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原理
定 價:75 元
叢書名:21世紀高等院校新聞學與傳播學經(jīng)典教材
本書結合國內傳媒業(yè)發(fā)展的情況,參考傳播學理論相關教學的實際,對傳播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在內容安排上,涵蓋了傳播學*基本的知識,包括傳播學的形成與發(fā)展、傳播者、傳播的內容、傳播媒介、受眾、傳播效果、傳播類型、傳播模式、傳播學研究方法等。
結構完整,內容翔實,充分展現(xiàn)傳播學理論框架和基礎知識。在綜合經(jīng)典理論的基礎之上,體現(xiàn)了近年來傳播學領域內的新發(fā)展、新動向、新理論,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
序信息傳播對人類來講至關重要。在2020年談信息傳播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每天有各種媒介給我們提供大量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這些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wǎng)絡媒介上各種各樣的不實信息、謠言等也傳播得同樣迅猛,這也需要我們對信息傳播的規(guī)律、特征等進行深入研究。自人類誕生之后,信息之間的傳播就從來沒有中止過,傳播活動是人類賴以成立的基礎,是人類能夠形成社會的必要手段,同時,傳播也是人類社會的基本問題之一。對傳播的研究,實質上就是對人類文明產生和發(fā)展的一種根本機制進行探討和闡釋。從古到今,從國外到國內,人類一直不間斷地對信息傳播進行研究,這些研究包括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傳播效果、傳播受眾等。對信息傳播現(xiàn)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時期,但是逐步形成一門學科是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中葉。一直到現(xiàn)在,對信息傳播現(xiàn)象的研究促成了一門顯學的誕生傳播學。傳播學是一門綜合學科,是在新聞學、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tǒng)論以及語言學、符號學等學科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門學科,是專門研究人類信息傳播技巧、信息應用及其規(guī)律的學科。傳播學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它本身的建立就得益于很多社會學科的有益知識和補充,同時又反過來對其他社會學科形成一定的沖擊,傳播學在美國的形成受到政治、經(jīng)濟、社會、軍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傳播學實際上存在于各種學科對于社會傳播現(xiàn)象的研究之中。傳播學是在20世紀80年代引進中國的,*早出版的國外著作是威爾伯·施拉姆的《傳播學概論》。自傳播學引入中國以來,有關傳播學的著作、教材層出不窮,其中不乏許多優(yōu)秀之作,這些優(yōu)秀之作對中國傳播學的發(fā)展功不可沒,對中國傳播理論和傳媒實踐也具有重大指導意義。但是,在近些年,以網(wǎng)絡技術為依托的新媒介不斷出現(xiàn),微博、微信等迅猛發(fā)展。2020年4月,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wǎng)民規(guī)模為9.04億,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率達64.5%。由于網(wǎng)絡傳媒的迅速發(fā)展,新鮮事物的不斷出現(xiàn),在現(xiàn)有傳播學教材中還有值得補充和完善的地方。在編寫《傳播學原理》的過程中,注重對基礎知識的闡述,同時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比如對信息知識對傳播學的價值、自我傳播內容的一些修正,對傳播模式的創(chuàng)新以及傳播技巧的探討等。編者希望通過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闡述幫助學習者對傳播學的理論框架和基礎知識有深入的了解。全書共分十五章。包括傳播學的形成與發(fā)展(第一章)、傳播學重要思想來源與主要奠基者(第二章)、傳播者(第三章)、傳播的內容·信息(第四章)、傳播媒介(第五章)、受眾(第六章)、傳播效果(第七章)、自我傳播(第八章)、人際傳播(第九章)、組織傳播(第十章)、大眾傳播(第十一章)、國際傳播(第十二章)、傳播模式(第十三章)、傳播技巧(第十四章)、傳播學研究方法(第十五章)。本書的完成是眾多同仁共同努力的結果,感謝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編輯馮英、尹春雪、祝曄的辛苦勞作,同時感謝那些閱讀和使用本書的教師、學生、研究者。杭孝平2020年6月于北京
