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城記:歷史記憶中的千年成華》以成都東區(qū)的羊子山為文化中心,鎖定古成都、華陽區(qū)域,即今成華區(qū)為考察對象,這里有羊子山,它是三千年前古蜀王朝的國家祭祀臺,是古蜀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有金牛道,它是首見于史書的連接古蜀與中原王朝的重要通道;有駟馬橋,它是蜀地重要文化符號;有川西一禪林昭覺寺,它是日本、東南亞眾多佛教寺廟的祖庭……從地理(以東山——羊子山為中心)、自然(熊貓基地、張儀筑城)、考古(祭祀臺、漢畫像磚、后蜀遺址、宋墓)及文化(文學、書畫流派)、梵音(昭覺寺、多寶寺)、移民文化等多個方面,用豐富的影像資料和生動的文字講述古成都、華陽數(shù)千年的文化與歷史故事。
政協(xié)成都市成華區(qū)委員會編,蕭易主編。
蕭易 作家,《中國國家地理》《南方周末》等專欄撰稿人,出版有《知道》《空山》《影子之城》等書。
地理
東山之邊 沙河流淌
道教傳說下的山與水
宮道向北 商道往東
北湖 張儀筑城留遺珠
自然
黑白之道 熊貓的象征
國寶家園 熊貓與一座城
考古
羊子山 古蜀王朝的國家祭祀臺
動蕩與融合 一座戰(zhàn)國墓背后的移民史
畫像磚 再現(xiàn)漢代成都
五代和陵 遙想后蜀的花間傳奇
帝陵背后的五代十國史
宋墓中的西蜀夢華錄
《成都縣志》《華陽縣志》中的線裝成華
詩畫
科舉 戲劇與送別 駟馬橋 成都詩歌第一橋
西蜀黃荃與工筆畫派
千年前的游樂之風
梵音
昭覺寺 壁畫留唐風 曉鐘傳明音
多寶寺 玄奘與道因的誦經聲
移民
湖廣填四川 成華客家
名門之后 家譜背后的移民史
場鎮(zhèn) “湖廣填四川”的活化石
客家遷徙 為川菜帶來美食基因
名人
敦煌歸來 張大干在昭覺寺
孫震 祠堂里創(chuàng)立名校
張培爵 十七塊銀元辦新學
影像
外國人鏡頭下的百年成華
親歷
五湖四海 東郊工業(yè)移民
王國維之子 把人生刻錄在大東郊
一位工業(yè)遷徙者的故事
非遺
“冷巷子”走出川劇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