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家庭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家庭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家庭社會工作的過程與技巧、家庭暴力與單親家庭、家庭問題的社會工作介入等社會工作者及社會工作專業(yè)學生必備的專業(yè)知識;修訂版本更新了實務部分的方法與技巧指導。
張翠娥,博士,華中農業(yè)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中級社會工作師。長期從事家庭社會工作、性別與家庭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項,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合著2部。曾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華中農業(yè)大學教學質量一等獎等。2015年入選武漢市“黃鶴英才”(社會工作)專項計劃。
孔海娥,博士,江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人類學與社會工作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農村婦女問題與婚姻家庭問題。主持省部級課題4項,出版專著《女性生命歷程的角色實踐》,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
鐘華,博士,華中農業(yè)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中級社會工作師。長期從事社會工作實務的教學、研究和實踐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弱勢群體應對策略、老人長期照顧等。出版專著《敘事心理學》,譯著《羅杰斯著作精粹》。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家庭社會工作概述
第一節(jié) 家庭社會工作的內涵與特征
第二節(jié) 家庭社會工作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家庭社會工作的內容
第二章 家庭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jié) 家庭系統(tǒng)理論
第二節(jié) 家庭壓力理論
第三節(jié) 家庭發(fā)展理論
第四節(jié) 女性主義理論
第三章 家庭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節(jié) 整合社會工作方法
第二節(jié) 家庭治療方法
第二篇 過程
第四章 家庭社會工作過程Ⅰ:開始與預估
第一節(jié) 接案準備
第二節(jié) 開始階段
第三節(jié) 家庭評估
第五章 家庭社會工作過程Ⅱ:目標設定與介入
第一節(jié) 設定目標與合約簽訂
第二節(jié) 處遇技巧
第三節(jié) 父母親職訓練技巧
第四節(jié) 家庭會議技巧
第六章 家庭社會工作過程Ⅲ:結案與評估
第一節(jié) 結案方式
第二節(jié) 結案反應
第三節(jié) 結案步驟
第三篇 專題
第七章 夫妻關系的社會工作介入
第一節(jié) 夫妻關系的內涵與特征
第二節(jié) 婚外情的社會工作介入
第三節(jié) 再婚夫妻的社會工作介入
第八章 親子關系的社會工作介入
第一節(jié) 親子關系及其特點
第二節(jié) 親子關系問題
第三節(jié) 親子關系的介入方法與工作坊
第九章 特殊家庭的社會工作介入Ⅰ
第一節(jié) 單親家庭的社會工作介入
第二節(jié) 失獨家庭的社會工作介入
第十章 特殊家庭的社會工作介入Ⅱ
第一節(jié) 空巢家庭的社會工作介入
第二節(jié) 流動人口家庭的社會工作介入
第三節(jié) 身心障礙家庭的社會工作介入
第十一章 家庭暴力的社會工作介入
第一節(jié) 家庭暴力概述
第二節(jié) 社工介入家庭暴力的指導原則及角色
第三節(jié) 家庭暴力的社會工作介入方法與策略
參考文獻
第一章 家庭社會工作概述
家庭社會工作是最早的社會工作實務,也是當前最為重要的社會工作分支與領域之一。本章闡述了家庭社會工作的內涵和特征,介紹了家庭社會工作的發(fā)展歷史和主要內容。
第一節(jié) 家庭社會工作的內涵與特征
家庭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在家庭領域的運用。因此,理解家庭社會工作的內涵和特征必須從了解什么是家庭開始,家庭的定義決定著哪些人應該被納入家庭社會工作中。
一、什么是家庭
(一)家庭的內涵
作為人類社會中最古老、最普遍的組織形式,家庭(family)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概念。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與社會文化中,家庭的含義不同。狹義的家庭指一夫一妻制構成的單元;廣義的家庭則涵括人類在不同的進化階段上的各種家庭形式,包括血緣家庭、普那路亞家庭、對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個體家庭等。從社會設置視角來看,家庭是最基本的社會設置之一,是人類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制度和群體形式;從功能來看,家庭涵括了兒童社會化、老人贍養(yǎng)、性滿足、經(jīng)濟合作等功能,是人類親密關系的基本單位;從關系角度來看,家庭是以婚姻關系為基礎、以血緣(含擬制血緣)關系為紐帶建立起來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綜上,家庭是以婚姻、血緣(包括擬制血緣)關系為紐帶聯(lián)結起來共同生活的社會群體。
第一,在認識家庭概念時,必須明確其與相關概念的差異。首先,家庭與日常生活中所指的家(home)是不同的。家更側重于居住地和居住場所,而家庭概念側重于家庭的成員,指的是具有實際功能的確切的生活單位。其次,家庭與戶(house hold)的概念也是不同的。雖然通常說一家一戶,但是兩者在法律意義、構成要件和建制上均有差異。從法律意義上看,家庭屬于民事法律范疇,戶制屬于行政法范疇;家庭以有權利義務關系的親屬為構成要件,戶以“共居”為構成要件;家庭無明確建制,戶有比較完善齊全的建制,以戶口簿為依據(jù),有戶主與家屬的區(qū)分。
第二,在把握家庭的內涵時,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家庭的本質。首先,家庭是自然關系和社會關系的統(tǒng)一體。家庭建立在血緣關系和姻緣關系的基礎上,無論是血緣關系還是姻緣關系,都既是一種自然關系,也是一種社會關系。因而家庭既具有自然屬性,也具有社會屬性,是自然關系與社會關系的統(tǒng)一體。其次,家庭是一個歷史范疇。作為人類生活的一種組織形式,家庭不是自人類誕生之初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因此,家庭不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遷而變化,具有歷史性。再次,家庭是一個最典型的初級社會群體。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它滿足了家庭成員的多種需要,家庭成員之間有著持續(xù)和穩(wěn)定的互動,他們對家庭投入了自己的全面?zhèn)性和豐富的情感。最后,家庭是一種最普遍的社會制度。從橫向看,家庭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民族、國家和社會。從縱向看,家庭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制度之一,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歷史階段。
第三,在認識家庭概念時,要深入了解家庭的多元化。事實上,對家庭進行界定是非常復雜和困難的。家庭的界定與其所處的社會歷史文化緊密相關。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在不同的國家和民族,人們對家庭的認識是不同的。尤其是在家庭社會工作實務中,“家庭是什么”常常是讓家庭社會工作者(以下簡稱社工)非常困擾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家庭既可以包括傳統(tǒng)意義上的雙親家庭、單親家庭、繼父母家庭、收養(yǎng)家庭,也可以包括丁克家庭、同性戀家庭,甚至還可以包括那些非親屬關系、非法律認可,也不一定居住在一起,只是分享生活的人。因此,建立家庭的兩位成人不一定是異性(如同性戀家庭),不一定住在同一地方(如通勤夫妻即兩地分居夫妻),不一定有性關系,也不一定有愛情。家庭中可以沒有父母(如父母雙亡,由兄弟姐妹組成的家庭),可以沒有子女(如丁克家庭),也可以沒有兄弟姐妹,即使有子女和兄弟姐妹也可以沒有血緣關系。社工必須在理解、接受和尊重家庭這些多元化特性的基礎上把握家庭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