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塔戈拉》是柏拉圖的一部戲劇對話作品,在其所有作品中堪稱富戲劇性,講的是蘇格拉底與著名的智術(shù)師普羅塔戈拉的一段遭遇。
這篇對話是蘇格拉底親自講述自己的一段經(jīng)歷,記敘的事件本身很簡單。一個名叫希珀克拉底的雅典年輕人聽說聞名遐邇的智術(shù)師普羅塔戈拉到了雅典,激動不已,一大早敲開蘇格拉底的門,要蘇格拉底同他一起去見下榻雅典富人卡利阿斯家的普羅塔戈拉,引薦他做普羅塔戈拉的學生。蘇格拉底責備希珀克拉底魯莽,還不認識普羅塔戈拉是怎樣的人就冒失地決定把自己的靈魂托付給這人。不過,盡管蘇格拉底讓希珀克拉底意識到做智術(shù)師的學生是丟人的事情,終還是帶他去見了普羅塔戈拉?墒,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是一場蘇格拉底與普羅塔戈拉的交談,而非普羅塔戈拉與希珀克拉底的交談。原來蘇格拉底帶希珀克拉底去見普羅塔戈拉,為的是通過自己與普羅塔戈拉交談讓希珀克拉底親眼看到,做普羅塔戈拉這種哲學家的學生的確十分危險。
這本《普羅塔戈拉》為柏拉圖讀本系列中的一種,為中篇注釋本,注釋包括施特勞斯講疏、中譯者注、其他西文譯注三種,注重疏通文意,避免繁瑣。此外,中譯者劃分了章節(jié),添加了小節(jié)標題,讓原著的情節(jié)和論說脈絡清晰可見,字里行間的機關(guān)暗道也躍然紙上,使讀者更易把握柏拉圖的文學風采和哲思深度。
《普羅塔戈拉》值得每一個具有靈魂愛欲的人閱讀。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走上自我認識之路、熱愛智慧之路的人,都應小心辨識一位靈魂的教師。因為正如蘇格拉底所說,購買學識的危險比購買食物大很多,要是你并不知道在把靈魂交付給誰,你就不知道正在把靈魂交付給要么好要么壞的事情。
柏拉圖讀本出版說明
為了顧及不同層次的讀者,中古伊斯蘭哲人阿威羅伊(11261198,宋靖康元年至宋慶元四年)為柏拉圖作品做注疏時,采用短篇、中篇和長篇三種樣式。阿威羅伊很可能考慮到,即便喜歡柏拉圖作品的讀者,心性也多種多樣,精神愛好各有不同。
即便在今天,一般讀者仍然喜歡注釋不多的柏拉圖譯本,否則會覺得有礙閱讀時的暢快。少數(shù)讀者喜歡帶長篇箋注的譯本,考訂語詞和辨析文句越瑣細越覺得過癮。柏拉圖的《克萊托普豐》原文不足萬字,有位英國學者作箋注成書竟然有近500頁。
自有柏拉圖書,借用我國古人的說法,可謂天地已洩其秘,而渾穆醇龐之氣,人日由其中而不知是道寄于人,而學寄于天。直到今天,柏拉圖書基本上仍囿于學院深宮,向?qū)W者不敢也難以問津。其實,前人幼入家塾即接觸圣賢心脈,若今高中生也能讀到柏拉圖書,無論見淺見深識小識大,也莫不有靈魂之辨行乎其間。
普羅塔戈拉柏拉圖讀本出版說明有鑒于此,本系列以柏拉圖中篇和短篇作品為主,長制作品(《王制》和《法義》)則選取其中相對獨立的篇章,為天下讀者提供便攜便覽的柏拉圖讀本。譯者注釋以疏通對話脈絡為要,即便對人名、地名、典故及特別語詞下注,也娓娓道來,力戒繁瑣枯燥。譯注尤其著力解析對話進程中的機關(guān)暗道,提示修辭上的弦外之音,與讀者一同深入文本肌理,體味柏拉圖筆法之精妙,而中所自得,識見之偏全,則不必強之使同。
柏拉圖作品的場景和內(nèi)在情節(jié)至為重要,為有助讀者深入理解,我們對作品劃分章節(jié),施加小節(jié)標題。每章之前,譯者均給出簡扼題解,以述場景或情節(jié)大要,必要時章末也衍生附釋,以示情節(jié)突轉(zhuǎn)或裊裊余音。凡此一律用仿宋體與正文區(qū)隔,以顯經(jīng)緯之別。
本系列中的譯品均以Burnet編輯的柏拉圖全集為底本,并參考現(xiàn)代西文譯本移譯。柏拉圖作品雖無不是在討論極為嚴肅的人世問題,言辭卻貼近日常,翻譯時棘手之處比比皆是。要為諸多省略句式和語氣小品詞找到恰切的中文表達固已困難,而遇到某個語詞或說法(短語)有多種義項或一語雙關(guān)時,要準確選擇義項或保持一種譯法更不容易。譯文為補足語氣或文意(針對口語中的省略)添加的語詞,一律施加方括號[];遇多義項語詞或短語需要提示選擇性譯法時亦然。
柏拉圖作品為基本的教育作用是讓我們的頭腦變得明智清晰,對自己的靈魂樣式多些了解,進而對人世政治亙古不變的復雜性也盡可能多些認識。至于是否像蘇格拉底那樣有向往高貴、追求純?nèi)徊浑s的美的愛欲,則由各人的命相精靈掌管。
以往的柏拉圖研究以及教科書上的柏拉圖介紹,往往把讀者引向各種形而上學教條。若從對話情節(jié)入手,關(guān)注文學形式下的思想脈絡,我們不難看到,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看重教人如何分辨好壞對錯、高尚與卑劣、正義與不義、明智與偏執(zhí)。面對紛亂的社會歧見,期盼柏拉圖作品滋育我們養(yǎng)成慎思明辨的習性,不為眾言淆惑,不受偏見拘滯,是為柏拉圖讀本的設(shè)計初衷。
作者簡介
柏拉圖(Plato,約公元前427-前347),生于希臘雅典,雙親皆來自重要的貴族家族。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受教于蘇格拉底。他曾游學外地,約公元前387年回到雅典創(chuàng)辦學園,亞里士多德亦曾就學于此。柏拉圖的學說對于歐洲的哲學與整個文化發(fā)展,影響深遠。據(jù)亞歷山大時期的忒拉緒洛斯,其作品有35部對話及書簡,其中較為知名的有《理想國》《蘇格拉底的申辯》《斐多》《法義》等。
編譯說明/ 1
普羅塔戈拉/ 1
場景一 蘇格拉底的愛欲/ 3
場景二 希珀克拉底臉紅了/ 10
場景三 蘇格拉底下到冥府/ 29
一 普羅塔戈拉如何論民主德性/ 43
二 關(guān)于政治德性的辯難/ 92
三 關(guān)于正義的爭紛/ 126
四 做高貴者難/ 143
五 辨識勇敢德性/ 183
尾聲 蘇格拉底后的建言/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