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非罪的界定,無論在理論界還是實務界都是非常重要和難以把握的課題。將行為準確入罪或出罪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就目前我國理論界和實務界狀況而言,罪與非罪的界定需要重新思考犯罪本質、犯罪構成,恰當?shù)淖龇ㄊ鞘狗缸锉举|具有可操作性,對犯罪構成進行階層性的思考。將界定的模式由靜態(tài)體系轉化為動態(tài)的運行系統(tǒng)。對行為是否構成犯罪,需要對其進行事實行為、四方面要件結合、四方面要件結合是否具有“有機性”等三個階層的判斷,其中四方面要件結合判斷和“有機性”判斷兩者是對我國傳統(tǒng)犯罪構成理論的重新解讀,繼承于我國傳統(tǒng)的四方面要件的犯罪構成理論。界定時的價值取向,不僅側重于打擊犯罪,同時也要側重于人權保障。
李占州,男,1980年生,河南鄭州人。2007年至2010年全日制攻讀武漢大學法學院刑法學博士研究生,2010年獲法學博士學位。曾任第21、22、23屆武漢大學法學院博士生會主席。在檢察機關工作期間,辦理各類職務犯罪偵查案件、審查逮捕案件、公訴案件、抗訴案件1000余起,參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刑事司法指南》編輯工作。主編《刑法深思——武漢大學刑法學博士生文集》1部,翻譯英文著作《死刑的全球考察》1部,在《人民檢察》、《檢察日報》等法律類核心報刊發(fā)表論文近20篇。
總序
第一章 罪與非罪界定概述
第一節(jié) 意義
一、罪刑法定原則的體現(xiàn)
二、良性司法運作的實現(xiàn)
三、正當權利保障的途徑
四、刑罰價值實現(xiàn)的前提
第二節(jié) 罪與非罪界定的價值取向
一、法益保護的價值取向
二、人權保障的價值取向
三、法益保護和人權保障的平衡
第三節(jié) 罪與非罪界定的研究方法論
一、分析的研究方法
二、綜述的研究方法
三、哲理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罪與非罪界定的原則
第一節(jié) 罪刑法定原則
一、罪刑法定原則在我國實施的現(xiàn)狀
二、罪與非罪界定中的罪刑法定原則
三、罪刑法定原則中的解釋
第二節(jié) 全面評價原則
一、全面評價原則下的事實
二、全面評價原則在罪與非罪界定中的意義
三、罪與非罪界定中全面評價原則的內涵
第三節(jié) 刑法謙抑原則
一、刑法謙抑原則的內涵、價值取向、表現(xiàn)
二、刑法謙抑原則的價值取向
三、刑法謙抑原則在罪與非罪界定中的表現(xiàn)
第三章 罪與非罪界定的邏輯起點:犯罪本質
第一節(jié) 犯罪本質的學說紛爭
一、社會危害性本身的爭議
二、社會危害性否定論
三、社會危害性肯定論
四、結論
第二節(jié) 嚴重社會危害性與規(guī)范違反的契合
一、法益侵害替代論
二、,法益侵害說的反思
三、規(guī)范違反與嚴重社會危害性的契合
第三節(jié) 規(guī)范違反說的合理性
一、經(jīng)典作家犯罪本質的論述是規(guī)范違反說的理論來源
二、人權保障是規(guī)范違反說積極功能的具體體現(xiàn)
三、二元的行為無價值論是對規(guī)范違反說泛道德化的有力反駁
四、規(guī)范違反說是犯罪成立理論階層化在犯罪本質方面的具體指導
第四章 罪與非罪界定的事實起點:事實行為
第一節(jié) 事實行為的前提--行為
一、行為的學說
二、本書對行為的界定
三、行為的特征
……
第五章 罪與非罪界定的一般標準:犯罪構成有機性的提倡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