杭孝平教授,傳播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博士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F(xiàn)任北京聯(lián)合大學新聞傳播學科帶頭人、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點負責人、北京聯(lián)合大學網(wǎng)絡素養(yǎng)教育中心主任、北京聯(lián)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教務處副處長。北京市優(yōu)秀教師、北京市長城學者培養(yǎng)對象、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聯(lián)合大學百位杰出中青年骨干教師、紐約城市大學訪問學者、北京市千龍智庫專家、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節(jié)目評審專家、中國傳媒大學傳媒經(jīng)濟研究所兼職研究員。發(fā)表論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近20篇,出版專著/教材3部;主持或參與**級、省部級項目5項,委辦局級項目4項。
目 錄第一章? 傳播學的形成與發(fā)展 / 001第一節(jié)? 傳播學及其形成 / 001一、傳播的定義及特點 / 001二、傳播學的形成 / 010第二節(jié)? 人類傳播活動的演進 / 014一、口語傳播時代 / 015二、文字傳播時代 / 017三、印刷傳播時代 / 018四、電子傳播時代 / 020五、網(wǎng)絡傳播時代 / 024第三節(jié)? 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 026一、傳播過程中傳播對象內部的運動規(guī)律 / 026二、傳播活動中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 / 027三、研究傳播和社會的相互關系 / 027【思考題】 / 028第二章? 傳播學重要思想來源與主要奠基者 / 029第一節(jié)? 傳播學重要思想來源 / 029一、達爾文及其進化論 / 029二、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論 / 031三、馬克思的精神交往理論 / 034第二節(jié)? 傳播學四大奠基人 / 036一、社會心理學家?guī)鞝柼?middot;盧因 / 036二、社會學家保羅·拉扎斯菲爾德 / 038三、政治學家哈羅德·拉斯韋爾 / 042四、實驗心理學家卡爾·霍夫蘭 / 046第三節(jié)? 傳播學集大成者威爾伯·施拉姆 / 046一、進入傳播學領域 / 048二、施拉姆在建設傳播學學術機構上的貢獻 / 049三、施拉姆的傳播學觀 / 051四、施拉姆在傳播學史上的貢獻 / 055【思考題】 / 056第三章? 傳播者 / 058第一節(jié)? 傳播者及其特征 / 058一、傳播者 / 058二、傳播者的制度環(huán)境 / 059三、傳播者與把關 / 062第二節(jié)? 傳播者形象的意義 / 066一、傳播者及信息 / 066二、傳播者的地位和作用 / 069第三節(jié)? 傳播者形象的塑造 / 071一、傳播者形象塑造的基本條件 / 071二、傳播者形象塑造的基本方式 / 074【思考題】 / 081【討論題】 / 082第四章? 傳播的內容信息 / 083第一節(jié)? 信息及價值形成 / 083一、信息的概念 / 083二、信息的形態(tài)和類型 / 089三、信息的特征 / 090四、信息價值的形成和實現(xiàn) / 092第二節(jié)? 信息的升華 / 100一、信息升華的內涵 / 100二、信息升華的內容 / 101三、信息升華的方式及其變化 / 106四、信息升華的意義 / 108第三節(jié)? 信息的積累 / 109一、信息積累與信息爆炸 / 109二、信息積累的符號特性 / 111三、信息積累的選擇性心理機制 / 114四、信息積累的過程和方法 / 117【思考題】 / 120第五章? 傳播媒介 / 121第一節(jié)? 傳播媒介的類型 / 122一、印刷媒介 / 122二、電子媒介 / 123三、網(wǎng)絡媒介 / 125第二節(jié)? 傳播媒介的使用 / 126一、使用媒介的動機 / 126二、使用媒介的途徑 / 129三、影響媒介使用的因素 / 130第三節(jié)? 傳播媒介體制 / 132一、西方國家的媒介體制 / 133二、中國的媒介體制 / 137【思考題】 / 137【討論題】 / 137第六章? 受眾 / 138第一節(jié)? 受眾及其類型 / 138一、受眾 / 138二、受眾的類型 / 139三、受眾的特點和權利 / 146四、受眾研究的理論 / 148第二節(jié)? 受眾心理分析 / 153一、受眾的認知心理 / 153二、受眾的需求心理 / 155第三節(jié)? 受眾心理活動規(guī)律 / 156一、心理學的場理論 / 156二、受眾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分析 / 157第四節(jié)? 受眾心理素質對傳播效果的影響 / 158一、受眾的心理狀況影響 / 158二、受眾的群眾心理影響 / 160第五節(jié)? 受眾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 162一、培養(yǎng)健全人格 / 162二、提高文化科學素質 / 163【思考題】 / 164【討論題】 / 164第七章? 傳播效果 / 165第一節(jié)? 傳播效果及其類型 / 165一、傳播效果的概念 / 165二、傳播效果的類型 / 166第二節(jié)? 