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研習錄/中州問學叢刊》這些文章,寫作時間的跨度不小,自碩士階段直到如今;涉及對象的時間范圍有些長,自先秦至明清皆有;同時,這些文章所關注的典籍圖書不夠精純,也無甚規(guī)律;文章的寫法和體例,亦沒有固定的所謂“路數(shù)”。確定的共同點,大約是這些文章都不是專門研習《詩經(jīng)》的成果,雖然有些篇章也牽涉《詩經(jīng)》。而且,有些考察內(nèi)容,基本是自身所了解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表現(xiàn),可能與相關領域的專業(yè)研究存在一定距離;甚至有些內(nèi)容本身就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普通習作。
適讀人群 :供廣大讀者閱讀 本書作者從碩士階段,正式開始研習古典已有十多年。期間雖以《詩經(jīng)》研究為主攻方向,參與、主持了一些項目,也發(fā)表了相關的學術論文,但總覺自己的研究未合自我的期許,有時甚至難契深衷。再加上生性懶散,心多旁騖,故常常游離于主線之外,胡亂讀書和翻書,一來聊以驅(qū)遣來自主線方面的憂愁,二來亦可拓展眼界,兼收并蓄。至于側(cè)應主線,有所論述,并不在最初的設定之內(nèi)。不過,他作為出身中文的人,于此過程往往不能無感,又壓抑不住發(fā)表議論和探究原委的沖動,竟至陸續(xù)“制造”出不少文章。
這些文章,寫作時間的跨度不小,自作者碩士階段直到如今;涉及對象的時間范圍有些長,自先秦至明清皆有。
河南之地,古稱中州。“中”者,謂其地在四方之中,亦謂華夏文明,根本在茲。此亦中原、中土、中國之“中”也。故商起乎東,周興于西,皆宅茲中國,以御天下。
難之者曰:先哲不有云乎,“四方上下日宇,古往今來日宙”。時空無限,今人任擇一點,皆可斟定為“中”,是則天下本無“中”,孰謂不然?況以現(xiàn)代眼光觀之,各族類欲以世界文化中心自命者,皆難免偏隘之譏;而中華地廣,習俗多異,藝學之道,各具風華,固不能齊于一者也。今有叢刊之創(chuàng),名以“中州問學”,其義何在?
答云:“中”字古形,象立一幟在環(huán)中,謂有志于此,小子何敢?然中州厚土,生長圣賢,發(fā)育英雄,實華夏文明之淵藪;布德澤于四方,吹萬類而有聲,無以過也。敬邀賢達,會集同仁,承緒古德,以求日新,雖謂力薄,實有愿焉。
中州之學,源深流廣,更仆難數(shù)。言其大者,燁燁生光。
河出圖,洛出書,隱華夏之靈根。老聃默默,仲尼仆仆,建儒道之本義。孟軻見梁惠王也,日仁義而已矣。莊周于無何有鄉(xiāng),述逍遙為至樂。玄奘幼梵,發(fā)雄愿于萬里;二程思精,垂道統(tǒng)于千祀。詩而能圣,杜子美用情深切;文以稱雄,韓昌黎發(fā)義高邁。清明上河,圖豈能盡;東京繁華,夢之不休。前賢往哲,或生于斯,或游于斯,煥乎其有文章;時彥來俊,或居境內(nèi),或棲海外,樂否共談學問!
然后可言“問學”之旨。
吾人所謂“問學”,本乎《中庸》“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之義。探究歷史玄奧,抉發(fā)前人精義,光大華夏傳統(tǒng),固吾輩之責。
然又不盡于此。
問者,疑也。有疑乃有問,有問乃有學。靈均問天,子長叩史,所以可貴。故前賢可紹,非謂復述陳言;精義待發(fā),必與時事相接。
惟清季民初以還,中外之交流日密,而相得之樂固存,齟齬之處亦多。因思學分東西,地判南北,而天道人心,潔凈精微,自有潛通。由中國觀世界、由世界觀中國,近年學人頗措意于此,良有以也。
因茲發(fā)愿籌劃“中州問學叢刊”。論其宗旨,欲置中州之學于世界史、人類史之視域,取資四方,融鑄眾學,考鏡源流,執(zhí)古求變,深思未來。亦以此心力,接續(xù)河洛學脈,催生當代中州學術文化流派。
謹誠邀宿學同規(guī)藍圖,共襄盛事。
是為序。
邵杰,男,1984年生,2013年博士畢業(yè)于首都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家重點學科);2013-2016年,在鄭州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至今,任職于鄭州大學文學院;現(xiàn)為鄭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原文化資源與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歷年來參編《詩經(jīng)集校集注集評》(15冊叢書)等多種著作,在《文學遺產(chǎn)》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4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與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且參與多個*家級、省部級、市廳級項目,曾先后多次獲得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
《中州問學叢刊》總序劉志偉001
先秦兩漢編
先秦“詩”的意涵變遷與“詩言志”的維度001
《周易˙咸卦》意蘊發(fā)微017
《列子》引《詩》的年代及其意義023
《楚辭》編纂體例“經(jīng)傳說”析論049
論王逸注次異于《楚辭章句》篇次080
《漢書˙藝文志》“詩賦別立”及“先賦后詩”探析092
《劇秦美新》作年及涉莽時事考論104
《劇秦美新》“帝典”論與漢新之際士人心態(tài)118
鄭玄著述輯佚的回顧與展望149
魏晉南北朝編
“《文選》例主《詩》教”說辨正165
《詩》的隱顯與《文選》“賦、詩、騷”的排序178
“騷”“七”兼體與《文選》之“由詩漸文”190
吳梅先生《文選》遺說輯考及課義發(fā)微205
論曹操《觀滄!分械纳庾R226
“離合詩”的源流與興衰233
唐宋編
李白《望廬山瀑布》絕句“偽作說”析論243
《游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圓解252
《念奴嬌˙赤壁懷古》“羽扇綸巾”為諸葛考256
“褰裳涉溱”與“獨上蘭舟”:《詩經(jīng)》與宋詞比較一則259
棒喝與打罵:禪宗與儒家教育方式之比較266
元明清編
關羽夜讀《春秋》的文化淵源與價值構(gòu)建273
略論《青樓韻語》的性質(zhì)、成書與體例282
國圖所藏《青樓韻語》明刻本考述289
馬二先生非“迂儒”論313
從京劇《綠牡丹》故事戲談戲曲文獻的涵蓋及其功用319
附編
《詩經(jīng)異文匯考辨證》評介329
中華書局重印本《楚辭補注》點校補正335
《文選資料匯編˙賦類卷》評介349
論陳尚君先生《全唐詩補編》的文獻整理方法354
參考文獻365
后記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