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朗誦藝術(第二版)》是廣大朗誦藝術實踐者與研究者的“應需之作”,分為上下兩編,上編闡釋朗誦理論技巧,下編是朗誦文本指導,技巧闡釋力求簡潔明了,應用指導力求針對性強,可以成為朗誦愛好者的指導讀物,也可以作為播音主持專業(yè)核心課程《文藝作品 演播》教材配套使用。朗誦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作為藝術朗誦具有悠久的實踐歷史與較為完整的理論建構,可以說,朗誦與人類同時產(chǎn)生,與勞動相伴相隨。人們利用朗誦活動相互交流、共同生活、傳達信息、完善言行。朗誦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具有巨大的社會傳播功能、交際功能。朗誦的理論體系也慢慢地在朗誦實踐中得以誕生并回過來指導朗誦實踐,使朗誦藝術蓬勃發(fā)展、日益完善。作為技術,朗誦具有一定的技巧方法,無論是宏觀技巧還是微觀技巧都對朗誦表達起著明顯的完善美化功能。這些技巧方法在理論的支撐與指導下經(jīng)過刻苦認真的訓練是可以習得的。要注意的是,技巧的獲得需要長期的訓練,技巧的完善需要刻苦的學習,日積月累、天長日久,朗誦表達時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才能消除技巧的痕跡,使朗誦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目前,關于朗讀、朗誦或者誦讀的書籍、文章相當豐富,這是因為開展的活動多了,愛好者也多了。特別是課堂教學的需要更是熱切而急迫。這是我國民族文化復興、日益繁榮發(fā)展的表現(xiàn),值得鼓掌歡呼!
謝倫浩的著作,理論闡述明白曉暢,實例解讀深入淺出,表明了作者在這方面的修養(yǎng)和造詣,也顯現(xiàn)了作者恪盡職守的責任感。作者研究播音主持藝術多年,教學實踐經(jīng)驗豐富,自從擔任系主任后,更能感受到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強烈愿望和迫切要求。學習播音主持藝術,必須加強基本功力的錘煉,而朗誦,就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在這本書里,我們可以了解朗誦藝術的基本理論知識,習得朗誦藝術的應用表達技巧;可以揀選適合學生具體條件的篇目,按部就班地進行訓練;也可以根據(jù)不同場合,集中某些題材、體裁相近的篇章,分別由集體或個人進行演出。因為理論技巧實用,內(nèi)容材料豐富,匯集了多種多樣的類別和品種,所以本書具有廣泛的適應性,普及和提高的層級性,深入研究的可能性,以及風格各異的多樣性,作為教學參考和材料訓練,應該說很有特點、很有價值,可以備于案頭,時時閱讀。
在讀過的類似的著作里,我發(fā)現(xiàn)存在著某種共同的問題,可以提出來一起探討。
首先是“輕朗讀、重朗誦”的問題。人們總以為朗讀就是簡單地念字出聲,沒有什么藝術性,遠不如朗誦那樣激情洋溢、感人至深。其實,朗讀和朗誦具有同樣的“語言功力”的要求,只不過是內(nèi)容需要和場景不同,而產(chǎn)生了各自的傳播目的和表達形態(tài)的差異,兩者都屬于有聲語言創(chuàng)作范疇。關于朗讀的種種要素,可以參看拙著《朗讀學》,里面談到了諸多法則和技巧。朗讀,不僅適合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文本,而且有優(yōu)劣、高下的區(qū)別,并不是人人都能朗讀得好的。應該說,朗讀正是朗誦的基石,沒有打好朗讀的基本功,要想提高朗誦水平,那是很難的,F(xiàn)在很多朗誦,之所以不能滿足廣大受眾的期待,恰恰是由在有聲語言創(chuàng)作基礎方面存在缺憾造成的。
要想在朗誦上深造,首先必須進行朗讀訓練。正如要想在播音主持藝術方面成熟起來,也必須打好朗讀的基礎一樣。朗讀水平也會影響即興口語的明晰曉暢,道理自在其中。
其次是“輕感受、重技巧”的問題。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只要將其選定為朗誦材料,那就先要對其加深理解和加強感受。感受是關鍵。缺乏感受,只能在有聲語言藝術殿堂外面徘徊。而所謂感受,在朗讀、朗誦的要求中,是指“感知于外、受之于心”,核心是有聲語言創(chuàng)作主體與文本創(chuàng)作主體必須達到“視域融合”。朗誦之前,一定要悉心感受作品的創(chuàng)作語境、時代背景、題材體裁、寫作目的、寫作手法,特別是作者的具體思想感情。由此,朗誦者熟稔作品于胸中,化為自己的切身體驗,再進行朗誦的諸種細節(jié)準備。在朗誦過程中,把這些感受融會貫通,并行之于聲。其中,朗誦者的“回溯感”“當代感”便會油然而生。這樣,就把作者和朗誦者融為一體,而以朗誦者作為創(chuàng)作主體,給以準確、恰當?shù)谋磉_,便有可能進入朗誦藝術的佳境。否則,或者只是作者的化身,脫離當代語境,或者只是朗誦者的當下身份,產(chǎn)生同作者的隔閡,這都給朗誦本身造成兩張皮的效果,不容易成功。
