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閱讀書系》立足中國文學的高度,以名家名作為重要牽引,挑選出適合青少年閱讀的篇章(包括散文和小說)單獨成冊,引導青少年從經(jīng)典中品讀、感悟人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養(yǎng)!渡倌曛袊宋拈喿x書系:陽光的時間(彩插版)》精選了作家格非《青黃》《戒指花》等5篇小說,以及《詞語》《時代與經(jīng)典》等多篇經(jīng)典散文,他的敘事繁復精致,語言華美典雅,散發(fā)著濃厚的書卷氣息,充分向青少年展現(xiàn)了中國文學的偉大魅力。
《陽光的時間》是格非向音樂大師致敬的美文,它顯示了格非對門德爾松、貝多芬、莫扎特等大師作品的熟稔程度和獨特的理解。作為古典音樂的“發(fā)燒友”,他會在與大師的比較中談門德爾松的“尷尬”地位,會通過“E小調(diào)幻想曲”的三個演奏者的演繹比較其不同的風格特點!渡倌曛袊宋拈喿x書系:陽光的時間(彩插版)》精選格非的三部小說和十一部散文作品。
接受文學的邀約
二十多年前,我在《大家》創(chuàng)刊號上,讀到格非的中篇小說《相遇》,時至今日,我依然對閱讀中那種神秘體驗和隱隱的激動記憶猶新。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是英國遠征軍侵略西藏的那段歷史。事實上,榮赫鵬帶領的英國遠征軍侵略西藏的目的是要長期占領西藏,然而,當他用精良的武器擊敗藏軍時,卻發(fā)現(xiàn)他們無法統(tǒng)治這片充滿神秘意味的土地和那個滿懷自信的民族,于是,遠征軍掠奪大量金銀財物之后揚長而去。這一事實,在榮赫鵬的回憶錄《英軍侵略西藏史》中有詳細的記載。在這里,格非并非想要再現(xiàn)那段歷史,在他的理解中,“英國軍人歷經(jīng)長途跋涉進入中國西藏,似乎并不意味著對西藏占領與征服,而只是僅僅對它進行了一次禮節(jié)性的拜訪”。它是兩種文化在西藏高原上的一次相遇與碰撞,也是征而不服的對話與對抗,這正是小說家對這段歷史的獨特理解和文學闡釋。在另一種意義上,對于文學的讀者來說,正是在與小說的相遇中,閱讀成為他們接受文學邀約的莊嚴儀式,在心靈的沉浸中領受著格非給予的精神饋贈。
我猜想,張學昕教授在編選本卷時,在選目上一定頗為躊躇。因為像格非這樣的中國當代重要作家,小說創(chuàng)作甚豐,選來選去總會生出遺珠之憾。這其中像《相遇》《錦瑟》,以及近期連續(xù)獲老舍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的《隱身衣》,未能選入一定會讓人心存不甘。況且,像《欲望的旗幟》《望春風》和摘得茅盾文學獎桂冠的“江南三部曲”等長篇巨著,因限于選本的體例而無法考慮,甚至萌生這種選擇是否具有代表性的疑問。好在這部文集是可以作為了解格非作品的基礎,想到這些,內(nèi)心似乎有了一點兒寬慰。因為,這種文學的邀約,也是走進格非文學世界的良好開端。
小說部分選入三篇,其中《迷舟》發(fā)表于1987年,《褐色烏群》發(fā)表于1988年,《蒙娜麗莎的微笑》發(fā)表于2007年。前兩篇小說是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先鋒小說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格非的成名作。1986年格非以短篇小說《追憶烏攸先生》登上文壇。這篇寫于旅途列車上的小說,從一個孩子的視角講述關于“烏攸先生”的故事。格非并沒有按照慣常的敘事方式講述故事的來龍去脈,他把“三個穿警服的人”的調(diào)查過程與孩子記憶的片段巧妙地“焊接”在一起,讓那些“折疊”在孩子記憶深處的印象在“追憶”中徐徐浮現(xiàn):看弟弟老K殺雞、焚書的火光、烏攸先生復仇、杏的出現(xiàn)、烏攸先生被槍斃的場面,這些屬于孩子的記憶,體現(xiàn)著孩子觀察的興趣點和“劇照式”的空間性和斷片性的記憶特點。這篇一氣呵成的小說,敘事手法極為精妙奇異,讓格非“第1次意識到了生命、記憶以及寫作所構(gòu)成的那種神秘的關系”,正是這種“神秘關系”的發(fā)現(xiàn)與思考,為格非此后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一個精神高度。
……
格非,清華大學教授,學者型作家。其作品堅韌、優(yōu)雅而睿智,呈現(xiàn)了一個世紀以來中國知識分子內(nèi)在精神的衍變。曾獲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老舍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等多種文學獎項。出版有長篇小說“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夢》《春盡江南》)及《望春風》《敵人》《邊緣》《欲望的旗幟》等,中短篇小說集《褐色鳥群》《雨季的感覺》《蒙娜麗莎的微笑》等。另有論著和散文隨筆集若干。
·小說
迷舟
褐色鳥群
蒙娜麗莎的微笑
·散文
當木匠,還是上大學?
十年一日
我與音樂
陽光的時間
詞語
似曾相識的精靈
小說和記憶
作家的局限和自由
時代與經(jīng)典
列夫·托爾斯泰與《安娜·卡列妮娜》
魯迅和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