傳播效果的形成 / 170一、影響傳播效果形成的內部因素信宿 / 171二、影響傳播效果形成的外部因素信源、傳播內容、傳播媒介 / 175第三節(jié)? 傳播效果分析 / 181一、培養(yǎng)理論 / 182二、知溝理論 / 188三、議程設置功能理論 / 197四、沉默的螺旋理論 / 206【思考題】 / 213【討論題】 / 213第八章? 自我傳播 / 214第一節(jié)? 自我傳播的定義 / 214一、認知心理學關照下的自我傳播 / 215二、思維科學關照下的自我傳播 / 217三、社會心理學關照下的自我傳播 / 219第二節(jié)? 自我傳播的特點 / 222一、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的自我傳播特征 / 223二、自組織范域下的自我傳播特征 / 225第三節(jié)? 自我傳播的條件 / 230【思考題】 / 237第九章? 人際傳播 / 238第一節(jié)? 人際傳播的定義 / 238一、人際傳播的概念 / 238二、兩種主要的人際傳播模式 / 240三、約哈瑞窗口人際傳播中的信息流動 / 241四、人際傳播與自我表達 / 242第二節(jié)? 人際傳播的方式 / 244一、語言的描述與理解 / 244二、非語言的演說 / 249三、沉默 / 257四、傾聽與回應 / 258第三節(jié)? 人際傳播的特點 / 260一、人體參與度高 / 260二、信息反饋的量大和速度快 / 260三、與組織傳播、大眾傳播相比,人際傳播受社會關系影響顯著 / 260四、信息傳播的符號系統(tǒng)多 / 261【思考題】 / 261第十章? 組織傳播 / 262第一節(jié)? 組織傳播的定義 / 262一、組織 / 262二、組織傳播 / 264第二節(jié)? 組織傳播的分類 / 267一、組織內傳播 / 268二、組織外傳播 / 271第三節(jié)? 組織傳播的特點 / 273一、組織內傳播的特點 / 273二、組織外傳播的特點 / 282【思考題】 / 282第十一章? 大眾傳播 / 283第一節(jié)? 大眾傳播的定義與產生 / 283一、大眾傳播的定義 / 283二、大眾傳播的產生 / 285第二節(jié)? 大眾傳播的功能 / 293一、一些代表性的大眾傳播功能觀 / 294二、關于大眾傳播功能的探討 / 295第三節(jié)? 大眾傳播的特點 / 300一、傳播主體的專業(yè)性、職業(yè)化 / 301二、傳播技術的先進性 / 302三、信息的廣泛性、及時性、連續(xù)性、公開性、易逝性 / 303四、信息具有商品屬性和文化屬性 / 304五、媒介的多樣性 / 305六、受眾的廣泛性 / 306七、傳播過程的單向性、傳播反饋的弱化 / 308八、傳播體系的制度化 / 309【思考題】 / 310第十二章? 國際傳播 / 312第一節(jié)? 國際傳播及目的 / 312一、國際傳播的界定 / 312二、國際傳播的主體 / 314三、國際傳播的媒介渠道 / 319四、國際傳播的目的 / 322第二節(jié)? 國際傳播的特點 / 325一、國際傳播的一般特點 / 325二、國際傳播的時代特點 / 331第三節(jié)? 國際傳播策略 / 339一、積極有效地運用先進的信息傳播技術,拓展傳播渠道 / 340二、生產與國際接軌的多樣化信息產品,注重傳播技巧 / 343三、樹立以受眾為本位的服務意識,重視受眾接受心理的調查和研究 / 347【思考題】 / 352第十三章? 傳播模式 / 353第一節(jié)? 傳播模式 / 353一、模式的含義與分類 / 353二、傳播模式的分類 / 354第二節(jié)? 傳播模式的產生 / 355一、信息論 / 355二、控制論 / 356三、系統(tǒng)論 / 357第三節(jié)? 傳播模式的功能 / 358第四節(jié)? 傳播模式種類 / 361一、傳遞模式 / 362二、儀式模式 / 378三、麥奎爾的展示 / 注意力模式 / 378第五節(jié)? 研究傳播模式的意義 / 380【思考題】 / 381第十四章? 傳播技巧 / 382第一節(jié)? 信息采集技巧 / 382一、信息采集的原則 / 382二、信息采集的方法 / 384三、信息的加工 / 385第二節(jié)? 守門人的把關技巧 / 387一、信息編輯的意義 / 388二、信息編輯的技巧 / 392三、信息編輯的原則 / 396第三節(jié)? 信息傳播技巧 / 403一、信息傳播技巧的意義 / 403二、科學傳播技巧 / 404三、理解傳播技巧 / 405第四節(jié)? 受眾定位技巧 / 407一、受眾定位技巧的概念 / 407二、受眾定位技巧的途徑和原則 / 408三、受眾定位的分類 / 410四、受眾定位技巧的理論基礎 / 411第五節(jié)? 信息接收技巧 / 413一、信息接收的意義 / 414二、影響信息接收的因素 / 418三、提高信息接收率的技巧 / 421第六節(jié)? 傳播效果測評技巧 / 427一、傳播效果測定的意義 / 428二、傳播效果測定的原則 / 431三、傳播效果測定的指標 / 434【思考題】 / 441第十五章? 傳播學研究方法 / 442第一節(jié)? 兩種基本研究方法 / 442一、定量研究方法系統(tǒng) / 442二、定性研究方法系統(tǒng) / 446三、質的研究方法 / 446第二節(jié)? 媒介研究方法 / 448一、媒介研究內容 / 449二、媒介理論研究法 / 450三、媒介應用研究法 / 452【思考題】 / 454【討論題】 / 455后? 記 /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