再次是“重文字、輕聲音”。以為文字中已經(jīng)蘊含了一切,只要按照文字的讀音去朗誦,肯定沒有問題。如此,語音固然標準、規(guī)范了,但是卻缺乏生命的活力,不能動人心弦、感人肺腑。在朗誦時,最好能夠做到:把作品變成自己想說、自己要說的“話”,脫口而出。千萬不要“有字無句、有句無章”,更不要刻意地、機械地模仿別人的聲音、語調(diào)。只有這樣,才可能達到“有感而發(fā)、有的放矢、有動于衷”,而不是“睜眼看字不動腦,張口說話不動心”。
最后是“重語言、輕狀態(tài)”。認為朗誦既然是使用有聲語言,那就不必考慮狀態(tài)問題了,或者只是稍加注意就可以了。這種做法,往往不能“進入狀態(tài)”,而且還會導致“錯誤狀態(tài)”,甚至“功虧一簣”“勞而無功”。朗誦狀態(tài),是有聲語言創(chuàng)作“成敗攸關”的問題,絕不可小覷。錯誤狀態(tài)經(jīng)常使朗誦者身不由己,把相當充分的準備工作付之東流,使一切美好的設想化為泡影。因此,我們要注意“變聲音先變狀態(tài)”,努力隨時隨地調(diào)整狀態(tài),實現(xiàn)“自如狀態(tài)”的心理預期,以便達到始終“自如”的目的。
我們在普及朗誦活動的過程中,事實上就在普及和推進文化的自覺,并提升人們的生存質(zhì)量和生活價值。人們需要時代精神的哺育,需要人文關懷的陶冶。而有聲語言,正是“人文精神的聲音化”,凝聚著民族的血脈,負載著文明的傳承。它確實是口耳之學,同時,又是“心有靈犀”的精神樂園!謝倫浩同志的著作,正包含著這樣的人生哲理。
是為序。
中國傳媒大學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張頌 2009年端午
上篇?朗誦理論技巧
第一章?朗誦的特性?/ 003
一、朗誦的界定?/ 003
二、朗誦的特點?/ 004
三、朗誦的社會功能?/ 005
四、朗誦的歷史發(fā)展?/ 007
五、對文學作品朗誦的認識?/ 009
第二章?朗誦的準備?/ 013
一、朗誦的前期準備?/ 013
二、朗誦作品的選定?/ 014
三、對朗誦作品的理解?/ 015
四、對朗誦作品的感受?/ 016
五、朗誦作品的語音把握?/ 018
六、朗誦者的聲音造型?/ 027
七、朗誦者要具備的素質(zhì)?/ 039
八、朗誦者的風格形成?/ 041
第三章?朗誦的技巧?/ 044
一、朗誦技巧的整體把握?/ 044
二、朗誦的停頓技巧?/ 045
三、朗誦的重音技巧?/ 048
四、朗誦語速與節(jié)奏的把握?/ 051
五、朗誦語勢與語調(diào)的運用?/ 052
六、朗誦時特殊有聲技巧的運用?/ 055
七、朗誦時目光語的運用?/ 057
八、朗誦時臉部表情的控制?/ 058
九、朗誦中的手勢表達?/ 060
十、朗誦時的姿態(tài)調(diào)整?/ 063
十一、朗誦者服飾裝扮技巧?/ 065
第四章?朗誦的進行?/ 069
一、朗誦進行的整體設計?/ 069
二、朗誦時的狀態(tài)調(diào)控?/ 070
三、朗誦過程中的心理表征?/ 072
四、朗誦怯場的心理調(diào)控?/ 073
五、朗誦進行中的情感調(diào)控?/ 076
六、朗誦作品的配樂?/ 077
七、朗誦時麥克風的使用?/ 079
八、集體朗誦的設計與進行?/ 079
九、朗誦比賽的策劃與實施?/ 081
下篇?朗誦文本指導
第五章?古典詩詞的朗誦?/ 097
一、詩歌的文學特征及古代詩歌的類型?/ 097
二、古代詩歌的朗誦方法?/ 098
三、古典詩詞文本朗誦指導?/ 099
第六章?現(xiàn)代詩詞的朗誦?/ 126
一、現(xiàn)代詩歌的文學特征與類型?/ 126
二、現(xiàn)代詩歌的朗誦方法?/ 127
三、現(xiàn)代詩歌文本朗誦指導?/ 128
第七章?散文的朗誦?/ 166
一、散文的文學特征與類型?/ 166
二、散文的朗誦方法?/ 167
三、散文文本朗誦指導?/ 168
第八章?小說、故事的朗誦?/ 205
一、小說、故事的文學特征與類型?/ 205
二、小說、故事的朗誦方法?/ 206
三、小說、故事文本朗誦指導?/ 207
第九章?童話、寓言的朗誦?/ 227
一、童話、寓言的文學特征與類型?/ 227
二、童話的朗誦方法?/ 228
三、寓言的朗誦方法?/ 229
四、童話、寓言文本朗誦指導?/ 230
第十章?劇本的朗誦?/ 251
一、劇本的文學特征與類型?/ 251
二、劇本的朗誦方法?/ 252
三、劇本文本朗誦指導?/ 254
參考文獻?/ 279
后??記?/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