們的杜鵑花 / 周蜜蜜
我在國際學校上學的日子 / 宋詒瑞
神秘的小客人 / 韋婭
投訴 / 梁科慶
夏日記事簿 / 潘金英、潘明珠
妹妹來自星星 / 黃虹堅
《我們的杜鵑花》 周蜜蜜/著
過了農(nóng)歷新年不久,天氣漸漸變得暖和起來。
這是個晴朗的星期一。
清晨時分,王倩兒和以往一樣,被鬧鐘叫醒了。
她睜開眼睛,就看見床邊有一片悅目的蔚藍色——
。∧鞘谴貉b校裙,不用問,一定是媽媽為她準備的,春天已經(jīng)來到啦!
倩兒心頭一暖,即刻起床梳洗,換上帶著薰衣草香氣的、湖水藍色的春裝校裙,只覺神清氣爽,真好!
她高高興興地走到飯廳,向媽媽道過早安,再進食美味的早餐。
坐在旁邊的爸爸,笑瞇瞇地稱贊倩兒這一身校裙穿得好看,更令她心中像開了花一般美好。
吃完早餐,王倩兒背上書包去上學,腳步特別輕盈。當她路過人行道旁邊的小花圃時,忽然眼前一亮:一叢一叢的杜鵑花開了,橙、紅、粉、紫,色彩繽紛,好看極啦!她忍不住停下腳步,喜滋滋地看了一會兒才重新上路,一首贊美杜鵑花的歌兒,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
淡淡的三月天,
杜鵑花開在山坡上
杜鵑花開在小溪畔
多美麗啊
像村家的小姑娘
像村家的小姑娘
……
《投訴》 梁科慶/著
八時整,上課鐘聲響徹校舍內(nèi)外。
這學期,陽光小學大力推行課外閱讀,重新編排課程,把每天首節(jié)課編為晨讀課,同時開放校園,學生可自攜課外書,或到學校圖書館借書,在校舍內(nèi)任何一個角落里無拘無束地閱讀半小時,享受閱讀的樂趣。
上課鐘聲響過后,圖書館主任張老師匆匆忙忙地趕往圖書館。這時候,學生總會擠在館內(nèi)借書、還書,圖書館領袖生雖然能干、盡責,但對于管理秩序還缺乏技巧,她必須在圖書館里坐鎮(zhèn)。剛才她與同事大談在日本泡溫泉的趣事,錯過了時間,遲了五分鐘,希望圖書館不會出亂子。
然而要出事的話,何需五分鐘呢?
走廊盡頭,本應在圖書館里當值的周小麗氣急敗壞地跑過來,邊跑邊喊:“張老師,不好了!圖書館出事……”
《神秘的小客人》 韋婭/著
推開南窗,外面的陽光好明亮呀,明晃晃的耀眼。初秋的風翩然而至,溫暖的空氣里裹挾著某種神秘的花香氣息,我不由自主地深深吸了一口氣。
哦,這秋日,這陽光,真好!
忽然,我聽到有人用鑰匙開門的聲音。好奇怪,爸爸不在家,媽媽出門了,會是誰呢?
“頻頻!”我聽到爸爸的聲音。
我好高興:“爸爸!不是說禮拜一回來嗎──”
我忽地收住話──我看見爸爸的身后跟著一個女孩子。她約莫十二三歲的樣子,瘦削的瓜子臉,膚色微黃,兩只機靈的黑眼睛卻很好看,像兩顆星星似的,朝我望過來。我從來沒見過爸爸帶小朋友回來──他的朋友全是大人。
“頻頻,來認識一下。她叫燈兒,是爸爸老同學的孩子。”
冷不丁來了位小客人!
我打量了她一眼,腦子里閃過一絲好奇。這女孩的名字好特別,她叫“燈兒”,有誰會叫這樣的名字?燈,或者燈泡、電線、麻繩,諸如此類的……我心里笑。
女孩兩只眼睛忽閃忽閃的,她并不怕生,大大方方地朝我咧嘴一笑:
“嗨,頻頻!”
她的聲音脆脆的,像剛上市的白蘿卜。
“哦,燈兒……”我朝她揮了揮手,這是禮貌。
她把手里提著的一個粗布環(huán)保袋往地板上一擱,兩只腳很努力地互相踩了一下,一雙鞋子隨即離開了她的腳丫子,并列排放在了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