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卻非人人曉之。本書對古今中外林林總總的美學研究方法進行了反思,又從生物起源、動物演進、人類進化,來探究愛美之心的生理心理之源,再從文明洗禮、藝術(shù)升華、審美泛化探析愛美之心各種社會意識的形成、發(fā)展和演變,對日常生活中自覺、不自覺的審美心理予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揭示。
導 言
美是什么,這是從古希臘柏拉圖一直延續(xù)至今的美學研究主要思維路徑,幾千年來,學者們沿著這個路徑,并沒有找到終極答案,柏拉圖的美學之問到如今,其答案仍是莫衷一是、眾說紛紜,說明這個路徑已將人們引入迷宮。
倘若我們改變這種慣性思維路徑,將美是什么改變成人為何會愛美愛美之心從何而來,來個腦筋急轉(zhuǎn)彎,或許我們能看到另外一番天地在這里我們可以找到愛美的人性之源,可以比較人和動物在審美上的同異,可以清晰地看到從等的動物審美到高級動物審美再到人類審美的演繹脈絡(luò),可以看到早期人類審美到現(xiàn)代人類審美的復雜演變過程,可以看到被推向人類審美之極的藝術(shù),是如何保存初始的本能,又不斷進行審美的創(chuàng)新、突破和改造,可以看到審美觀念如何影響人類的體質(zhì)特征,使人類朝著完美化方向不斷進化,等等,而這一切都是奠定在堅實的科學基礎(chǔ)之上,再也不是哲學式的玄想。
《愛美之心的由來》的架構(gòu)分為美論及附錄。
美論分七個專題:愛美之心的研究路徑方法的考量和重新選擇;愛美之心的生理起源愛美欲望因何而生;愛美之心的動物進化人和動物審美同異;愛美之心促人種進化人種進化的隱形定律;愛美之心的文明洗禮對心靈美等的重新解讀;愛美之心的升華藝術(shù)形式及情感的形成;愛美之心的泛化萬物皆美的由來。這七個專題有系統(tǒng)、分門別類地探討愛美之心,力求為美學研究提供新的思維框架,各論之間具有內(nèi)在嚴密的邏輯聯(lián)系。
附錄收錄了近幾年作者圍繞愛美之心的本性研究所撰寫的6 篇文章(另外還有一個說明全書寫作過程的跋):《尋找美學理論的科學支點》《美學的思路》《美的發(fā)現(xiàn)啟示錄》《中西審美文化價值取向比較》《中國古代文化與中國古代美學》《變化的藝術(shù),不變的藝術(shù)現(xiàn)代藝術(shù)新解》。該部分有綜合性地探討愛美之心的文章,也有根據(jù)上述愛美之心原理來解析中國古代文化及西方當代藝術(shù)特點的文章,大多是近些......
陳弘 1960年4月生于江蘇南京,1982年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中文系,F(xiàn)為國際美學協(xié)會會員,中華美學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珠海市社會科學專家?guī)斐蓡T,珠海市審美文化協(xié)會會長。多次出席國際美學(學術(shù))會議。學術(shù)著作《走出審美迷宮人類審美深層心理透視》26.5萬字,2001年6月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2年,該書獲全國師范大學出版社發(fā)行研討會優(yōu)秀作品獎。小說《蓮花遺夢》23萬字,2014年9月黃河出版社出版。系同時跨越理論和創(chuàng)作的兩棲學者型作家。
美 論
章 愛美之心的研究路徑方法的考量和重新選擇/3
節(jié) 究竟何為美:柏拉圖一問成謎/3
第二節(jié) 方法的誤區(qū):久陷泥潭的思路/6
第三節(jié) 方法的重建:方法更新與美的新發(fā)現(xiàn)/20
第二章 愛美之心的生理起源愛美欲望因何而生/26
節(jié) 容易忽略的簡單事實:美性難分 因性而美/26
第二節(jié) 皇帝的新裝先哲對美與性關(guān)系的思索/34
第三節(jié) 揭開神秘面紗:審美發(fā)生的內(nèi)在隱秘/44
第四節(jié) 性的本性:亦靈亦肉的性/50
第三章 愛美之心的動物進化人和動物審美同異/58
節(jié) 人與動物的同一:文明拒絕承認的事實/58
第二節(jié) 動物審美與性選擇:達爾文的偉大發(fā)現(xiàn)/61
第三節(jié) 動物審美的形式創(chuàng)造/62
第四節(jié) 沉積與承繼的可能:動物審美心理的沉積/75
第四章 愛美之心促人種進化人種進化的隱形定律/88
節(jié) 人類的審美奢侈/88
第二節(jié) 人種變異與審美/89
第三節(jié) 隱形定律:由猿到人審美的內(nèi)在選擇/92
第四節(jié) 審美其他潛在功利一:人種多樣性的獲得/110
第五節(jié) 審美其他潛在功利二:兩類生產(chǎn)的融合/111
第五章 愛美之心的文明洗禮對心靈美等的重新解讀/116
節(jié) 文明對性的管束/116
第二節(jié) 管束的后果:美感的滯留/119
第三節(jié) 審美質(zhì)的轉(zhuǎn)變:從無性不美到無偽不美文明衍生的異化美觀念/125
第六章 愛美之心的升華藝術(shù)形式及情感的形成/143
節(jié) 升華的途徑:對愛欲進行形式過濾/143
第二節(jié) 藝術(shù)形式過濾是雙重的:既對愛欲,也對倫理規(guī)范/145
第三節(jié) 戴著鐐銬跳舞:藝術(shù)的特定形式與理性范式/147
第四節(jié) 欲望流:審美欲望的流向與藝術(shù)潮流的興亡/153
第五節(jié) 靈性光輝與神秘體驗/159
第七章 愛美之心的泛化萬物皆美的由來/162
節(jié) 人類意識的發(fā)生和分化/162
第二節(jié) 早的顯意識泛性意識/164
第三節(jié) 觀念復雜化泛靈意識/170
第四節(jié) 審美意識的誕生/176
附 錄
一 尋找美學理論的科學支點/197
二 美學的思路/208
三 美的發(fā)現(xiàn)啟示錄/212
四 中西審美文化價值取向比較/216
五 中國古代文化與中國古代美學/225
六 變化的藝術(shù),不變的藝術(shù)現(xiàn)代藝術(shù)新解/231
跋/243
About the Author/246
The Genesis of the Desire for Beauty/248
Change of Art, Art of Change New Solutions for Modern Art/256
Afterword/271